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弘扬哲学思想,开创中国特色健康食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

摘要:"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优秀哲学思想,在医药上应用,产生了伟大的中医药理论。笔者将"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技术等领域,以期创造适合不同体质人群的中国特色食品。

关键词: 阴阳学说 中国特色食品 黑色食品 阴阳营养 食品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 提高农业科研管理水平

农业科技管理 2011

摘要:文章从分析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入手,指出了目前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在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借鉴国内外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意识;落实和完善科技档案规章制度,依法抓好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抓住项目重要节点,加强科研档案收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业务素质等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研档案 管理工作 效率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色素类物质的动态变化

蚕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桑椹成熟过程中的主要色素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改善桑椹鲜果产品色泽和合理开发利用桑椹色素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0%丙酮提取法和pH示差法分别测定桑树品种大10、97-68、选26不同成熟期桑椹中的叶绿素及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桑椹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总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其中桑椹成熟后期大10的总花色苷含量是97-68的2.2倍,分析认为总花色苷积累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桑树品种桑椹色泽差异的原因之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和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3种花色苷组分,3种组分的变化为:C3G和C3R存在于桑椹整个成熟期,是桑椹中的2种主要花色苷组分,且C3G呈逐渐增加趋势,C3R呈先增加后微量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而Pg3G在桑椹成熟生长的初期检测不到,然后呈先增加后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在生产上可将桑椹中主要色素物质含量变化特点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积累特点,作为确定桑椹采摘适期的参考因素之一。

关键词: 桑椹 色素 花色苷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曲条跳甲为害引起的菜心价值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菜心不同生育期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成虫数量、成虫咬食所造成的叶片孔洞数与菜心价值损失率的关系,并以成虫数量和叶片上的孔洞数为标准,制定了黄曲条跳甲在菜心上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菜心的苗期和生长期,随着黄曲条跳甲成虫数量的增加,菜心叶片孔洞数和价值损失率逐渐增大.苗期和生长期,每株菜心上的成虫数(X)与每株菜心叶片上的孔洞数(Z)均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Z=5.321 7+90.905 7X和Z=7.436 2+63.791 8X.苗期和生长期,Z与菜心价值损失率(Y)均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37 5+0.004 3Z和Y=0.007 9+0.002 9Z.以成虫数量作为防治指标时,菜心苗期和生长期的防治指标分别为0.28和0.74头/株.以菜心叶片上的孔洞数作为防治指标时,苗期和生长期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2和55个/株.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菜心 防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韭菜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拮抗及其对盆栽香蕉枯萎病发生的抑制作用

浙江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韭菜粗提取液与香蕉枯萎病生理4号小种(Foc4)的互作及大棚盆栽试验,研究韭菜对Foc4的抑制作用及其在盆栽条件下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韭菜粗提取液能够有效地抑制Foc4菌落的生长,对其有显著的致死效应;盆栽试验显示:在人工接菌的泥炭土和自然带菌的田园土中,韭菜提取液和韭菜残体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巴西(’AAA)香蕉和‘广粉1号(’ABB)粉蕉的枯萎病发病率,降低植株病情指数,从而达到高效的防控效果。

关键词: 香蕉 香蕉枯萎病菌 韭菜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洱茶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从文献结果看,国内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研究较多,样品主要包括配方普洱茶和多个年份产的普洱茶。配方普洱茶和标准普洱茶的LD50在10 g.kg-1左右,说明普洱茶提取物属无毒和无致突变作用产品。普洱茶中的铝和其他元素含量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的浓度限量。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存在曲霉、青霉、根霉、木霉、酵母、乳酸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类群。致病菌-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由此可见,普洱茶在急性毒性、重金属、致病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饮用安全性。

关键词: 普洱茶 安全性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探讨及磷对锌吸附-解吸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培养和吸附解吸两种方法,探讨了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随添加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磷质量分数处理可提高土壤锌有效性,但高磷质量分数处理却降低了土壤锌的有效性;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均随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在施锌25 mg.kg-1背景下,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随施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添加磷量小于180 mg.kg-1时,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但随添加磷量的增加,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当磷添加量大于540 mg.kg-1时,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其他磷处理,说明当添加磷量小于180 mg.kg-1时,磷提高土壤中锌有效性的主要机制是二者竞争吸附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点位的竞争机制;当添加磷量大小540 mg.kg-1时,磷影响锌有效性的主要机制为沉淀作用。在土壤施磷量为180 mg.kg-1时,随添加锌质量分数的提高,土壤中速效磷质量分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吸附-解吸研究表明,随土壤中速效磷质量分数的提高(27.60~2773.86 mg.kg-1),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先降低再增加,而KCl解吸的锌量却是先增加再降低。因此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为,土壤中磷和锌质量分数均较低时,磷与锌有效性呈协同作用;当磷或锌质量分数过高时,协同作用减弱;磷和锌质量分数再增加二者的有效性将出现拮抗作用。

关键词: 潮土 交互作用机制 吸附 解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覆盖还田对华南双季晚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稻天优998为材料,设置稻草覆盖还田和无稻草还田2种处理和4种氮肥处理,并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稻草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晚稻产量,4个施氮处理表现一致。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稻草覆盖还田促进水稻分蘖,最高茎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协同提高,最终使有效穗数显著增加。稻草还田增强群体物质生产能力,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提高,最终提高了地上部干物质量。稻谷产量与不同时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及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稻草覆盖还田的情况下,增加前期施氮量对稻谷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水稻 稻草覆盖还田 稻谷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干物质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年来农耕文明及其在博物馆中的展播研究综述

农业考古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我国研究农耕文明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农耕文明的起源、发展及衰落研究;二是古代农耕文明思想、内涵的研究;三是农耕文明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关于农耕文明在博物馆传播的研究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对农业在博物馆陈列中的研究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0年广东水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国内外水禽产业发展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广东水禽产业发展现状及供需预测。同时,剖析了水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水禽良种繁育体系、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健全高效疫病防控体系,扶植水禽养殖合作社或协会发展、提升行业谈判能力,建立完善的水禽产品加工体系、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开展水禽及其关联产业经济研究等。

关键词: 水禽 广东 产业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