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银杏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林业实用技术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银杏黑斑病菌进行营养生长、产孢条件和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病菌适宜的生长温度22~25℃,适宜的孢子萌发温度28~34℃,玉米粉培养基最适宜病原菌的生长,槐树叶组织培养基最适宜产生孢子。病原菌生长范围、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分别为6.0~9.0和7.0~8.0。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紫外线照射有利于孢子的形成。扑海因、保鲜克、代森锰锌完全抑制银杏黑斑病菌的生长。


绿茶叠杀后PPO和含水量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在保证绿茶品质前提下延长杀青叶贮存时间的最佳方法,通过滚筒加微波叠杀技术,采用自然、送风、低温条件下贮存杀青叶,研究绿茶叠杀后多酚氧化酶(PPO)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摊放1 h时PPO酶活性最高可达25.0%;11 h时PPO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10.9%、47.0%和83.7%。贮存前期,PPO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作用大,温度是影响PPO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低温摊放PPO酶活性下降最快,其成品茶品质优于送风摊放的。当PPO酶活性和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含水量对成品茶加工时品质影响的作用增大。表明采用叠杀法杀青不能完全钝化绿茶的PPO酶活性,送风摊放和低温摊放均能在保证绿茶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杀青叶存放时间。


贵州山区鲟鱼主要病害及防治
《科学养鱼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一、贵州山区鲟鱼养殖概况贵州山区鲟鱼养殖始于1999年,贵州省水产研究所从北京引进俄罗斯鲟,开始进行鲟鱼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通过科研推广部门几年来的推广应用,目前全省九个地州市都开展了鲟鱼养殖,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产量不断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贵州70份玉米自交系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群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251个SSR标记中筛选出均匀分布在玉米基因组上的88个SSR标记,用以分析评价贵州省2000年以来47个审定品种的70份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SSR标记检测的结果:88个标记共检测出466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可检测等位基因2~18个,平均为5.31个;每个标记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213~0.965,平均为0.586,这表明贵州玉米自交系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OPTREE聚类分析结果:70份自交系分为Ⅰ、Ⅱ和Ⅲ类群。Ⅰ类群含8个自交系,以瑞德和兰卡斯特等温带种质为主。Ⅱ类群有11个自交系,以PN78599、瑞德和兰卡斯特等温带种质为主。Ⅲ类群拥有51个自交系,可分为A和B 2个亚群,B亚群还可再分为B1和B2 2个次亚群,A亚群中的10个系以我国地方温带种质为主,B1次亚群中的19个系以贵州地方亚热带种质为主,B2次亚群中的22个系以泰国苏湾热带种质为主。杂种优势利用分析的结果表明,贵州近些年在玉米育种中,主要是利用贵州地方亚热带种质和泰国苏湾热带种质2个杂种优势群,这与其多态位点百分率较高有关,与其群内SSR位点的平均等位数较多有关。贵州玉米育种利用的种质类型较少,有必要加强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与创新研究。


百喜草对紫茎泽兰的生物替代控制作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明确百喜草对紫茎泽兰的生物替代控制作用,通过在紫茎泽兰重度、中度和轻度3个不同入侵迹地种植百喜草,分析百喜草对紫茎泽兰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茎泽兰入侵迹地混种百喜草,紫茎泽兰株高、节间距、节数、单株叶片数、根长、单株生物量均小于相应的未混种区,混种区与未混种区间的紫茎泽兰的株高、节间距、单株生物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随着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加重,百喜草对紫茎泽兰的抑制作用呈逐渐减弱的趋势;混种区与未混种区的紫茎泽兰的花枝量、头状花序数及结实量无显著(P>0.05)。表明,百喜草对紫茎泽兰中、轻度入侵区域具有较强的替代控制作用,在紫茎泽兰重度入侵区域有明显的抑制生长的作用。


4个钙果品种北种南引的适应性鉴选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充实贵州水果市场,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和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对从山西、河南分别引进的钙果3号、4号、5号和6号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在贵州成熟期比原产地提早60~75d,其中钙果5号树势最强,产量表现最好;其次为钙果3号;钙果4号和钙果6号表现较差。钙果3号和5号可以推广种植,4号和6号可按一定的比例作为授粉树配植。


项目教学法在《农村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 》 2011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在本科专业课程《农村社会调查方法》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和做法,取得的效果和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对策和建议。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金优785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杂交和复交途径,聚合多个材料的优异性状,育成了新的三系恢复系黔恢785。用黔恢785与不育系金23A配组育成了杂交水稻新组合金优785。经贵州省2008—2009年区试鉴定,金优785平均单产9.62 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9.27%;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8.85 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27%;在贵阳地区进行高产栽培试验,最高单产达13.74 t/hm2。金优785的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均优于对照,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金优785是适合贵州省一季迟熟中籼稻区种植的理想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