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碳酸钙作为褐藻酸钠钙化剂的应用研究

无机盐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海藻化工废钙水的循环利用,开展了一种新型褐藻胶液钙化技术的研究,探讨了碳酸钙作为新型钙化剂的可行性。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碳酸钙钙化工艺中碳酸钙、干冰和氯化钙用量对褐藻酸钠产量的影响。确定优化工艺参数:取200 mL质量分数为0.2%的褐藻胶溶液,加入0.60 g碳酸钙、3 g干冰、3 m L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钙溶液,获得褐藻酸钠干基质量为0.323 g,此时废钙水电导率为4.25 m S/cm、余钙质量浓度为620.5 mg/L。采用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作为脱钙剂进行废钙水的脱钙处理,最终废水中余钙质量浓度为40.02 mg/L,与原始废钙水相比钙离子质量浓度降低了93.55%。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废钙水中钠离子、氯离子等的引入,同时在后续过程中脱钙后的废水可以满足冲稀水回用的要求,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关键词: 褐藻酸钠 碳酸钙 钙化剂 废钙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综合养鱼技术对外交流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农史 2018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为了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希望能够为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援外技术及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借鉴,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长期的对外交流和培训为例,系统回顾了中国综合养鱼技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的历史背景和历程,分析取得的成绩,提出新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的对外培训与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国学员与中国的友谊,很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外交工作,促进了中国渔业经贸合作,促进了科研院所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促进了研究所科研队伍和国际化人才的建设等.这一长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的成功案例更有力佐证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深远意义,对于中国正在开展的类似的各类援外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综合养鱼技术 对外交流 历史回顾 国际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代蛋氨酸对条纹锯鮨生长性能、组织硒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硒代蛋氨酸(Se-Met)对条纹锯鮨生长性能、组织硒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81.62±0.75) g的健康条纹锯鮨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分别投喂硒含量为0.09、0.21、0.44、0.58、0.77和1.05 m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终末体重和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77和1.05 mg/kg组(P<0.05)。2)饲料硒含量为0.77 mg/kg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其他各组(P <0.05)。饲料硒含量为0.44 mg/kg组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饲料硒含量为0.77 mg/kg组的肝脏中硒含量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21和0.44 mg/kg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血清中硒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21、0.44和1.05 mg/kg组(P<0.05)。4)饲料硒含量为1.05 mg/kg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77和1.05 mg/kg组。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21和1.05 mg/kg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1.05 mg/kg组的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21、0.44和0.58 mg/kg组(P<0.05)。5)饲料硒含量为0.09 mg/kg组的肝脏GPx活性最低,显著低于饲料硒含量为0. 44、0. 58和0. 77 mg/kg组(P <0. 05)。饲料硒含量为0.09 mg/kg组的肝脏GR活性最低,显著低于饲料硒含量为0. 44、0. 58和1. 05 mg/kg组(P <0.05)。饲料硒含量为0.09 mg/kg组的肝脏GS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44、0.58、0.77和1.05 mg/kg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77 mg/kg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和1.05 mg/kg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44 mg/kg组的肝脏CA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硒含量为0.58 mg/kg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 09、0. 21和0. 44 mg/kg组(P <0. 05)。饲料硒含量为0.77 mg/kg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和溶菌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饲料硒含量为0.09、0.21、0.44和1.05 mg/kg组(P<0.05)。以增重率、肝脏中硒含量、血清溶菌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曲线分析得出条纹锯鮨对硒的适宜需求量分别为0.62、0.92、0.72 mg/kg,可见饲料中硒的适宜含量为0.62~0.92 mg/kg。

关键词: 条纹锯鮨 硒代蛋氨酸 生长性能 组织硒含量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部分鲇形目鱼类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选择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部分鲇形目鱼类(Siluriformes)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应用通用引物PCR扩增得到13种鲇形目鱼类的134条COI基因,并与Gen Bank中获得15种鲇形目鱼类的51条COI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鲇形目鱼类COΙ基因存在碱基插入缺失现象较少,为越南隐鳍鲇(Pterocryptis cochinchinensis)、丝尾鳠(Hemibagrus wyckioide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3种共计5个位点;平均碱基含量A+T(55.5%)显著高于G+C(44.5%)。利用Kimura’s 2-parameter计算28个物种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95,23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表明,Neighbour-Joining(NJ)树较Maximum Likelihood(ML)树更为适合鲇形目鱼类的遗传发育分析;COI基因在科及其以下水平的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分类方法所认同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达到82.9%以上;在目水平的一致性的可信度较低,仅为71%;半鲿属聚为单系类群,黄颡鱼属、属和拟鲿属三者聚为一支,黄颡鱼属与拟鲿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鲇形目 线粒体COI基因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虹鳟免疫诱导型基因Cathelicidin2启动子功能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Cathelicidin2(Cath2)基因的转录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鳃、头肾等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密切相关的组织内转录,在细菌和病毒感染后,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对基因上游调控序列进行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发现该启动子具有真核生物典型的TATA盒和CAAT盒结构,基因上游直至第一内含子区域内,密集存在多个免疫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其中,2个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预测结合位点均位于核心启动子正链区域。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肾组织细胞系内,绿色荧光蛋白和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都能够在该启动子驱动下表达,表明其具有启动子活性,且启动子活性在受到免疫诱导后增强,包括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模拟的细菌感染和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模拟的病毒感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启动子活性在与NFκB转录因子表达时,增强至4.39倍,证明Cath2基因受NFκB通路调控。研究表明,虹鳟Cath2基因能够在多种免疫刺激诱导下表达,其启动子可以应用为免疫诱导型的基因工程元件,驱动外源免疫基因在鱼体内适时表达,抵御外界病原感染,同时,避免非必要条件下的过度表达形成生长负担。

关键词: 虹鳟 抗菌肽 Cathelicidin2 启动子 转录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水产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品质评价,为其种质营养学鉴定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采用常规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3种石斑鱼肌肉中的水分、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和10种矿物元素的组成与含量进行了测定和评价。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6%、18.4%和19.4%;3种石斑鱼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54%、14.72%、15.99%)、(6.86%、6.41%、7.04%)、(75.19、74.93、77.96)和(5.57%、5.3%、5.73%)。3种石斑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10.1%和4.5%,脂肪酸种类丰富,并且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比例符合理想脂肪酸的标准。3种石斑鱼肌肉中矿物元素种类丰富,5种常量元素K、Ca、Na、Mg、P和5种微量元素Fe、Mn、Cu、Zn、Se均有检出,其中杂交"云龙斑"的Na、K、Cu含量略高,另外几种矿物元素含量居于父母本之间。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宜,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是优质的蛋白源,同时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且矿物元素种类齐全,是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其中杂交"云龙斑"在一些营养指标中明显高于其父母本,显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杂交“云龙斑” 肌肉 营养成分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gf2转座子介导的草鱼、团头鲂和鲫插入诱变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座子介导的插入诱变(insertional mutagenesis)策略在养殖鱼类功能基因发掘和解释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高效Tgf2转座子为研究基础,构建了pTgf2-β-actin-eGFP、pTgf2-EF1α-eGFP、pTgf2-Myo D-eGFP和pTgf2-Krt8-eGFP这4种带有不同启动子的供体质粒,以及pCS2-gf TP这种gf TP转座酶mRNA的体外表达的辅助质粒。将供体质粒和gf TP转座酶mRNA一起注射到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鲫(Carassius auratus)的1~2细胞期受精卵中,经对子代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整合率的检测和筛选,初步构建了1个以转座子为工具介导的插入诱变库。实验表明,在早期胚胎中,鲫和团头鲂的荧光率达到90%,在草鱼中则高达95%,随着供体质粒注射的改变,表现出肌肉、表皮及全身不同的绿色荧光发光特征。eGFP基因平均整合率在3种鱼类子代平游期的为50%~53%,在1龄阶段为33.0%~36.1%。在3种鱼类中得到插入诱变突变体,获得草鱼阳性个体162尾,其中有45尾表型明显差异;鲫阳性个体60尾,其中有14尾表型明显差异;团头鲂阳性个体51尾,其中有10尾表型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插入Tgf2转座子,可在草鱼、团头鲂和鲫等鲤科鱼类中实现基因组的插入诱变,本研究结果可为目标性状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功能机制研究积累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草鱼 团头鲂 Tgf2转座子 插入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H对青蛤的钙化率和两种酶活性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H是影响水生动物的重要环境因子,pH的改变会引起水生动物一系列的生理应答。青蛤(Cyclina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其在养殖过程中面临各种pH挑战。为了解青蛤在不同pH下的生理应答,实验设置了5个pH梯度:7.4、7.8、8.2、8.6、9.0,进行了7 d不同pH暴露。结果发现,经过7 d pH暴露,pH7.8组钙化率仅稍微降低,而pH 7.4、pH 8.6、pH 9.0组钙化率变为负值;pH 7.8、pH 8.2、pH 8.6组中各组织CA酶活性在整个实验期间保持稳定,pH 7.4、pH 9.0两组暴露3 h后CA酶活性开始升高并在24 h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至120 h恢复至初始水平后保持稳定;与CA酶类似,pH 7.8、pH 8.2、pH 8.6组中各组织SOD酶活性在整个实验期间保持稳定,pH 7.4、pH 9.0两组从暴露12 h后开始升高并在24 h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至48 h恢复至初始水平后保持稳定。结果表明,青蛤可以承受较大的pH波动,推测酸碱环境因素变化可能使青蛤产生生理应激效应,导致SOD和CA短期波动,但最后通过其自身调节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

关键词: 青蛤 pH 钙化率 SOD酶活性 CA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明对虾NHE3基因克隆及其在pH胁迫下的表达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钠/氢交换体(Na+/H+-exchanger,NHE)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响应pH胁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首先采用静水毒性实验方法确定了中国明对虾酸碱半致死pH,然后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中国明对虾Na+/H+-exchanger isoform 3(命名为FcNHE3)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及RNA干扰技术分析了其在pH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及功能。结果显示,72 h酸性半致死pH和碱性半致死pH分别为5.2和9.1。克隆获得FcNHE3基因(Gen Bank:MF373587)cDNA序列全长3508 bp,开放阅读框2805 bp,编码934个氨基酸,具有信号肽和12个跨膜结构域;蛋白同源分析发现,FcNHE3与青蟹(Carcinus maenas)同源性最高,达到74%;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cNHE3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青蟹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FcNHE3基因在鳃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酸性半致死pH(pH 5.2)胁迫下,FcNHE3基因在整个胁迫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P<0.05);碱性半致死pH(pH 9.1)胁迫下,FcNHE3基因在前48 h显著下调表达(P<0.05),12 h表达量最低,仅在72 h出现上调表达。RNA干扰后,FcNHE3基因表达受到抑制,pH 5.2胁迫下对虾存活率相比对照组显著下降。研究表明相较于高pH胁迫,FcNHE3基因在中国明对虾响应低pH胁迫过程中可能发挥更重要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钠/氢交换体(NHE) 基因克隆 pH胁迫 RNA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虾养殖投喂技术及抗应激管理

科学养鱼 2018

摘要:青虾学名日本沼虾,又名河虾,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虾亚目、长臂虾科、沼虾属。青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为18.42%,脂肪含量为1.3%,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和维生素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青虾新品种"太湖一号"的推广应用,青虾已成为江苏及附近地区主要养殖品种之一。与其他甲壳类动物一样,青虾对氧气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