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孔树脂纯化蓝莓叶多酚及其组成分析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8种大孔树脂对蓝莓叶多酚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效果,HPD400树脂吸附量为52.95mg/g,解吸率为95.96%,并且达到吸附平衡与解吸平衡的时间较短,最适合蓝莓叶多酚的纯化.当上样质量浓度3mg/mL、pH2、上样流速2mL/min、上样体积140mL时,树脂带到动态吸附饱和;用80mL 40%的乙醇,以1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可以洗脱完全,解吸率为90.50%.经过HPD400树脂的纯化,蓝莓叶多酚的纯度由原来的38.75%提高到69.38%.HPLC-DAD-MS的分析结果显示,蓝莓叶多酚含有丰富的咖啡酰奎宁酸与槲皮素甙.
关键词: 蓝莓叶多酚 大孔树脂 纯化 HPLC-DAD-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及几种物理防治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是以烟粉虱为传播媒介的病毒病,该病害的暴发直接导致番茄毁灭性绝产。从控制传播媒介烟粉虱种群数量着手,用黄板监测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变化,探讨了设置防虫网、铺设地膜、间种黄瓜、棚体覆盖紫外吸收膜等处理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防控效果。采用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方法统计数据,采用SAS 9.1对数据进行统计,利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置防虫网处理较无防虫网处理烟粉虱种群数量少33.41%。铺设黑白地膜、银黑地膜对烟粉虱种群数量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黑白地膜、银黑地膜较黑色地膜烟粉虱数量分别少54.50%、50.55%。统计后期覆盖防虫网、黑白地膜处理的发病率最低,为8.18%。间种黄瓜对烟粉虱的种群数量无显著影响,间作黄瓜处理下铺设黑白地膜发病率仅为8.05%,而铺设黑色地膜发病率达11.25%。影响TYLCVD发病的物理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地膜、防虫网、黄瓜,最优组合为铺设黑白地膜、设置防虫网、间种黄瓜。覆盖紫外吸收膜较覆盖普通PVC膜烟粉虱种群数量少37.13%,紫外吸收膜处理下铺设银黑地膜田块发病率最低,为9.85%。大棚覆盖PVC膜,铺设不同地膜时,黄板监测统计的烟粉虱种群数量显示挂置2~9 d时诱集的烟粉虱种群数量上升幅度最大,诱集烟粉虱成虫数量由少至多依次为黑白地膜、银黑地膜、透明地膜、无地膜、黑色地膜。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烟粉虱 黄板 防虫网 地膜 紫外覆盖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成生物防治和秸秆还田技术对设施番茄增产及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在设施条件下,评估了综合使用秸秆还田和生防菌技术对设施番茄连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表明:1)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温室内CO2积累,比常规温室CO2的含量普遍高200~400μL L 1,同时能够提高地温0.5℃;2)分别单独使用2个生防菌、单独使用秸秆还田技术和2项技术集成使用的5个处理中,生防菌PTS394+秸秆综合处理效果最好,株高和茎粗分别比常规增加达到35.9%和20.9%,理论产量达9302.7 kg·667 m 2;3)土传病害防效调查显示,生防菌PTS394+秸秆和B1619+秸秆2个综合处理防效最好,分别为68.0%和66.2%。基于理论产量、市场番茄价格及投入成本情况,最终计算得出综合应用生防菌PTS394和秸秆还田技术处理的理论亩纯收益最高,为23071元,番茄效益增收达41.7%。本研究为生防菌和秸秆还田技术在田间的综合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新型基因打靶系统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RISPR/Cas9系统是细菌在噬菌体长期选择压力下进化出来的一种有效抵御外源DNA入侵的免疫机制之一。在菌体内,CRISPR簇在其前导区的调控下转录成precrRNA,在tracrRNA和Cas9参与下加工成成熟的crRNA,并引导crRNA/tracrRNA/Cas9复合体识别结合外源DNA特定序列,剪切DNA双链,沉默外源基因的表达。基于此种原理,CRISPR/Cas9系统被开发成一种新型的基因打靶系统。相对于稍早的RNAi、Cre/LoxP、ZFN和TALEN系统,此新型打靶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可同时沉默任意数量的基因等优点。本文着重对CRISPR/Cas9打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目前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该系统在未来生命科学研究以及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打靶 crRNA tracr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水通道蛋白GhNIP6.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棉花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EST拼接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陆地棉品种苏棉18中克隆获得了一个水通道蛋白基因GhNIP6.1。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包含903个核苷酸,编码30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0.97kD,理论等电点为8.99。GhNIP6.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hNIP6.1含有6个跨膜区,由5个环相连,其中环A、C和E在细胞膜外,环B、D和蛋白的N、C末端都位于细胞膜内,N末端79个氨基酸,C末端18个氨基酸,具有MIP家族典型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该蛋白的三级结构同拟南芥的AtNIP6.1非常相似,亚细胞定位也同AtNIP6.1一致,可能位于质膜中。进化分析发现,GhNIP6.1蛋白同拟南芥的AtNIP6.1蛋白相似性最高。进一步扩增棉花核基因组获得了2021bp的DNA序列,它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所有外显子/内含子交接点都遵从gt/ag剪接规则。半定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根、茎和叶中都有表达,其中真叶含量较高,子叶中没有表达。
关键词: 陆地棉 水通道蛋白 GhNIP6.1 表达序列标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鼠原始生殖细胞迁移过程中macroH2A的表达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单细胞及组织石蜡切片的免疫荧光方法,探讨了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性别分化与macroH2A的关系。结果表明:PGCs在迁移过程中,macroH2A在细胞核中的表达越来越弱,而在细胞质中的表达越来越强;到达生殖嵴性别分化结束后,雄性PGCs中macroH2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基本不表达,而在雌性PGCs细胞质中发现mac-roH2A大量表达。据此推断,macroH2A可能与后期的DNA印记快速擦除及性别分化后细胞分裂相关。
关键词: 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 macroH2A 免疫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BnALS1R等位基因特异PC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BnALS1R是从抗性突变体M9中克隆获得,抗性基因BnALS1R与野生型基因BnALS1存在1处SNP,即乙酰乳酸合酶第638位丝氨酸残基被天冬酰胺酸替代。为获得油菜抗除草剂基因BnALS1R的分子标记,根据该处点突变,结合获得的BnALS3与BnALS1序列,开发30条等位基因特异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引物,采用筛选出的3条AS-PCR引物在F2、BC1和BC2群体中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该标记有效检测出群体中存在的3种基因型,其分离比分别为1∶2∶1、1∶1、1∶1,均遵循单基因遗传规律。应用该标记对获得的抗性恢复系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所有抗性恢复系均能扩增出抗性基因BnALS1R目的条带,表明3条标记引物可应用于抗性基因的检测。AS-PCR标记的获得将促进以抗性基因进行油菜抗除草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关键词: 油菜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 BnALS1R 乙酰乳酸合成酶 等位基因特异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