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顶复门原虫电子转移链代谢及Ⅱ型NADH脱氢酶研究进展
《畜牧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顶复门原虫是包括刚地弓形虫、疟原虫及球虫等在内的一大类寄生性原虫的总称,可引起重要的人畜寄生虫病。抗顶复门原虫药物的长期使用,甚至是滥用,使得这类寄生虫对现有药物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急需开发新型药物。Ⅱ型NAD(P)H脱氢酶是电子转移链途径中的关键酶,由于其仅存在于某些植物、细菌、真菌和寄生原虫等一些低等生物体内,而在高等动物体内缺失,是研发新型抗感染性药物的重要靶标。笔者主要针对顶复门原虫线粒体电子转移链代谢途径以及Ⅱ型NAD(P)H脱氢酶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顶复门原虫 电子转移链 Ⅱ型NAD(P)H脱氢酶 药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些抗氧化剂的抗/促氧化作用及其机制
《动物营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外界恶劣环境,或受到细菌、病毒等因素诱发的病理条件下,动物机体抗氧化/氧化平衡系统被打破,易引发氧化损伤,并可能影响到动物健康及生产。生产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异黄酮、α-硫辛酸被用作抗氧化物质;但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该类抗氧化物质在低剂量使用条件下表现抗氧化作用,而在高剂量作用下却表现促氧化作用。本文就机体中活性氧的生成、抗氧化物质的抗/促氧化效应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为动物的抗氧化研究和科学使用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 活性氧 维生素A 维生素C 维生素E α-硫辛酸 异黄酮 抗/促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英德红茶代表产品的香气成分鉴定研究
《茶叶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英德红茶有别于其他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和主要的芳香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以云南滇红、印度阿萨姆红茶和斯里兰卡乌瓦红茶为对照,对产自广东省的英红9号、英红1号红茶和群体红茶3个代表性产品的主要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广东英德红茶样品中共鉴定出50多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组分是醇类物质,平均含量占总香气的67.03%;其次是酯类和醛类,平均含量分别是12.85%和11.33%;香气化合物中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橙花醇和壬醛的相对含量占香气物质总量的60%以上,呈现花果香、甜香等风味的芳香化合物是广东英德红茶香气的主要特征成分。
广州及周边地区森林土壤As、Se、Hg质量分数特征及污染评价
《生态环境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广州及周边地区5处代表性森林土壤(鼎湖山、西樵山、华南植物园、黄埔和南昆山)As、Se、Hg质量分数特征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上述5地森林表层土壤As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8.6、18.0、12.2、11.4、26.1 mg.kg-1,Se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360、0.729、0.286、0.421、0.434 mg.kg-1,Hg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201、0.270、0.139、0.224、0.087 mg.kg-1。除植物园土壤Se质量分数、南昆山土壤Hg质量分数较接近背景值外,5林地As、Se、Hg质量分数均超过背景值,可能存在外源As、Se、Hg输入。其中,南昆山As输入,西樵山Se、Hg输入,黄埔、鼎湖山Hg输入较明显。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昆山As为最严重的污染物,而在鼎湖山、植物园、西樵山和黄埔Hg为最严重的污染物。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5林地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西樵山土壤属重度污染,南昆山、黄埔、鼎湖山属中度污染,植物园污染较轻,属轻度污染。
关键词: 砷(As) 硒(Se) 汞(Hg) 广州 森林土壤 污染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蓖麻WRKY14基因的鉴别与信息分析
《热带生物学报 》 2012
摘要:基于已公布的蓖麻基因组序列,利用电子克隆技术纠正了拼接错误的WRKY基因序列,获得蓖麻WRKY14基因信息。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3个内含子,编码318个氨基酸的多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5.49×103,等电点为8.64,总平均亲水性为-0.803,不稳定系数为46.88,核定位,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核定位蛋白;该蛋白含有1个WRKY结构域,其基序为WRKYGQK_X13_C_X5_C_X23_H_X1_H,保守内含子位于199位的K和200位的V之间,可归为Ⅱ大类a亚类;RcWRKY14的启动子区含有多种激素和胁迫应答相关元件RcWRKY14在叶片、花、胚乳和种子中都有表达,其中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种子和叶片中次之,胚乳中最低。
关键词: 蓖麻 WRKY 转录因子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线菌抗真菌活性筛选及其中一菌株的初步研究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琼脂块法进行初筛和发酵液纸片法进行复筛,得到抗真菌活性较强的放线菌8株,对其中一株活性放线菌菌株205-10经16S rDNA方法初步鉴定为阿南德氏链霉菌(Streptomycesanandii),并用不同的温度、pH及紫外线处理发酵液以了解其活性代谢产物的稳定性,用不同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实验了解其极性.结果表明其活性代谢产物在70℃以下抗真菌活性保持不变,在pH 6~8活性不变,但在紫外灯照射下活性稳定性较不理想,活性物质存在于正丁醇和水中,可知其极性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瘟兔化弱毒株E2蛋白ABCD抗原结构域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seta(DE3)中的表达及鉴定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12
摘要:为获得大量的猪瘟病毒重组蛋白抗原,本文构建了猪瘟兔化弱毒株E2蛋白ABCD抗原结构域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32a(+)-ABCD,对该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seta(DE3)中的表达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和蛋白质免疫印迹鉴定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ET-32a(+)-ABCD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seta(DE3)中均可以获得可溶性表达,目的蛋白表达量分别占总蛋白量的比例为11.4%和19.7%,大肠杆菌Rosseta(DE3)作为表达宿主菌更高效,且重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该研究为猪瘟病毒重组蛋白抗原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E2蛋白ABCD抗原结构域 BL21(DE3)和Rosseta(DE3) 表达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