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省苹果施肥现状调查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山西省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主产区晋中、运城、临汾三地果农为研究对象,对3市22个县230户盛果期果园施肥和土壤养分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期了解山西省苹果施肥现状和土壤养分盈余情况。结果表明:山西省晋中、运城、临汾用有机肥施用农户分别占65.0%、89.0%、95.0%,全省平均89.0%;化肥氮磷钾用量从晋中、运城到临汾呈逐渐递增趋势;全省化学氮磷钾投入适量的农户分别占到16.1%、17.4%、17.9%。三地农户氮磷钾投入差别较大,过量施肥农户从运城、晋中到临汾逐渐递增,临汾产区农户最多。分析全省果园土壤养分数据,有机质含量1.07%、全氮含量0.09%、有效磷含量25.2mg·kg~(-1)、速效钾含量305mg·kg~(-1),可见土壤有机质含量极低,全氮含量属于中级水平,有效磷含量属于高级水平,尤其速效钾含量的土壤残留超高。全省有机肥投入有所改善,化肥氮磷钾全面过量现象严重,尤其土壤钾素盈余问题最突出。临汾产区超量农户比例和用量最多,是山西省过量施肥最严重的产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02对SSR标记,对山西省1949年以来162个小麦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3.9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1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46,说明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2000-2005年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山西省小麦品种分为8个类群,分类主要与育成年代和生态地理分布有关,其中第Ⅲ、Ⅳ、Ⅴ、Ⅵ、Ⅶ和Ⅷ类群的遗传距离较大、遗传差异较明显。通过分析品种间穗粒数、千粒重和叶绿素含量相关的位点后发现,不同年代的品种中优异等位变异频率随着年代逐渐增长,但部分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仍然偏低,表明重要农艺性状仍有较大的改良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芸豆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芸豆作为小杂粮在忻州地区的种植面积较大,深入开展芸豆资源的研究,增加其经济附加值,对地域农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为了明确该地区4种不同品种红芸豆的种皮色素含量及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以红色种皮芸豆D05-09、D05-10和黑色种皮芸豆D05-01、96-97为原料,研究了天然芸豆色素的提取,并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温度、氧化还原剂及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种皮芸豆比红色种皮芸豆的色素含量高;芸豆色素有较强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D05-01>96-97>D05-09>D05-10;4种芸豆色素对钠离子、钾离子、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及温度有较强的稳定性;铁离子影响芸豆色素稳定性;不同品种对氧化剂还原剂的响应不同。芸豆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与稳定性,有望成为安全的天然食品色素添加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低磷胁迫诱导型强启动子P_(1502)-ZmPHR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ZmPHR1基因是转录因子MYB-CC家族成员,过量表达该基因可促进低磷环境中植物对磷的吸收并改善植物的生长。本研究从磷高效利用型玉米自交系478中获得了ZmPHR1基因的5'上游序列P_(2205)-ZmPHR1,序列长度2205 bp。将P_(2205)-ZmPHR1及它的4种5'端缺失启动子片段与报告基因GUS连接后转化拟南芥。GUS组织化学染色与GU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1502 bp的片段范围内,随着片段长度的增加,它对外界低磷环境的响应逐步增加,在-1502 bp时,响应时间短,表达活性高,持续时间长;超过1502 bp其活性不但没有增高,反而变为下降或无变化。推测0至-972 bp为启动子功能区段,-972 bp至-1502 bp为启动功能增强区段。转P_(1502)-ZmPHR1拟南芥的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P_(1502)-ZmPHR1既受外界信号的刺激,也受体内基因产物的影响,有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一个受低磷胁迫诱导的强诱导型启动子,它诱导基因表达的功能受体内外磷浓度的调节。该研究为在低磷环境改良作物提供了理想的启动子和应用依据。
关键词: 玉米 低磷胁迫 强诱导型启动子 P1502-ZmPHR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糯高粱黔高8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处理,对糯高粱的物质生产和氮磷钾利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糯高粱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有增加,其中NPK处理最高,分别达到5 972.25和18 076.81kg/hm2,较对照分别增加16.93%和24.84%,FP处理次之;糯高粱植株氮、磷、钾积累总量NPK处理最大,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分别增加32.09%、22.96%和27.13%;成熟期糯高粱的氮磷钾利用效率表现为K>N>P,当季氮、磷利用效率以NPK处理最高,钾利用效率以FP处理最高;糯高粱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磷、钾积累总量与糯高粱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基础肥力条件下,限制糯高粱产出的因素是磷和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2016年度山西省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品质分析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山西省小麦后备品种和高代品系的品质情况,对2015—2016年度山西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没有符合强筋标准的小麦品种,临旱5115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临研151、运丰198、中麦274和京麦5381等13个品种达到中筋小麦标准;中筋和中强筋小麦仅占参试品种的19.2%,达标小麦在各区组中所占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南部旱地(27.8%)、南部水地(23.1%)、中部水地(18.8%)、中部旱地(0.0%)。各品质指标达到中筋以上(含中筋)小麦标准的品种比例依次为湿面筋含量(100%)>蛋白质含量(95.9%)>吸水率(91.78%)>容重(80.8%)>稳定时间(19.2%),达标小麦品种比例低的第一限制因素是稳定时间较低。探讨今后山西省小麦品质育种的技术路线和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7份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筛选自然萌发率高的蒙古黄芪种质,为蒙古黄芪标准化栽培生产及良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材料。[方法]测定了77份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子大小、硬实特征与萌发特性。[结果]77份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质间种子大小、硬实程度、萌发能力均有显著差异,差别很大。77份参试种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初始发芽时间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00%~53.61%、0.00%~53.61%、0.00~94.49与2~10d以上;其中2份种质H 63和H 31,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达到53.61%和41.08%、94.49和80.01;种子硬实率的变异范围为24.08%~100.00%;种子的长度、宽度、千粒重变异范围分别为2.93~4.04mm、2.21~3.02mm、3.937~9.987g;参试种质种子发芽率与种子硬实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但与种子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质H 63和H 31,种子自然萌发能力较强,可作为蒙古黄芪标准化栽培生产和优良品种选育的优异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多元分析法综合评价胡麻材料抗旱适应性
《作物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16份目前国内主要胡麻抗旱品种及优良品系为试验材料,用晋亚10号为对照,设自然干旱和正常灌溉2个处理,对各材料的株高、工艺长度、分茎数等9项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同时结合亚麻酸含量、含油率,通过计算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值以及抗旱性度量值(D值)来比较品种(系)的抗旱性,最终利用D值的大小来对品种(系)的抗旱适应性进行评价和聚类,大致分为3类。最终筛选出抗旱适应性强的2075-20、冀张亚1号、423、24005-8、伊亚6号、9718、内亚9号、内44、坝选3号、陇亚10号是适合山西大同地区种植的胡麻品种(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