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江水系细鳞斜颌鲴形态特征及生化遗传特性分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8
摘要:为丰富长江水系细鳞斜颌鲴(Xenocygris microlepis)的遗传特性资料,本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对30尾长江水系细鳞斜颌鲴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描述,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及同工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长江水系细鳞斜颌鲴的细胞遗传特性及生化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水系的细鳞斜颌鲴的8个可数性状依次为侧线鳞数(73.37±2.08)、侧线上鳞数(13.63±0.55)、侧线下鳞数(7.60±0.41)、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36.50±1.18)、背鳍不分支鳍条数(3.00±0.00)、背鳍分支鳍条数(7.00±0.00)、臀鳍不分支鳍条数(3.00±0.00)、臀鳍分支鳍条数(11.37±0.25);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48,核型公式为20M+24SM+4ST,臂数(NF)为92,未发现性染色体;其肾脏和肌肉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各有5条同工酶谱带,由Ldh-A、Ldh-B两个基因编码,且肾脏LDH1~LDH2表达丰度略高于肌肉组织。本研究中长江水系的细鳞斜颌鲴的形态特征与长江中游的梁子湖细鳞斜颌鲴群体生物学性状吻合,与淮河水系淮河细鳞斜颌鲴生物学性状不一致,存在着群体差异性。本研究可为细鳞斜颌鲴种质评估、种质标准制定、种质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细鳞斜颌鲴 形态特征 核型 染色体 同工酶 遗传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澳白沙湾海藻养殖区内外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水产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初步了解南澳岛白沙湾海藻养殖区鱼类资源状况,利用便捷式分裂波束式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5年4月28日、12月2日与2016年4月19日对该海域进行3次声学调查,结果显示,3次调查中藻区内、外鱼类资源丰度密度分别为3.45/1.38×105、0.63/1.45×105、3.67/2.98×105尾/n mile2。藻区内春季鱼类资源量显著高于冬季,资源丰度密度随季节变化显著;藻区外资源丰度密度变化较小且均匀;藻区内、外鱼类资源丰度密度最高值出现于2~6 m水层,6~8 m次之,表、底层最小,资源丰度密度受深度影响显著。在海藻养殖期间,藻区内鱼类资源丰度密度较藻区外大且年变化明显,表明海藻生物量对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变化具有一定影响。本次调查通过声学评估技术对海藻养殖区鱼类资源进行初步评价,为其具有改善水质环境、恢复渔业资源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南支邻近水域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关联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探明长江口南支及邻近水域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差异及相互联系,分别对长江口南支、杭州湾北岸与泗礁沙滩碎波带进行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取样调查,样品在实验室内进行种类鉴定及数量统计。结果显示:种类组成方面,3处水域分别采集到仔稚鱼11科40种、23科59种与28科46种,共有种7种;洄游性种类、河口性种类与海洋性种类分别为3者优势类群;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长江口南支最高,为41.45 ind./haul,泗礁沙滩最低,为5.72 ind./haul;长江口南支仔稚鱼各发育阶段个体分布相对均匀,杭州湾北岸以稚鱼个体为主,泗礁沙滩以后弯曲期仔鱼占优势;多样性指数杭州湾北岸最高,为2.19,泗礁沙滩最低,为1.75;长江口南支与杭州湾北岸群落相似度较高。数量变动方面,3处水域种类数均为8月最高,CPUE分别于8月、9月与5月达到峰值。生境功能方面,长江口南支兼具定居地、保育场与暂居地等功能,杭州湾北岸与泗礁沙滩则仅为保育场与暂居地;3处水域共有种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及不同发育阶段进入3处水域栖息保育,长江口南支及其邻近水域碎波带是其向岸及溯河洄游过程中的重要保育场与中转站。
关键词: 长江口南支 邻近水域 碎波带 仔稚鱼 群落 差异与关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8
摘要:当前,中国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信息化是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渔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质量,而渔业信息化标准是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与规范,但长期以来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严重滞后所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从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中国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沿海贝类寄生帕金虫的宿主多样性及季节动态
《南方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贝类帕金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对广西沿海的常见贝类进行了帕金虫(Perkinsus spp.)感染情况调查,并开展了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寄生帕金虫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调查的14种贝类中有13种感染了奥尔森帕金虫(P. olseni),8种感染了北海帕金虫(P. beihaiensis),7种同时感染了这2种帕金虫(同一贝类个体最多感染一种帕金虫)。奥尔森帕金虫在尖紫蛤(Soletellina acuta)、棕带仙女蛤(Callista erycina)、菲律宾蛤仔、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等4种贝类中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10种,而北海帕金虫在香港巨牡蛎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中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12种。在香港巨牡蛎中,北海帕金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奥尔森帕金虫;在菲律宾蛤仔中,奥尔森帕金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北海帕金虫。帕金虫在不同海域、不同养殖贝类种类中呈现出不同的感染规律。
关键词: 奥尔森帕金虫 北海帕金虫 宿主多样性 流行病 广西沿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构建与运行效果评价
《渔业现代化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盐碱地洗盐压碱过程中盐碱水水资源浪费、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盐碱地洗盐压碱工艺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系统由抬田、排水渠、蓄水池、养殖池塘组成,面积比为10∶1∶2∶4。系统中抬田底部铺设打孔暗管,暗管与蓄水池相通,蓄水池为养殖池塘提供养殖补充水体。在灌水量3 000 m~3/hm~2的情况下,系统中土质、水质检测结果显示:蓄水池水体中盐度、氯化物质量浓度和电导率远高于养殖池塘和排水渠;蓄水池和养殖池塘的p H显著高于排水渠;蓄水池能有效收集洗盐压碱过程中的盐碱水;抬田土壤中p H、盐度保持平稳,没有出现返盐、返碱现象;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中养殖水体总氮<4 mg/L,总磷<1.3 mg/L,高锰酸盐指数逐渐下降,符合养殖需求。研究表明:与传统洗盐压碱工艺相比,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可提高循环利用灌溉用水2.2~3倍,减少氮、磷排放,有明显的节水、减排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细鳞鲑、哲罗鲑及其杂交种肌肉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比较
《水产学杂志 》 2018
摘要:本文分析和比较2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哲罗鲑Hucho taimen及其杂交种肌肉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在细鳞鲑、哲罗鲑及其杂交种肌肉中均检测到19种脂肪酸,以C_(16:0)、C_(16:1)、C_(18:1)、C_(18:2n)和C_(22:6n-3)为主,未检测到C_(12:0)、C_(22:1)、C_(22:5n-3);三种鱼的饱和脂肪酸含量(∑SFA)差异不显著(P>0.05);但三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UFA)差异显著(P<0.05),细鳞鲑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哲罗鲑和杂交种(P<0.05),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5.42±1.80)%、(38.46±1.29)%和(40.02±3.65)%,杂交种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细鳞鲑和哲罗鲑(P<0.05)。研究结果表明,细鳞鲑、哲罗鲑及其杂交种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淡水鱼类高,尤其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甚至高于野生群体的含量;EPA和DHA的含量取决于饲料营养水平。建议人们多食用鲑鳟鱼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