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高温胁迫下水稻红边特征及SPAD和LAI的监测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长势监测及其灾害评估中的作用,该文以扬稻6号与南粳43为试验对象,通过高温胁迫试验,测定孕穗期高温胁迫后2个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冠层高光谱反射率、红边参数和叶片绿色度(SPAD)值及叶面积指数(LAI)。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剑叶的SPAD值与LAI随生育期的进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开花期均达到最大值,在始穗期与蜡熟期时较低。随着高温胁迫的加剧,SPAD值和LAI不断减小。冠层光谱红边位置、红边幅值与红边面积在开花前呈"红移",开花后呈"蓝移"现象。随着胁迫温度的提高,3个红边参数也呈现"蓝移"现象。不同生育期剑叶SPAD值和LAI与红边特征参数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对于红边幅值,以红边位置为参数所建的模型能更好地预测水稻剑叶的SPAD值和LAI。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光谱分析 高温胁迫 红边特征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下水稻产量的高光谱估测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定量分析不同生育期冠层反射光谱参数与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确定能够准确预测高温胁迫下水稻籽粒产量的敏感光谱参数,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孕穗期4种温度胁迫处理后的2个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冠层高光谱反射率以及成熟后的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穗干质量和结实率。结果表明,相对于蜡熟期的光谱参数,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光谱参数与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穗干质量以及结实率的相关性都较高,均达到显著水平。此两个时期可以作为预测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其中,差值植被指数DVI[810,A(450,560,680)]、垂直植被指数PVI(810,680)、红边幅值Dλred和红边峰值面积可以同时预测成熟水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而差值植被指数DVI(810,450)和DVI(810,560)、垂直植被指数PVI(810,680)和Dλred可以同时预测成熟水稻的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对于灌浆期的模型,抽穗期的模型能较可靠地监测水稻产量。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冠层高光谱反射率 产量预测 产量构成因素 模型 遥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甲基亚砜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以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为唯一碳源和硫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在其中生长的复合菌群。通过单因子变量试验,研究了接种量、DMSO初始浓度、pH值、温度及重金属盐对该菌群降解DMSO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为5%、DMSO初始浓度为18.8 mmol/L、pH值为7.0~8.0、温度为30℃时,该菌群对DMSO的降解效果最好;当Cu2+、Cr6+浓度分别为2、5 mg/L时,该复合菌群对DMSO的降解作用受到抑制。该菌群对DMSO有降解能力,根据其功能命名为DSDC(dimethyl sulfoxide degrading consortium)。

关键词: 二甲基亚砜 生物降解 菌群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梨植物络合素合酶PcPCS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梨砧木豆梨(Pyrus calleryana Dcne.)为试材,克隆其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PcPCS1)的cDNA全长序列,并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PcPCS1 cDNA序列长度为1970bp,编码497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由两个典型的植物络合素亚家族结构域组成,具有3个相邻的Cys-Cys元件(331-332、351-352和369-370位氨基酸)和植物络合素合酶蛋白的特征位点(Cys-56、Cys-90/91和Cys-109)。它与豆科植物的PCS1蛋白处于系统发生树的同一分支,且与百脉根LjPCS1蛋白的同源性最高(84%)。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PcPCS1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各器官表达量存在差异,在20μmol·L-1CdSO4胁迫条件下,其表达量迅速上升,并且在豆梨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根;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其上调表达的诱导能力为Cd2+>Zn2+>Cu2+。200μmol·L-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抑制剂丁胱亚磺酰亚胺能够显著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补充200μmol·L-1谷胱甘肽后,其相对表达量恢复或超过单一重金属离子处理的表达水平,即豆梨植物络合素以谷胱甘肽为底物,通过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途经合成。

关键词: 豆梨 植物络合素合酶 基因 克隆 丁胱亚磺酰亚胺 表达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延长常熟叫花鸡保质期的保鲜工艺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常熟叫花鸡保鲜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腌制工序中添加香料和防腐剂、以及荷叶处理对叫花鸡保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腌制时添加香料对叫花鸡的储藏没有明显作用,添加防腐剂和对荷叶进行灭菌处理可以显著抑制叫花鸡产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经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最佳的结果为腌制时添加0.2%乳酸钠和0.45%双乙酸钠浸泡,并将荷叶121℃灭菌12 min,可以得到最佳的保鲜结果。

关键词: 叫花鸡 保鲜 储藏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葫芦脱水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人工控制性放养的水葫芦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挤压方式的脱水效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粉碎粗细程度、挤压筛孔孔径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筛选,以期获得水葫芦脱水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以螺旋式挤压方式为最佳,水葫芦粉碎越细脱水率越好,0.5 mm筛孔孔径运行效果为最佳,出渣含水率由95.38%降至86.23%,脱水率达69.67%,鲜料单位处理量所需能耗(粉碎及挤压)为8 kW.h/t。在其他参数不变情况下,酸化7 d处理好于未酸化;减速处理优于不减速。从总体脱水效果来看,未酸化+大头+减速一半和酸化7 d+小头+减速一半处理的出渣含水率分别为79.98%和76.77%,脱水率分别达到78.97%和82.61%。此脱水效果下已经完全达到后续资源化利用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 水葫芦 挤压方式 参数优化 脱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藻源性黑水团环境效应:对水-沉积物界面处Fe、Mn、S循环影响

环境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静态实验培养装置模拟了蓝藻细胞大量聚集、沉降死亡后对水-沉积物界面处Fe、Mn、S循环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藻细胞沉降到沉积物表面50min内,溶解氧就消耗殆尽,形成厌氧、强还原环境,使得界面处大量的铁锰氧化物和硫化物发生厌氧还原.实验进行到第4d沉积物-水界面处Fe2+、Mn2+含量达到峰值,含量分别为4.40mg/L、2.35mg/L;实验结束时Fe2+含量表现下降,浓度仅为3.37mg/L;Mn2+急剧降低,浓度为0.97mg/L.而S2-含量变化则表现为第2d达到最高,含量为0.63mg/L;此后浓度一直降低,实验结束后浓度为0.12mg/L.在实验结束后测定的0~1cm处沉积物的ORP值为-150mV,表明沉积物处于强还原状态.藻体死亡引起的黑水团现象,在驱动沉积物中Fe、Mn、S发生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同时,也将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黑水团 水-沉积物界面 铁锰硫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麦两熟农田稻季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江苏稻麦两熟农田稻季养分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稻季径流水量可达5705.55m3·hm-2;常规施肥(T0)条件下,稻田径流流失全N(TN)、全P(TP)和速效K(AK)的总量分别为11.29、0.19和13.22kg·hm-2,流失率分别为3.8%、0.21%和9.8%;径流水中全N和速效K质量浓度随距施肥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较常规施肥处理而言,秸秆还田(T1)和还田减肥(T2)处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径流水中TN、TP和AK质量浓度,而且能够减少稻季养分径流流失总量,分别减少13.48%、17.55%,25.00%、31.25%和22.69%、53.48%,并降低养分流失率,分别达13.16%、-2.63%,23.81%、14.29%和22.45%、41.84%。

关键词: 径流 养分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蟠桃组合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糖酸性状QTL分析

园艺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油桃和油蟠桃组合‘霞光’בNF’杂交群体115个单株为试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亲本及各单株果实糖和有机酸含量,筛选164对SSR引物和2304对SRAP引物组合,选择符合1︰1分离比例的标记,使用Map Manager QTX20b软件的BC1模型构建遗传图谱,并对8个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进行与标记间的回归分析以及QTL区间分析。构建的图谱经与李属SSR参考图谱比对,发现基本匹配的8个连锁群总长度为1232.7cM,位点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9.34cM,包含22个SSR标记和108个SRAP标记,以及扁平果形(S)和非酸(D)两个位点。QTL区间扫描发现,LOD≥2的QTL区间共有28个,LOD≥3的有17个,LOD≥5的有10个。风味相关的QTL分布在Group1、2、4、5、6连锁群上。Group1含4个QTL区间(Glu2、Sor2、Tsug4、SSC3);Group2含3个QTL区间(Glu4、Sor3、SSC4);Group4含5个QTL区间(Suc2、Glu3、Glu5、Tsug5、Taci4);Group1、2、4的QTL均对相应性状均表现为负加性效应;Group5含6个QTL区间(Suc1、Suc3、Tsug3、Mal1、Taci3、Taci5、),大多集中在非酸位点(D)附近,均表现为对糖含量的正加性效应,对酸含量的负加性效应;Group6含9个QTL区间(Glu1、Fru1、Sor1、Tsug1、Tsug2、Taci1、Taci2、SSC1、SSC2),所有QTL均对相应性状呈正加性效应。

关键词: SSR SRAP 连锁图谱 有机酸 QTL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桃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桃是中国原产的重要落叶果树之一,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分布广泛。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资源调查与收集保存工作,80年代分别在南京、北京、郑州建立了3个国家桃种质资源圃,至2008年底,共入圃保存桃种质资源1 300余份,涉及桃的6个种;以《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和《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为依据,对保存的桃种质资源性状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鉴定,建立了性状评价数据库,并从形态学、孢粉学、同工酶和DNA标记等方面研究了桃亚属种间、桃种群间和桃品种群间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