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白菜对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土壤安全临界值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通过采集珠三角地区蔬菜产地各重金属浓度土壤(非人工添加重金属)进行盆栽试验,研究5种重金属(Cd、Pb、As、Hg、Cr)在种植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土壤中的活性、小白菜可食部分对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富集特征,并探讨了产地环境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安全临界值以及影响小白菜吸收重金属的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小白菜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高低顺序为Cd>Pb>As>Cr>Hg,小白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顺序为Cd>(Cr、As、Hg)>Pb。依据食品卫生标准的限量值进行方程拟合,得出适合小白菜种植土壤的重金属全量限量值分别是Cd:1.74mg/kg,Pb:494.78mg/kg,As:113.58mg/kg,有效态重金属限量值分别是Cd:0.83 mg/kg,Pb:146.87 mg/kg,As:21.94 mg/kg。小白菜对Hg表现为低积累。土壤中有机质、CEC与土壤全量Hg正相关,CEC与土壤全量Cr负相关,土壤pH能增强土壤中Cr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引进辣椒资源性状调查研究
《长江蔬菜 》 2012
摘要:对引进的4份辣椒资源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P309极辣,坐果率高,感病毒病、疫病,中抗青枯病,可在发病率低的北方直接种植利用;来自菲律宾的P328抗病、耐热,是抗病耐热研究、育种的优良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与福建省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现状研究
《土壤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掌握土壤养分肥力,是制定施肥策略的基础。本研究采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枝主产区果园土壤样本185个,福建省荔枝主产区果园土壤样本25个,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和N、P、K、Ca、Mg、S、Cu、Zn、B、Mo含量,评价荔枝果园土壤养分肥力现状。结果显示:广西和福建两省荔枝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硼、有效钼含量均为低水平,广西荔枝果园有效磷和有效锌为中下,福建为中上,有效铜中等,有效硫含量较高。整体上两省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较低且不平衡。不同荔枝主产区土壤养分肥力状况差别很大,硼是广西荔枝园土壤最普遍缺乏的元素,镁、钼次之。而镁是福建荔枝园土壤最普遍缺乏的元素,硼、钙次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个红紫芽茶树新品系的芽叶特性和生化成分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全年芽叶都呈红紫色的11个新选育的高花青素茶树品系新梢芽叶进行了百芽重和色泽调查,并对其生化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今后筛选出高产优质的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开发高花青素茶叶加工和深加工保健产品提供物质和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1个新品系分枝能力较强,百芽重适中,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芽叶红紫色的深浅与花青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无关;除HY-5和HY-8芽叶色泽在秋季最深外,其他红紫芽品系芽叶的红紫色都在夏季最深,说明红紫芽茶树芽叶的色泽及其花青素含量同时受外界环境和遗传因子的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海南乐东的感病番木瓜叶片上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外壳蛋白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该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扩增片段长867个核苷酸。相似性分析表明,该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47株PRSV和1株畸形花叶病毒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在62.41%~94.71%之间。运用CLUSTALX和MEGA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番木瓜PRSV病毒大致可分为美洲-澳洲类群和东亚-东南亚类群2大类,后者又可分为SB1、SB2、SB3等3个亚类。乐东毒株和已报到的畸形花叶病毒PaMLV病毒都属于PRSV。不过乐东毒株属于SB1亚类,而PaMLV属于SB2亚类。乐东毒株(JQ318029)和另一海南毒株(HQ424465)属于SB1亚簇,信心指数分别达到89%、83%、96%。不过乐东毒株与越南北部的4种毒株(AF506875、FN808408、AJ875115、U14742)的同源性更高,说明导致乐东畸形花叶病的毒株可能来自越南,而不是由海南本地毒株变异而来。
关键词: 番木瓜环斑病毒 畸形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相似性 系统发育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嫁接番茄幼苗生长及SOD、POD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华南地区番茄嫁接苗的适宜生长温度,试验研究了3个温度处理下番茄嫁接苗的生长状况及其叶片内保护酶(SOD、POD)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20/17℃处理下的地上部和根系生长都受到抑制,根冠比失调;30/27℃时植株出现徒长迹象,且整株生物量下降;25/22℃环境条件下,嫁接苗根冠协调,茎秆健壮,光合能力较强。相比于25/22℃环境,20/17℃的相对低温处理和30/27℃的相对高温处理导致番茄嫁接苗的SPAD读数分别下降20%和13%,叶片的SOD酶活性为237.58U/(g.FW)和254.39U/(g.FW),分别比25/22℃处理下的SOD活性低114U/(g.FW)和97.19U/(g.FW)。30/27℃处理下的POD活性高于另外2个处理,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嫁接后的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夜间温度为22℃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胚性悬浮细胞分化能力及染色体数目变异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以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n,AA)、抗枯1号(Kangku 1,AAA)、大蕉(Musa ParadidiacaL.,ABB)3个香蕉品种为试材,研究其胚性悬浮细胞在长期继代培养后的分化能力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结果表明,3个香蕉品种ECS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胚性悬浮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稳定,染色体数目从6个到116个不等,各ECS均为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组成的混倍体,随继代次数的增加,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细胞比例随之增多,体细胞胚胎分化能力逐渐下降。野生阿宽蕉、抗枯1号和大蕉的ECS继代培养1.5 a后,细胞变异率分别为96.3%、93.0%和94.0%,而体胚分化能力分别为0.96×103、0.55×103、0.65×103个/mL PCV。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香蕉ECS染色体变异机理提供新的线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