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445条记录
警惕花生黑腐病菌的入侵

植物保护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在我国广东省发现了花生黑腐病,该病害的典型症状是花生茎基部、果针和豆荚以及整个根系变黑腐烂,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罹病部位产生大量红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子囊壳。病原菌为冬青丽赤壳菌(Calonectria ilicicola Boedijin & Reitsma),无性阶段是寄生柱枝孢(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 Crous,Wingfield & Alfenas)。花生黑腐病菌可侵染花生和大豆等20多种作物。应警惕花生黑腐病菌的入侵,及时有效地防止病害蔓延。

关键词: 花生 黑腐病 冬青丽赤壳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青枯病拮抗菌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初探

微生物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健康番茄根系采样,筛选出4株对番茄青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在NA培养基上抑菌圈直径>9 mm。其中拮抗菌株YB6抑菌活性最强且拮抗效果稳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初步确定为节杆菌属。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了发酵条件初步研究,得到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培养温度30°C,初始pH值9.0,接种量3%,转速100 r/min,碳源蔗糖,氮源酵母浸膏。通过初步优化后拮抗菌株抑菌活性明显增强,最终对青枯病菌SST-Y和G2M1.70抑菌圈直径与NB培养基相比增加了76.72%和81.14%,差异显著。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拮抗菌株 生理生化 发酵条件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蛀蒂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及防治研究

中国热带农业 2011

摘要:应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对荔枝蛀蒂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的发生期进行了预测预报,并分别评价了根据预测预报施药防治荔枝蛀蒂虫和非测报常规用药防治荔枝蛀蒂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预测预报,在荔枝蛀蒂虫成虫产卵高峰期施用浓度为6mL·L-1与3mL·L-1的0.3%印楝素乳油,可有效防治荔枝蛀蒂虫的为害,保果效果分别为95.75%和93.33%;喷施1.5mL·L-1与0.75mL·L-1的0.3%印楝素乳油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保果效果分别为87.88%和70.30%。在常规施药区中,施用20%氯虫苯甲酰胺0.5mL·L-1、10%高效氯氟氰菊酯1.0mL·L-1、0.3%印楝素1.0mL·L-1的保果效果分别为100%、91.69%和47.46%。可见,根据预测预报的结果,应用印楝防治荔枝蛀蒂虫效果远远高于无预测常规施用印楝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荔枝蛀蒂虫 预测预报 药剂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果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DNA分子水平上探讨广东境内果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状况,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对采自广东境内的57份果梅种质进行研究,筛选出适于果梅AFLP分析的8对MseⅠ和EcoRⅠ引物组合,这些引物可以将供试材料完全分开。利用8对引物组合对57份果梅种质进行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得到了清晰的多态性指纹图谱,共扩增出33 11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 624个,多态率为29.06%。UPGMA聚类表明,各品种间相似系数为0.56~0.90,多态性比例介于0.172 0~0.423 9,说明在分子水平上果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形态学性状体现的那样丰富,依相似系数0.75水平,可以将57份果梅种质资源分成8组。

关键词: 果梅 种质 遗传多样性 A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雷州杂草稻生物学特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盆栽法对采自广东省雷州地区6种谷粒性状差异显著的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杂草稻与栽培稻在生长前期植株形态相似;进入分蘖期后,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明显,表现为杂草稻株高偏高、分蘖数多、分蘖角度大、株型松散、成熟时间早;杂草稻的每穗粒数多,结实率、千粒重和谷粒长宽比偏低,芒长与颖壳色多样性分化明显,种子休眠性表现不一致,落粒性明显。

关键词: 杂草稻 栽培稻 生物学特性

桑椹成熟过程中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

蚕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个果桑品种为材料,检测成熟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椹中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红果2号和蜀椹1号为材料,自盛花期后采样检测桑椹发育成熟过程鲜果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果2号和蜀椹1号盛花期后第3天的果肉中,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074 1%和0.072 5%,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DNJ含量逐渐降低,2个品种盛花期后第31天果肉中的DNJ含量比第3天的样品分别下降了49.80%和58.90%;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至盛花期后第27天达到最大,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572%和10.276%;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双峰变化,盛花期后第11天和第27天,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313%、0.444%和0.264%、0.326%。另检测红果2号和蜀椹1号成熟桑子中的DNJ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总黄酮含量却远远低于果肉中的含量,且未检测到多糖。依据检测结果初步认为,盛花期后第27天的桑椹是生产药食两用桑椹食品的优质原料。

关键词: 桑椹 1-脱氧野尻霉素 多糖 黄酮类化合物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间诱导甜玉米产量性状变异及其SSR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1 CSCD

摘要:对甜玉米自交系1132种子经过空间诱变的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和自交繁殖,在SP2代植株发现穗行数、穗粗、穗轴粗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上出现变异的果穗,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穗行数、粒深、穗粗比对照明显增大的稳定变异株系,其根系也明显发达。利用分布在10条染色体的198对引物对16份稳定变异株系的进行SSR多态性分析,发现32对引物存在多态性,变异座位在玉米基因组10条染色体均有分布,但在第3、第4、第8、第9等4条染色体的变异座位明显较多,占总变异座位的69.7%。

关键词: 甜玉米 空间诱变 SSR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菌剂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接种菌剂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植株磷含量和吸收量以外,施肥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导致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植株氮素与钾素含量下降,但接种菌剂能够改善农艺性状,降低减产幅度,而且能够改善玉米籽品质,提高植株氮素与钾素养分含量及吸收量。不同菌剂处理间以FSB2农艺性状较好,而品质和植株养分无明显差异。另外,化肥配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能够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接种菌剂时效果更佳,在土壤养分方面以FSB2效果较好,而土壤酶无明显差异。说明接种降解菌剂有利于提高秸秆还田效果。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玉米 菌剂 品质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互作型弱感光特性的籼稻不育系金稻13A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稻13A是通过人工制保(金23B×博B)并与博A回交转育而成的具野败型不育胞质的互作型弱感光籼稻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株叶型较好,配合力强,穗大粒多,着粒密,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软胶稠度和低糊化温度,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性好,繁殖制种产量高,于2006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技术鉴定。所配杂交稻具有弱感光特点,产量高,品质较优,后期熟色好,抗寒性强,其中金稻优122、金稻优368和金稻优998分别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互作型弱感光性 不育系 金稻13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鸡免疫系统功能的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以及参与免疫应答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都对肉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饲粮营养物质水平和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免疫功能的营养调控作用研究,旨在为肉鸡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营养 免疫 综述 肉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