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2016年中国部分地区白斑综合征病毒高变异区序列的分析比较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中国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分子流行病学变异情况,选取2016年1-7月从我国3省9市采集到的47份WSSV阳性样本,提取WSSV核酸后,使用特定引物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继而进行测序并分析比较不同地区样本的ORF14/15和ORF23/24序列缺失情况,ORF75、ORF94和ORF125的VNTR及SNPs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ORF14/15的扩增中,有4种缺失片段,分别是6 540 bp、6 530 bp、5 950 bp和5 140 bp,而在ORF23/24扩增中则有3种大片段缺失,分别是12 073 bp、12 070bp和11 945 bp,在所有样本中ORF75的RUs数目分别为11、8、10、3,ORF94的RUs数目分别为5、7、8、11、14,ORF125的RUs数目为4、5、6。SNPs分析结果表明,ORF94片段中含有5个和8个RUs的在48位的碱基均为T,含有7个RUs的在48位的碱基为T、G、G、G、G、T、T,含有11个RUs的在48位的碱基为T、T、T、T、T、T、G、T、G、T、T,含有14个RUs的在48位的碱基为T、T、T、T、G、G、T、G、G、T、T、T、T、T,含有所有RUs数目的ORF125片段在8、18、25、66和69位置的碱基均为G、G、G、G和A,,而在9、50、53、61和63位的碱基则出现了4种变异。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的样本中,WSSV毒株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情况。主要表现在ORF14/15和ORF23/24均出现了新的缺失片段,ORF75、ORF94和ORF125的VNTR以及SNPs变异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变异 缺失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中南部日本鲭种群分析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海中南部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为中国和日本共同利用的商业性种类,是中日渔业协定暂定措施水域内的主要洄游分布种。为科学评估与管理该区域的日本鲭资源群体,对其种群属性进行了判别。本文以东海中南部海域(26°15'~29°15'N、122°45'~126°45'E)的日本鲭繁殖群体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外部形态判别和分子遗传鉴定的方法,判别日本鲭种群属性。结果显示,研究区域采样点间日本鲭群体的形态特征显示分散状态,外部形态判别方法无法判断种群属性,而利用分子遗传方法可判别研究区域的日本鲭属于同一种群。研究认为,东海分布的日本鲭群体的发育初期可能处于不同生境,而源于不同产卵场的混合群体是导致无法利用外部形态判别种群属性的原因。东海中南部的日本鲭应视为同一资源评估单元。该研究提供了东海海域的日本鲭是一个种群的新证据。

关键词: 日本鲭 种群 外部形态分析 分子遗传分析 东海中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扇贝内脏团中耐镉菌株的分离及其吸附镉机理

水产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扇贝内脏团中微生态系统与扇贝高能力富集镉(Cd)的关系,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栉孔扇贝内脏团中分离、纯化了2株耐Cd细菌(编号为菌株A和B),运用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通过金属吸附实验研究了耐Cd菌株对Cd的吸附能力及其对Cd的吸附特性,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d胁迫条件下耐镉菌株细胞形态与结构变化,探讨了其对Cd的吸附机理。结果显示,2株菌株(A和B)在固体培养基上能耐受Cd的浓度分别为100和80 mg/L。经16S rDNA测序鉴定菌株A与Nitratireductor sp.亲源关系最近,菌株B与Ruegeria sp.亲源关系最近。2株菌株对Cd的吸附率远高于铜(Cu)、锰(Mn)、锌(Zn)和铅(Pb)等重金属。在50 mg/L Cd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中,菌株A、B对Cd富集量分别为48.57和42.14 mg/g,富集系数分别为971.4和842.8。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过Cd处理后,2菌株数量均有所减少,细胞中出现空泡,菌株A细胞外沉淀增多,菌株B表面变得粗糙且出现凹陷,表明胞外沉积作用可能是耐Cd菌株对Cd富集作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扇贝 耐镉菌株 吸附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540尾初始体重为(10.0±0.5)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29%、4.29%、6.29%、8.29%、10.29%和12.29%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饲养8周后检测鱼体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表皮、肠道中黏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6.29%和8.29%组的增重率(WGR)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12.29%组血清皮质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2.29%、4.29%、6.29%和8.29%组(P<0.05),但与10.29%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3)8.29%组鱼体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2.29%组(P<0.05);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6.29%组最高,除8.29%组外,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6.29%组最低,显著低于2.29%和12.29%组(P<0.05)。4)12.9%组肠道黏蛋白2(Muc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8.29%组表皮黏蛋白5b(Muc5b)基因表达量与12.29%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病原菌感染试验表明,2.29%和12.29%组死亡率较高,6.29%和8.29%组死亡率较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脂肪水平在6.29%~8.29%时,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病力和表皮黏蛋白Muc5b基因表达量最高。

关键词: 团头鲂 脂肪 黏蛋白 Muc5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和池塘养殖华南鲤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肌肉营养成分,为稻田养殖华南鲤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方法分别测定稻田养殖华南鲤和池塘养殖华南鲤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并用SPSS 12.0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稻田养殖华南鲤肌肉中除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池溏养殖华南鲤(P<0.01,下同)以外,其他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池塘养殖华南鲤相近。用酸水解法检测得到的16种氨基酸含量在两种养殖方式华南鲤肌肉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计算必需氨基酸评分时,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华南鲤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64%和40.67%,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评分模式(31.50%),接近于全鸡蛋蛋白质模式(43.10%)。两种养殖方式的华南鲤脂肪酸除豆蔻酸(C14:0)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其他22种脂肪酸含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种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72.00%以上,分别为72.91%(稻田)和74.38%(池塘)。稻田养殖华南鲤肌肉中钙、锌、铁和硒含量极显著或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的华南鲤。【结论】稻田养殖华南鲤的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组成合理,且具有总脂肪含量低、矿物元素含量高等特点,是更加健康环保的营养食品。

关键词: 华南鲤 稻田养殖 池塘养殖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鸢乌贼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鸢乌贼作为南海外海中最具潜力的开发渔业品种之一,近年来其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我国近海资源日益衰退的背景下,探讨鸢乌贼综合利用技术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介绍了鸢乌贼的资源潜力,营养价值及加工利用状况,指出了鸢乌贼副产物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途径,延长产业链,促进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化,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鸢乌贼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鸢乌贼 资源潜力 营养价值 综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第49届会议概况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

摘要:持续跟踪和实质性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标准制定是掌握国际标准话语权的关键。文章概述了2017年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CFH)第49届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议题和当前食品卫生国际标准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详细介绍了CAC/RCP 52-2003《水产及水产加工品操作规范》修订草案中组胺控制指南和CAC/RCP 1-1969《食品卫生通则》修订草案等相关标准的审定情况,国内外水产品中组胺限量规定差异,并提出积极开展水产品中组胺等风险监测数据积累和卫生控制措施评估,以及进一步完善中国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工作等应对措施和建议。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卫生法典会议,及时掌握国际食品卫生通则和相关卫生操作规范的更新动态,为建立和健全中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有效规避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食品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国际食品法典 水产及水产加工品 组胺 食品卫生 操作规范 国际标准跟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源致病性产吲哚金黄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患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皮肤、肝肾脾重要器官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 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及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及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J22是为中华鳖腐皮病病原,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3.30×104 CFU/g。J22株理化特性与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一致,16S r RNA序列与产吲哚金黄杆菌同源性为99%,综合判定J22株是产吲哚金黄杆菌。分离株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及阿莫西林等12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抗生素耐药;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对分离株消毒效果较好。分离菌株J22是中华鳖病原菌,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或者阿莫西林内服,配合使用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等外用进行防控。

关键词: 产吲哚金黄杆菌 中华鳖 分离鉴定 人工感染 药敏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其生态净化效果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传统水产养殖模式易造成水体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影响鱼类生长。为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通过利用动力流水净化与生物修复技术,采取建立人工湿地等措施净化水体,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模式。本研究综述了该系统的3种主要模式的构建及其水质净化效果,分析该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现有研究表明,不同模式下对TN、TP、NH_4~+-N、COD_(Mn)、NO_2~--N等水质指标平均去除率基本维持在60%。同时,分析了系统中养殖池塘与净化单元面积配比关系的计算、净化单元中基质与植物以及p H值、温度等对净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总结与讨论分析,将为深入对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池塘 循环水养殖 水质 净化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株O3血清型鳗弧菌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O3血清型菌株是感染鱼类的重要病原菌,本文研究了3株O3血清型鳗弧菌(SMP1、SMP3和SMP4)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首先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内对3株鳗弧菌进行复壮;检测复壮后的菌株毒力,检测的3株鳗弧菌对蓝蔓龙(Trichogaser trichopterus)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105.1 CFU/ml(SMP1)、104.7 CFU/ml(SMP3)和105.4 CFU/ml(SMP4);制备了3株菌的甲醛灭活疫苗,注射免疫牙鲆,免疫后第7天可检测到牙鲆的血清特异性抗体产生,免疫后第28天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为1︰1280(SMP1)、1︰640(SMP3)和1︰905(SMP4),提供的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 rate,RPS)为94.4%(SMP1)、100%(SMP3)和73.7%(SMP4)。研究表明,3株致病性O3血清型鳗弧菌菌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中SMP3为最适疫苗候选株。本研究为鳗弧菌O3血清型疫苗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鳗弧菌O3血清型 LD50 灭活疫苗 血清抗体效价 免疫保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