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从海水环境分离筛选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

微生物学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海水环境高效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并研究不同菌株间的混合发酵对甘蔗渣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为纤维素降解菌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菌株初筛,利用DNS法测定各菌株胞外纤维素酶活力及不同菌株间的混合酶液与混合发酵酶液的纤维素酶活力。【结果】筛选得到两株具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细菌菌株Z4和S5,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S5具有最高的全酶活和甘蔗渣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16 U/m L和2.80 U/m L。菌株Z4与S5间混合发酵能明显提高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比S5单独发酵时全酶活、甘蔗渣纤维素酶活分别提高40.60%、14.21%。同时菌株S5与芽孢杆菌BZ5混合发酵也能提高其纤维素酶活力,比S5单独发酵时全酶活、甘蔗渣纤维素酶活分别提高6.23%、25.92%。【结论】筛选得到两株酶系较全且酶活较高的纤维素降解菌Z4、S5,适宜的混合发酵可明显提高纤维素降解能力,在海水养殖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海水环境 甘蔗渣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早期发育阶段的时序性表达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在高等脊椎动物骨骼发育的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Runx2和Osterix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两个转录因子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成鱼的组织表达分布及其在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变化。研究结果显示,Runx2和Osterix在半滑舌鳎成鱼的13个组织中具有较广泛的分布,并在脾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背鳍、脑等组织中次之,在肝、肠、胃等组织中仅有微弱的表达。在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卵期、仔鱼、稚鱼和幼鱼),Runx2和Osterix的时序性表达特征如下:1)孵化前,Runx2在卵裂期与原肠期的表达水平最高,在胚胎期最低,而Osterix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并在胚胎期达到最大值,表明两个基因功能作用的起始可能存在一定的时序性;2)Runx2和Osterix在1-5日龄仔鱼阶段的表达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10-90日龄稚、幼鱼阶段未呈现特定的变动规律,表达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波动变化;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在孵化后(1-90日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Runx2和Osterix基因可能共同参与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生长发育调控,但其与骨骼发生、发育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半滑舌鳎 Runx2基因 Osterix基因 mRNA表达 早期发育阶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组织样品常温保存液的筛选和优化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浓度乙醇为溶剂,配制不同p H的硫酸铵和乙酸铵饱和溶液,测试其对凡纳滨对虾组织的渗透效应和在常温条件下对RNA的保护作用。因为乙酸铵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远高于硫酸铵,且其铵离子的摩尔浓度在0-80%的乙醇溶剂中比较稳定。研究结果显示,乙酸铵比硫酸铵能更快渗透到整体的对虾组织中,并达到更高的浓度。50%、70%及以上的乙醇为溶剂的饱和硫酸铵、50%乙醇为溶剂的饱和乙酸铵(p H=6.0)溶液保存RNA的完整性较好,RNA拷贝数较大,半衰期较长。综合分析,推荐50%乙醇的饱和乙酸铵溶液(p H=6.0)作为对虾组织样品的常温保存液,该结果为野外样品采集及常温运输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铵盐 乙醇 常温 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沿岸不同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广东沿岸陆丰、珠海及茂名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保护广东沿岸开发海域的生态环境和维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网采和显微鉴定的方法,分析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丰度和生物量及优势种等;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和生物多样性阈值(D_v)等指标,分析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结果】3个海域共检出71种浮游动物和15类浮游幼体,均以近岸暖水性类群为主,属于亚热带沿岸性群落;优势种有13种和7类浮游幼体;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以珠海海域最高(2938.73 ind/m~3和92.97 mg/m~3),陆丰海域最低(73.94 ind/m~3和16.06 mg/m~3);H'、J和D_v分析结果一致,均以陆丰海域最高,茂名海域最低;陆丰海域生物多样性基本为Ⅰ~Ⅱ类水平,珠海海域基本为Ⅱ~Ⅲ类,茂名海域不同站位相差较大,从Ⅱ~Ⅴ类的水平不等。【结论】广东沿岸陆丰、珠海及茂名海域浮游动物均处于多样性较好或丰富水平,今后可根据此特点对广东沿岸海域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陆丰海域 珠海海域 茂名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石榴叶水提物对拟穴青蟹抗病毒病能力及部分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番石榴叶水提物对拟穴青蟹抗病毒病能力及部分血清免疫因子活力的影响,为有效提高拟穴青蟹抗病毒病能力及促进拟穴青蟹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石榴叶水提物浸泡携带病毒的拟穴青蟹为试验组、不浸泡番石榴叶水提物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拟穴青蟹的成活率、病毒检出率及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结果】经番石榴叶水提物浸泡处理的拟穴青蟹平均成活率为53.3%,较对照组提高50.1%,且死亡拟穴青蟹未检测出呼肠孤病毒和双顺反子病毒-1,而对照组死亡拟穴青蟹的这两种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0%和60%。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拟穴青蟹血清ACP、AKP、SOD和LSZ等免疫相关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试验组拟穴青蟹血清AKP和LSZ活性于用药后24 h时达最大值(7.5金氏单位/100 m L和5.1 U/m L),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ACP活性于用药后48 h时达最大值(2.8金氏单位/100 m L),SOD活性于用药后64 h时达最大值(27.1 U/m L),两者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用药后72 h时,对照组拟穴青蟹PO活性急剧升高,显著高于试验组,但其余时间点与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番石榴叶水提物能增强拟穴青蟹的免疫功能,提高对青蟹病毒病的抵抗能力,且在浸泡后48 h内效果明显。

关键词: 番石榴叶 拟穴青蟹 免疫因子 抗病毒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藏奥尼罗非鱼片组织蛋白酶与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水产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奥尼罗非鱼片在冰藏期间组织蛋白酶活性与质构及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相关性,实验测定了冰藏期间的组织蛋白酶B、H、L、D的活性、鱼片质构和肌原纤维蛋白随冰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B、D的活性整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组织蛋白酶L、B+L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组织蛋白酶B、B+L的活性与冰藏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组织蛋白酶H的活性在贮藏期间变化较小。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在冰藏第2天最高,整体变化趋势与冰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SDS-PAGE图谱表明肌球蛋白重链发生了显著的降解,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变化不显著,α-辅肌动蛋白在冰藏前4 d逐渐降解;质构指标硬度、胶黏性、咀嚼性3者整体均呈波动变化趋势,凝聚性和弹性在整个冰藏期间变化不显著,黏附性和黏附力在冰藏2 d后逐渐上升。组织蛋白酶活性与质构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组织蛋白酶B活性与弹性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显著相关,组织蛋白酶L、D与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呈显著相关性,组织蛋白酶L和D是最有可能直接参与宰后冰藏期间奥尼罗非鱼片肌肉软化的组织蛋白酶。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可能共同参与鱼肉的自溶。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片 组织蛋白酶 肌原纤维蛋白 质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不同纬度河口春季浮游动物优势种比较

生态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0—2012年春季灌河口、长江口、瓯江口、椒江口、九龙江口和北仑河口等6个典型河口区的海洋调查资料,比较了不同河口区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特征以及差异,探究了各河口区优势种构成差异的环境成因。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春季各河口最主要的优势种;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是灌河口、长江口和椒江口共有优势种;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为灌河口特有优势种,河口种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为长江口特有优势种,肥胖箭虫(S.enflata)和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为北仑河口优势种。从温度适应性上看,各河口春季浮游动物主要以暖温种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等为主,北部灌河口还出现温带种如强壮箭虫,而最南部的北仑河口优势种则出现暖水种——肥胖箭虫和鸟喙尖头溞。就盐度适应而言,各河口区优势种均为广盐种。

关键词: 广盐种 环境成因 温度适应 中华哲水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拉帕米对脊尾白虾体内恩诺沙星代谢及消除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维拉帕米对恩诺沙星在脊尾白虾体内代谢及消除的影响,在水温(18.1±0.5)℃条件下,对照组每天以10mg/kg体重剂量连续7天投喂脊尾白虾恩诺沙星,维拉帕米组在投喂恩诺沙星的同时以4 mg/L剂量药浴脊尾白虾维拉帕米,比较了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的浓度变化与消除动力学统计矩参数。结果显示,肝胰腺、肌肉、和鳃3种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均随时间呈规律性递减,维拉帕米组3种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AUC和t1/2β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维拉帕米组各组织中的环丙沙星的浓度和AUC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维拉帕米组3种组织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β、CL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维拉帕米抑制了脊尾白虾体内恩诺沙星的代谢及消除速率。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维拉帕米 P-糖蛋白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基因(GHSR)生长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筛选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用直接测序法,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基础群体和快长群体父母本为材料进行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基因(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hisms,SNPs)位点的筛选;再以两群体的子代为材料,采用snapshot法对筛选到的SNPs进行基因分型,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对基因型与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两个尼罗罗非鱼群体的GHSR基因中共获得S1(A-409G)、S2(G-424T)、S3(T-553A)、S4(T-1114A)和S5(A-1168C)等5个SNPs位点,且均分布于该基因5′侧翼区。SNPs基因型与尼罗罗非鱼子代生长指标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当S4位点为AA或AT基因型时,尼罗罗非鱼个体的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生长指标均显著大于S4位点基因型为TT的个体(P<0.05),快长群体子代中S4位点AT基因型频率最高(55%),而在基础群体子代中TT基因型频率最高(75.94%)。5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组成了7种双倍型(D1~7),其中D3和D5双倍型个体的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高等生长指标显著高于D4和D7双倍型个体(P<0.05);而D1(体宽除外)、D2(体宽和尾柄长除外)和D6(体高除外)双倍型个体与其他双倍型个体之间在生长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快长群体子代和基础群体子代中的优势双倍型分别为D3双倍型(46.25%)和D4双倍型(35.44%)。因此,尼罗罗非鱼GHSR基因中S4位点处AA、AT基因型及双倍型D3、D5与快长性状密切相关,可作为尼罗罗非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基因(GSHR)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露胁迫对日本囊对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干露胁迫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个实验组的对虾均于干露胁迫5 h后出现大量死亡,而低温湿润组对虾成活率高于其他实验组;随干露胁迫时间的增加,4个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低温干燥(DG)和常温湿润(CS)组GPx活性在胁迫早期有显著降低现象(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干露胁迫显著诱导日本囊对虾氧化应激反应,GPx、CAT、SOD和MDA可作为其应答干露胁迫反应的监测指标。适量的低温湿润条件可提高对虾干法运输的成活率,该条件下体质量约10 g的日本囊对虾在干露胁迫10 h内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干露 抗氧化酶 成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