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798条记录
北京平谷区桃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对平谷区桃穿孔病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桃穿孔病病原菌进行DNA测序鉴定后筛选拮抗菌。应用组织分离法从平谷区发病桃果实分离桃穿孔病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相似率分析,初步确定病原菌为树生黄单胞菌桃李致病变种Xanthomomonas arboricola pv. pruni。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病原菌的拮抗菌5株,其中菌株xj39抑菌效果最为显著,抑菌圈直径达到54.7 mm,菌株xj12次之,抑菌圈直径50.8 mm;经16S rDNA序列和rpoB基因序列比对及相似率分析,确定拮抗菌株xj39为大孢子链霉菌Streptomyces fimbriatus,菌株xj12为生二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mbofaciens。田间防验结果表明,拮抗菌xj39发酵液对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效果为33%,与化学药剂春雷霉素处理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桃穿孔病 病原菌 黄单胞菌 拮抗菌 菌株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原酸生物合成调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是一类重要的酚酸类次生代谢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绿原酸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它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在抗炎、抗菌和降血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通常很低,严重制约着其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植物体中绿原酸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众多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逆境胁迫及激素处理等手段在提高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对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也开启了新的探索,以期为提高植物中体内绿原酸含量提供新的思路.鉴于此,本文对绿原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合成以及调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分析了绿原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限速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和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等对绿原酸合成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MYB、WRKY和bHLH等转录因子调控绿原酸生物合成的作用机制.与此同时,系统归纳总结了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植物激素以及光质和光周期等外源因素对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及其合成调控的影响,并介绍了绿原酸在改善动物健康和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机理.最后,对绿原酸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旨在为绿原酸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绿原酸 生物合成 转录因子 外源诱导 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估

生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对保障区域生态质量、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定量化测算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为例,提出了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估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地类由于其质量不同,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距较大,研究提出了基于地类质量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方法,并据此测算了各地类通过整治修复质量的提升潜力;(2)贺州市整治修复前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11.80亿元,经过评估,整治修复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可以增加到458.06亿元,增加比例为11.23%。贺州市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潜力最大,其次是草地、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潜力在空间上呈现了东西两翼高于中部、南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的趋势;(3)贺州市各区县整治修复潜力差距较大,潜力最大的为八步区和昭平县,潜力提升比例最高的是富川县,不同区县可以根据结果确定整治修复的工程布局。研究结果对于区域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安排及整治修复绩效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国土综合整治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影响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发展水平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中国流通经济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201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未含上海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莫兰指数与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深入探究该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并显示出集聚特征,但近年来这种集聚效应呈现出减弱的趋势,显示出集中与扩散的双重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性,高、中高发展水平层次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物流体系以及信息技术等.因此,应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农产品电商协同发展,引导优化和共享电商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的空间布局,采取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策略,推动城市群内部的产业梯度转移和合作,促进均衡发展;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多维支撑体系,涵盖经济支持、产业融合与转型以及物流和信息技术的投入创新.

关键词: 农产品电商 集聚效应 时空演化 长三角城市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制种玉米去雄无人机旋切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制种玉米母本植株由地面去雄机械去雄后存在遗漏雄穗及机械化补漏去雄装备缺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配四旋翼无人机的旋切装置。基于去雄无人机作业特点与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了刀具切割雄穗时的受力及其对无人机反扭力矩的影响,并轻量化设计了旋切装置总体结构,确定了旋切装置的旋切范围为44~150 mm,可展范围为541~1 318 mm,总质量为4.03 kg。通过旋切部件切割建模与仿真,选取了竖直进给切割的旋切方式,并由台架试验得到了旋切装置切割反扭力矩最小时的最优参数组合。在上述基础上将旋切装置与无人机集成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当旋切转速3 954 r/min、竖直进给速度5.9 mm/s、刀具刃角32°时,旋切装置单位切割力为10.54 MPa,能完全切除雄穗,去雄无人机田间叶片损伤率为14.58%,高度波动率为1.88%,满足制种玉米去雄要求。

关键词: 制种玉米 去雄 无人机 进给切割 旋切装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农业景观非农生境信息提取

生态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景观非农生境的精准识别对于打造高异质性农业景观,促进农作物增产与维持农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构建了改进型绿蓝植被指数(MGBVI),并运用MGBVI和常见的7种可见光植被指数开展农业景观非农生境信息提取试验,对精度较高的前3种植被指数在非农生境组成有差异的2处农业景观区进行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MGBVI、归一化绿蓝差异指数(NGBDI)和绿蓝比指数(GBRI)提取非农生境的效果优于其他5种指数,其总体精度分别为95.08%、94.50%和94.46%,在区分非农生境和萌芽出苗期农田方面更有优势,尤其MGBVI能够精准识别非农生境中植被覆盖相对稀疏的田块边界。这3种指数在验证区的分类总体精度均高于94%,其提取结果受非农生境组成差异影响的波动较小,验证了MGBVI等绿蓝通道指数在无人机影像提取农业景观非农生境中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可为复杂小地理区域农业景观非农生境的遥感识别与动态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非农生境 农业景观 植被指数 可见光影像 无人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采后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采后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选用京科糯 2000、京科糯 768以及农科糯 336为材料,研究其在 20℃常温贮藏条件下感官品质、硬度、失重率、色泽、VC、可溶性固形物、糖类物质、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天数的延长,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均出现不同程度地籽粒失水皱缩、风味散失、光泽和甜度下降等现象,京科糯 768表面劣变最为严重,其次是农科糯 336,京科糯 2000籽粒表面劣变程度最轻.三个品种鲜食糯玉米的硬度、L*值、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失重率、b*值、淀粉和丙二醛含量总体升高.农科糯 336中V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幅度最小,且淀粉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最小,并且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显著高于京科糯 2000与京科糯 768(P<0.05),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显著高于京科糯768(P<0.05).综上,农科糯 336在贮藏期间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和贮藏品质,并且还具有较高的POD活性.京科糯 2000在贮藏期间,果实内部葡萄糖、果糖以及L*值的下降幅度和b*值上升幅度均最小,感官品质较好.而京科糯768能更好地维持玉米籽粒硬度值.

关键词: 不同品种 鲜食糯玉米 贮藏品质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菜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菠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世界范围内均有种植和消费。本文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以及加工品质3个方面对菠菜品质育种研究进行了阐述,菠菜外观品质主要受基因、温度、光质、水质、肥料、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营养品质主要受基因、品种、栽培模式和播种期、肥料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加工品质主要受加工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菠菜高营养品质育种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菠菜品质育种过程中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创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菠菜 外观品质 营养品质 加工品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区的调查数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存在悖离的问题,基于农户的经济理性与集体行为属性,构建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悖离理论框架,并利用京津冀区域835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存在较为明显的悖离现象。2)农户的家庭月均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及节水投入满意度等经济因素、农业节水培训和宣传等激励型政策环境、农户的受教育程度等指标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的悖离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节水态度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的悖离有显著正向影响。3)京津冀3地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现象及影响因素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基于研究结果,从健全农业节水投入机制、强化政策引导作用、降低节水灌溉技术操作难度、差异化制定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方案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户农业节水采纳意愿向行为转化的建议。

关键词: 农户 农业节水 悖离 意愿与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NN的作物分类识别图像获取平台研究进展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机器视觉的作物精准分类识别是农业自动化、智能化作业的前提。在作物图像分类识别任务中,卷积神经网络(CNN)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算法之一。作物表型特征及生长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作物图像获取平台的多样性。通过分析2020—2022年国内外基于CNN的作物分类识别研究,图像获取平台可划分为通用平台和自建平台两大类:通用平台硬件产品成熟、部署方便,但要做好设备选型和环境搭建;自建平台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能高效获取试验数据,但硬件集成较为复杂。详细对比分析各类平台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作物图像获取平台的未来趋势包括:高通量、高效率、自动化的通用图像获取装置,集成多种传感器的多模态数据采集与融合应用,自带运算处理的智能摄像头等,更精细化的图像获取平台将有效支撑作物表型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作物表型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获取 作物分类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