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种不同发酵方式对荔枝果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中国酿造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液体深层发酵、静置发酵和摇床发酵3种发酵方式所得的荔枝果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根据Nist数据库检索和参照相关文献的保留指数等方法,分别鉴定出34、32、2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占各自总挥发性成分的91.16%、89.14%和94.34%。酸类、酯类和醇类是3种发酵方式发酵果醋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较高的分别为乙酸、丁二酸二乙酯和苯乙醇等。3种发酵方式果醋中有13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酯类在Lsu果醋挥发性风味成分中含量最高(38.41%),而酸类在Lsh果醋挥发性风味成分中含量最高(73.34%)
关键词: 荔枝果醋 发酵方式 挥发性风味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5株携带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型和部分菌株毒力因子序列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105株携带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的大肠杆菌(E.coli)中相关毒力因子的流行情况和基因序列,根据GenBank中参考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广东地区养殖场来源的105分离株HPI+E.coli的fyuA、tsh、iucD、iss 4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统计基因类型;并对部分分离株的5种毒力基因(irp2和fyuA、tsh、iucD、iss)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05株HPI+E.coli中4种毒力因子携带情况不尽一致,基因fyuA、tsh、iucD和iss的阳性率分别为55.24%、17.14%、49.52%和23.81%,105株HPI+E.coli共有13种基因型;分析表明,除iss基因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在88.0%~90.9%外,irp2、fyuA、tsh、iucD 4种基因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6%以上;广东省养殖场E.coli毒力因子基因型复杂,并以基因型irp2+fyuA+iucD+和仅含irp2+的菌株分离率最高,分别为17.14%和2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柑桔无病毒繁殖体系的建立与开发利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桔黄龙病作为柑桔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制约广东柑桔产业的发展。阐述了通过广泛选育种和品种提纯复壮、脱毒(热处理法和茎尖嫁接法)及鉴定(指示植物或PCR鉴定)的途径建立柑桔无病毒繁殖体系,最终获得柑桔无病毒种苗,并在产区推广应用。该体系的建立,对遏制广东柑桔黄龙病等病毒病的蔓延,恢复、促进广东柑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抗球虫药物对球虫的敏感性试验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12
摘要:以岭南黄鸡为试验动物,采集广东省内部分散养户的鸡粪便,分离球虫卵囊,分别选取癸氧喹酯、马杜霉素、莫能霉素、解百球、尼卡巴嗪、球痢灵、马杜霉素+尼卡巴嗪、禽安+尼卡巴嗪、球虫散9种药物或组分,进行抗球虫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球虫对尼卡巴嗪和马杜霉素+尼卡巴嗪敏感,对禽安+尼卡巴嗪、球痢灵、解百球和马杜霉素中度敏感,对其它药物药有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细小病毒诊断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广东饲料 》 2012
摘要:鹅细小病毒病或称小鹅瘟(GooseParvovirus,GPV),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于1956年由方定一教授首次在江苏扬州发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相继报道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该病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也感染雏番鸭,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特征表现为水样腹泻,渗出性肠炎,乃至腊肠样栓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力提倡建造环保节能档案库房
《机电兵船档案 》 2011
摘要:物体的一切物理性质都与温度有关,档案也不例外,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档案才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优良的物理性质,才有利于永久保存。然而,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很高,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