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亚洲玉米螟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
《玉米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新疆一代亚洲玉米螟成虫产卵盛期应用球孢白僵菌75~120g/hm2灌心或120~180g/hm2喷雾,防效相当或优于3%呋喃丹37.5~45.0kg/hm2。螟黄赤眼蜂防治新疆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优于松毛虫赤眼蜂,放蜂量为60万~120万头/hm2,放蜂3~4次,公顷设45~90个放蜂点,放蜂间隔3~5d,其卵块寄生率为56.2%~95.6%,平均65.45%;卵粒寄生率为33.7%~72.1%,平均55.1%;虫口减退率为35.7%~88.2%,平均62.0%。放蜂技术、蜂卡质量、田间小气候和化学农药等对放蜂效果影响较大。


增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 突出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
摘要:从不同层面描述了城乡差距、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必须认识城乡统筹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的必然体现,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造成城乡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策造成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值得借鉴;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现城乡关系平等、协调、融合、发展是增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水稻激光育种的研究——Ⅱ.糙米激光处理诱发变异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对水稻吉粳88的糙米进行了不同波长、功率及时间的激光处理熏由于处理的功率大、时间长,各处理组合的成苗率均显著下降,处理的强度越大,成苗率越低。但品种性状在绝大多数处理组合内都出现了遗传变异,而且变异类型丰富,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质量性状为芒性变异,占全部变异株的80%以上,然后依次为着粒密度、粒长、熟期和株高,数量性状中单株穗数变异频率最高,其次为穗粒数,千粒重变异频率最低,各类变异为选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试验还明确了激光处理的功率在10~20mw;时间5~10min效果较好,说明激光照射可以作为有效的育种新方法应用于水稻新品种选育。


马铃薯食品的开发现状与发展
《食品工业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对我国马铃薯食品的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国内马铃薯食品开发和科研情况的简介,对比我国与国外马铃薯食品加工的现状和差别,提出了我国发展马铃薯食品的建议。


RNA分子表达技术研究进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CSCD
摘要:RNA作为基因表达的产物,在基因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RNA分子技术被建立起来,为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根据RNA分子表达技术的技术基础,将RNA分子技术分为4类: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差示筛选、扣除杂交、RNase保护分析、基因芯片和微阵列;以PCR技术为基础的差异显示PCR、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以消减杂交和PCR相结合为基础的cDNA代表性差示分析、抑制性消减杂交、交互式扣除RNA差别显示技术、全长基因获得消减杂交、基因鉴定集成法、快速消减杂交;以测序为基础的表达序列标签、基因表达系列分析、表达序列标签串联排列连接、GeneCalling等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