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靶向GP5基因脱氧核酶抑制PRRSV在MARC-145细胞中的复制
《中国兽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JL/07/SW株GP5基因设计了4个脱氧核酶,经体外切割试验筛选得到具有体外切割活性的脱氧核酶,并通过RT-PCR、TCID50、CPE、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具有切割活性的脱氧核酶抑制PRRSV复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针对GP5基因的Dz-GP5-10抑制效率最高可达到82.4%,Dz-GP5-12也表现良好的抑制效果,表明GP5基因的这2个位点可能是PRRSV复制所必需的。本研究为PRRSV复制及基因组功能研究、抗病毒药物开发和转基因动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柑橘新品种‘金葵蜜橘’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葵蜜橘’是由广东省佛冈县‘沙糖橘’园中的变异优株选育而成。生长健壮,果实紧实,扁球形,单果质量39.7g,果皮橙红色,果肉脆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50%~16.19%,总酸0.46%~0.89%,总糖11.60%~14.87%,维生素C0.379~0.465mg.mL-1,无核,品质优良,成熟期比普通‘沙糖橘’早15d左右。适宜在广东省‘砂糖橘’适栽区种植。


贡柑果实延期采收技术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贡柑果实不耐贮藏,采收后10~20 d其品质就明显下降,显著降低其商品价值及严重制约其发展。贡柑果实延期采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从11月上中旬起,通过使用GA3 5~10 mg/L加2,4-D 10 mg/L和保鲜药物进行贡柑果实留树贮藏保鲜方法的调节,以及结合简易避雨设施,4个处理均能有效延缓果实总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延迟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达到最高值的出现时间,并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使贡柑由原来12月中旬成熟延期至次年1月底,延长果实成熟期1~1.5个月,而且提高了果实品质和果实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还显著增加了产量,最终达到贡柑延期采收的目的。从4个处理的综合表现可知,效果以喷施10 mg/L GA3+10 mg/L 2,4-D+250 mg/L咪鲜胺最理想。


花生AhDRRP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基于PCR的基因组DNA步移法,首次从抗黄曲霉品种粤油20花生中克隆AhDRRP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上游403 bp启动子序列,并对其进行植物顺式作用元件数据库PLACE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启动子序列含有大量的TATA box,CAAT box,GATA box;CURECORECR、DOFCOREZM、TAAAGSTKST1等多种抗逆应答元件以及植物激素调节元件2SSEEDPROTBANAPA、ARR1AT、SEF1MOTIF、SEF4MOTIFGM7S等,预示了该基因可能在植物的逆境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花生蛋白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花生蛋白的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了微波功率、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和酸沉pH值5个单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微波功率、pH值和料液比的三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微波功率、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酸沉pH值对蛋白质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在微波功率72 W、pH值9.73及料液比1∶28的条件下提取500 s,并调节pH值至4.5致酸沉。在此条件下提取两次,蛋白质提取率为88.37%,产品蛋白含量为88.95%。


一株抗花生青枯病菌海洋放线菌的分类鉴定及其活性产物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2 200多个海洋放线菌株中筛选得到菌株H41-26对花生青枯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菌株H41-26为链霉菌属金色(Aureus)类群中的新种-闸坡链霉菌(Streptomyces zhapoensis)。采用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半制备的分离纯化技术,主要活性成分鉴定为放线菌素V。首次报道了放线菌素V对花生青枯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3.91 mg/mL,8%放线菌素V乳油稀释1 000倍施药7 d和10 d后对花生青枯病的盆栽试验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放线菌素V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