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渔船号灯灯桅标准现状及建议
《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 2018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标准对比分析等手段,总结我国渔船在号灯和灯桅的配备及使用上存在的问题,聚焦我国相关的渔船标准与我国渔船信号灯系统使用现状的差距,对我国现行的相关标准提出改进建议,并对我国渔船号灯和灯桅的升级改造提出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渤海区鲜活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2018
摘要:目的对2015年和2016年从黄渤海区养殖产地采集的鲜活贝类中分离的165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PCR扩增及基因测序对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采用Kirby-Bauer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65株菌株均含有tlh基因,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tdh和trh基因。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阿米卡星耐药性显著,耐药率分别为94.55%、41.21%、37.58%、29.09%,较高比例的菌株对呋喃妥因、卡那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阿米卡星呈中度敏感性;所有菌株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00%敏感,其中16株菌多重耐药系数(MAR)>0.2,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来自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样品菌株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黄渤海区鲜活贝类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非致病株,但呈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提示应加强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的监控,防范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下游狼山沙和新开沙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主要栖息地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于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长江下游的狼山沙和新开沙水域放置定制网具,对两沙洲渔获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沙洲捕获物种共37种,隶属于8目16科,各物种以底层杂食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等;有水生植物站点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Wilhm改进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低于无水生植物站点,有水生植物站点的Mc Naughton指数高于无水生植物站点;根据聚类和非参数多维尺度分析(NMDS)可将渔业资源群落分为3类,Ⅰ类渔业生物种类少、物种丰富度指数低,Ⅱ类中华绒螯蟹和无齿螳臂相手蟹的捕捞数量及质量占绝对优势,Ⅲ类渔业生物种类多、物种丰富度指数高。研究表明,狼山沙和新开沙渔业生物种类较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不稳定,有必要加强对两沙洲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俄罗斯鲟β-防御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β-防御素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阳离子抗菌肽,在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转录组Solexa测序结果,利用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β-防御素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俄罗斯鲟β-防御素c DNA片段长度为333 bp,包含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213 bp,推测编码71个氨基酸;SMART分析显示,该基因包含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1个防御素-β-2结构域和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此结构与其他物种极为相似,在进化中比较保守。同源比对发现,俄罗斯鲟β-防御素与鱼类的相似度最高,为54%~60%。β-防御素基因在健康俄罗斯鲟11种组织(肝、肠、脾、头肾、胃、鳃、血液、脑、皮肤、肌肉和性腺)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性腺和皮肤中表达量最高;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后可强烈影响β-防御素基因在6种免疫组织(肝、肠、脾、头肾、血液和鳃)中的时空表达。其中,在头肾中的上调表达最明显,在感染后72 h为表达峰值,达到0 h表达量的700倍。在脾、血液和肠中均有几倍至十几倍的上调,而在肝中整体呈现下调表达趋势。研究表明,β-防御素基因参与了俄罗斯鲟的免疫应答过程,本结果为俄罗斯鲟的免疫调控和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俄罗斯鲟 β-防御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嗜水气单胞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翘嘴鳜“广清一号”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科学养鱼 》 2018
摘要:20世纪70代末,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开始蓬勃发展,加上出口市场的放开,鳜鱼价格飙升,由此激发了广东水产人探索鳜鱼人工养殖的热情,并很快突破了鳜人工繁殖与育苗难关,解决了鳜规模化苗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侧扫声纳方法的框架式人工鱼礁测量
《南方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应用侧扫声纳技术评估已建人工鱼礁工程建设质量的可行性,于2017年4月应用侧扫声纳技术对已建1年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区进行现场勘测,随机选取AR1与AR2 2种人工鱼礁各15个,通过分析软件处理侧扫声纳实测数据,可获人工鱼礁的高度、沉降量、礁体布局等状态信息。结果显示,勘测礁区AR1型礁体高度为3.74~4.76 m,平均为4.44 m,沉降率为13.52%~32.20%,平均为19.20%;AR2型礁体礁体高度为2.57~3.45 m,平均为2.85 m,沉降率为13.67%~35.75%,平均为28.66%。截至调查时间为止,2种混凝土礁体结构较完整,个别礁体倾倒,实际礁体布局与预设布局有一定偏差。2种礁体沉降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种礁体在投放海区的抗沉降能力差异显著,AR1型礁体抗沉降能力优于AR2型礁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创建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
《中国水产 》 2018
摘要:智慧渔业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集数字化、电子化、工业化、机械化、大数据信息等技术为一体的创新技术平台,将是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科技创新的主流方向。本文就智慧渔业的养殖模式特点,建成条件及发展智慧渔业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智慧渔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需要创新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干燥特性的研究
《极地研究 》 2018 CSCD
摘要:南极磷虾资源量大且营养丰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后备蛋白库,如何高效利用其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科技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陆上实验,设定温度在120℃的恒定干燥条件下,对其进行热风干燥,来模拟船载南极海域条件下,南极磷虾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结果显示,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其干燥速率是0.497g·cm~(-2)·min~(-1),临界含水率为0.56 g水·g干物料~(-1);恒定干燥时间约占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当低于临界含水率时,物料就进入了降速干燥阶段。此外,南极磷虾的干燥速率还与干燥温度和物料的烘干表面积有关;提高干燥温度和表面积都可加快干燥速率,这对于南极磷虾粉的设备设计、实际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抗性基因对环境细菌抗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分离株XJ-13为研究对象,克隆其糖蛋白(glycoprotein,G)基因并连接到商业化载体pcDNA3.1(+),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HNxj-G。为了检测该载体作为核酸疫苗的可能性,本研究以2μg/尾的剂量采用背鳍基部注射免疫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鱼苗[(5±0.5)g]。在免疫后第4天及第30天,以100 TCID_(50)的剂量利用IHNV-XJ-13对虹鳟进行腹腔注射攻毒;在免疫后第4天及第7天,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虹鳟头肾及接种部位肌肉组织Mx-1基因表达情况;在免疫后第4天及30天检测虹鳟血清IHNV中和抗体效价;在免疫后65 d内,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循环水池里的粪便、水以及虹鳟的肠内容物,进行氨苄青霉素抗性菌的分离鉴定。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核酸疫苗在免疫后第4天和第30天的相对保护率均高于90%;Mx-1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x-1基因在头肾和接种部位肌肉中均显著上调表达;中和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显示,在免疫后第4天,所有血清中均不存在中和抗体(效价均<20);而在免疫后第30天,10尾虹鳟中有8尾血清中存在中和抗体,最高效价为160;抗性菌分离结果显示,分离到的氨苄青霉素抗性菌均是天然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和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并未分离到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任何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指示菌,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氨苄青霉素抗性菌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发生统计学意义的改变。本研究提供了具有良好保护效果的IHN核酸疫苗,并为IHN核酸疫苗的安全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核酸疫苗 抗性基因 氨苄青霉素 环境释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统计产量的水产养殖污染排放量测算与状况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利用现有的排污系数和养殖产量,对2014年水产养殖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并探讨其污染贡献率,旨在为阐明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污染状况提供科学参考。鉴于相关对比数据的缺乏,本文选择数据较全的2014年度作为测算的代表年份。结果表明,2014年水产养殖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总氮68.342万t,氨氮16.660万t,总磷13.769万t,化学需氧量164.154万t,铜253.746 t,锌729.842 t。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废水中总排放量约7%。由于产量、养殖方式及品种的差异,淡水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量远高于海水养殖。同时,为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适当控制淡水养殖产量、调整养殖方式、推进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技术的开发和相关制度的研究等有关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