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在WSNs覆盖优化中的应用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8 CSCD

摘要:为了改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中节点分布不均匀、部署时间长、网络覆盖率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ABC)算法的覆盖优化方法、通过引入覆盖因子改善观察蜂选择算子,结合反馈策略改进采蜜蜂搜索过程,采用基于当前最优值的自适应侦查策略,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与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方法通过较少的迭代次数达到传感器分布更加均匀,覆盖率更高的目的,有效减少了传感器节点冗余、降低了网络能耗,延长了WSNs的生命周期。

关键词: 人工蜂群算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 网络覆盖率 覆盖因子 反馈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卫星AIS的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场分布研究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7年7-12月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卫星AIS数据及海表温度数据,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中的莫兰指数及局部空间自相关中的热点分析方法,得到了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中心渔场位置及变动情况,并提取了中心渔场处海表温度范围。结果表明:1)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努力量存在空间自相关并呈显著聚集分布模式,所得热点区域可以作为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中心渔场。2)各月均存在多个中心渔场,其中8月中心渔场范围与7月大致相同,部分中心渔场存在向北扩张或向外扩大的趋势; 9月最大中心渔场东移,出现在180°附近,其它渔场较之前有不同程度的扩散或缩小; 10-12月中心渔场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170°~180°E及155°W附近海域,且单位渔区捕捞努力量大于7-9月。3)中心渔场处不同海表温度范围主要与金枪鱼鱼种有关:155°W、20°N夏威夷群岛附近冷舌区,主要分布着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海表温度为25. 5~27. 5℃; 10°S~10°N暖池区域,主要为大眼金枪鱼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海表温度为28. 0~30. 3℃;赤道南部冷暖锋面交汇处,主要为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海表温度为25. 0~29. 0℃。

关键词: 金枪鱼延绳钓 AIS数据 热点分析 中心渔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杂螺环酸毒素的生态分布、蓄积代谢与检测技术监控研究进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赤潮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与赤潮伴生的贝类毒素污染事件多发,给中国的近海生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构成了威胁。其中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即为在中国海域最新发现的毒性强、残留高且代谢慢的一类脂溶性贝类毒素。研究发现,AZAs产毒藻广泛分布于中国近海,该毒素在双壳贝类中也多次被检出,已成为贝类质量安全的又一重要隐患。文章综述了AZAs的理化性质以及其毒性机理,现有的中国监控手段,并对生物检测法和液相色谱检测法等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及全球化分布趋势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期为相关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氮杂螺环酸毒素 贝类 细胞毒性 生态分布 蓄积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与四种海水鱼混合鱼糜的凝胶特性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选择罗非鱼分别与四种海水鱼(马鲛鱼、海鲈鱼、金鲳鱼、鸢乌贼)制备混合鱼糜,来获得凝胶特性较好且成本较低的鱼糜制品。通过对混合鱼糜凝胶特性的测定,得出最佳的鱼糜混合比例。结果表明,当罗非鱼鱼糜分别添加60%马鲛鱼、60%海鲈鱼、40%金鲳鱼、40%鸢乌贼时,混合鱼糜的凝胶强度比单一的罗非鱼鱼糜分别提高了82.5%、79.4%、44.3%、27.2%,混合鱼糜的盐溶性蛋白含量比单一的罗非鱼鱼糜分别提高了115.6%、104.5%、100.4%、75.6%,罗非鱼与马鲛鱼、海鲈鱼混合得到的鱼糜制品凝胶特性较好。

关键词: 罗非鱼 混合鱼糜 凝胶特性 盐溶性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海岸带系统微塑料污染危害及治理对策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8

摘要:微塑料作为海岸带及海洋环境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和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分别从陆源、海源以及岸边垃圾堆放三个方面分析了海岸带环境中微塑料污染来源;从化学组成成分、形状结构和颜色确定微塑料种类;从生物、化学和物理作用探讨微塑料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危害;同时分析了我国海岸带中微塑料粒径大小及分布。并且指出,需要从加强调查监测,提高社会认识,大力回收废弃塑料以及加大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等方面,开展海洋及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等全面系统研究,以期为我国海岸带微塑料污染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微塑料 海岸带 污染危害 管理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胸腺素β4(thymosin beta4)插核损伤和发育时期的表达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胸腺素β4(thymosinβ4)具有抗菌、抑制炎症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该研究克隆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胸腺素β4(Pfthymosinβ4)的基因序列。该基因长26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26 bp,编码4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胸腺素β4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78 ku;具有典型的"THY"特征模体和胸腺素β家族的特征序列;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很高,与其他物种相似性达90%以上。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fthymosinβ4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足与鳃。插核手术后取血细胞和伤口组织,Pfthymosinβ4在血细胞和伤口组织的表达量显著升高,第6小时达到最高,推测表达量升高的原因是Pfthymosinβ4促进血细胞向伤口处移动来参与合浦珠母贝伤口的前期修复。在各个发育时期中Pfthymosinβ4均有表达,在变态期的表达量突然升高,推测其可能参与了合浦珠母贝的变态附着过程。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胸腺素β4 表达分析 伤口愈合 发育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依靠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促进产业扶贫

科学养鱼 201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剂量三苯基锡暴露对鲤GH/IGF-I轴的毒性效应

淡水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环境内分泌物对鱼类生长的毒性影响及作用机制,以鲤(Cyprinus carpio)为实验动物,利用三苯基氯化锡(TPT)为目标毒物,设定对照组和0. 024、0. 24、2. 4μg/L三个TPT暴露组,不同时间(7、21、48 d)暴露取样,通过检测血浆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水平及肝脏生长激素受体(GHR)、IGF-I基因和脑垂体GH基因的表达量,探讨三苯基锡暴露对鲤GH/IGF-I轴毒性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暴露7 d时,高浓度的TPT(0. 24、2. 4μg/L)促进垂体GH的合成与分泌,而IGF-I的合成与分泌及肝脏IGF-I基因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暴露21、48 d时,血浆GH、IGF-I含量显著下降,脑垂体GH基因及肝脏GHR、IGF-I基因的表达均受到显著性抑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鲤血浆GH、IGF-I含量及肝脏GHR、IGF-I基因和垂体GH基因的表达量对不同浓度的TPT反应敏感,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物对鱼类GH/IGF-I轴毒性影响的指示因子。

关键词: 三苯基锡 鲤(Cyprinus carpio) GH/IGF-I轴 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军曹鱼仔鱼异速生长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器官发育的优先性及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速率,完善其发育过程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军曹鱼的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指标测量军曹鱼个体的全长、头长、吻长、口宽、眼径、头高、体高、躯干长、尾长、胸鳍长及尾鳍长等指标,然后结合回归方程拟合的方法对军曹鱼仔鱼早期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头部器官、游泳器官和躯干部的异速生长模式。【结果】军曹鱼仔鱼全长(y)与日龄(x)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3.8912e0.0388x(R2=0.9623),即在军曹鱼正常摄食的情况下,其全长增加速率随日龄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军曹鱼仔鱼全长的增长,其口径增加速率越高,其中最小和最大口径对应的全长分别为4.087和6.351 mm。在军曹鱼的头部器官中,吻长、口宽和头高在仔鱼发育阶段表现为正异速生长,眼径则表现为等速生长;在躯干部中,头长和尾长在仔鱼发育阶段为正异速生长,体高为等速生长,躯干长为负异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军曹鱼胸鳍在仔鱼发育阶段保持正异速生长,尾鳍则为负异速生长。【结论】军曹鱼仔鱼发育阶段优先发育游泳器官和摄食器官,以增强其追逐及捕食能力,为生长发育提供饵料保障,保证营养充足,适应外界环境,进而提高仔鱼存活率。

关键词: 军曹鱼 仔鱼 异速生长 早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及其决定系数,为人工选育目标性状提供最佳的测量指标。【方法】以在海南三亚市西岛附近海域捕捞的157只贝龄超过2龄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绞合线长(x4)]及湿重(y1)和壳重(y2)进行测量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获取影响湿重和壳重的主要形态性状,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大珠母贝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29%~41.80%,且各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湿重和壳重直接影响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是壳高(0.468)和壳宽(0.573),其中,壳高对湿重的决定系数为0.219,壳宽对壳重的决定系数为0.381;对湿重和壳重间接决定作用最大的均为壳高通过壳宽,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85和0.381。剔除对湿重和壳重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后,分别构建大珠母贝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回归方程,对湿重的回归方程为y1=3.245x1+7.747x2+23.521x3-2383.820(R2=0.897),对壳重的回归方程为y2=4.888x2+27.089x3-1531.922(R2=0.858)。【结论】在大珠母贝的选育过程中,当以湿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高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而在以壳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宽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

关键词: 大珠母贝 形态性状 湿重 壳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