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粒重基因TaCwi-A1功能标记CWI22、CWI21的验证及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验证已开发的TaCwi-A1功能标记CWI22、CWI21检测小麦千粒重的可靠性,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信息。同时用该标记检测新疆小麦品种资源,探讨TaCwi-A1等位变异类型及分布频率。【方法】首先以110份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为材料,用CWI22、CWI21检测TaCwi-A1基因型,并利用SKCS测定千粒重,比较TaCwi-A1a、TaCwi-A1b基因型品种间千粒重的差异。再以1 241份新疆小麦品种资源为材料,对TaCwi-A1基因型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在110份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中,有46份材料能够用CWI22扩增出402 bp的目的片段,说明含有TaCwi-A1a;有64份材料能够用CWI21扩增出404 bp的目的片段,说明含有TaCwi-A1b;并且TaCwi-A1a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43.5 g)显著高于TaCwi-A1b(40.9 g)(P<0.05)。1 241份新疆小麦品种资源中,TaCwi-A1a的分布频率为62.6%,TaCwi-A1b为37.4%。其中,冬小麦中TaCwi-A1a的分布频率为63.0%,TaCwi-A1b为37.0%;春小麦中TaCwi-A1a的分布频率为61.7%,TaCwi-A1b为38.3%,并且TaCwi-A1a在不同类型冬、春小麦品种资源中的分布频率大小顺序均为国外品种(系)>国内品种(系)>自育品系>审定品种>地方品种;新疆小麦审定品种中,冬小麦TaCwi-A1a的分布频率为40.0%,TaCwi-A1b为60.0%,春小麦TaCwi-A1a的分布频率为68.6%,TaCwi-A1b为31.4%。在1990年以前、1991—2000年、2001年以后3个阶段的审定品种中,TaCwi-A1a和TaCwi-A1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1.1%和88.9%、50.0%和50.0%、69.2%和30.8%。【结论】TaCwi-A1的分子标记CWI22、CWI21能够较好地区分小麦千粒重的大小,可用于粒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新疆小麦品种资源中,TaCwi-A1a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其中,冬小麦品种资源中的分布频率略高于春小麦品种资源,引进品种(系)高于自育品种(系),自育品种(系)高于地方品种。在地方品种和自育品种(系)中,TaCwi-A1a在春小麦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冬小麦,说明新疆冬、春小麦育种对粒重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都有较强的选择压力,使TaCwi-A1a在审定品种中的分布频率逐渐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_2浓度升高与氮肥施用对棉田土壤氮素的影响
《干旱区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置半封闭开顶式人工气候室,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与不同施氮肥处理相互作用对新疆滴灌棉田土壤氮含量变化的影响。在不同CO2浓度(360、540μmol·mol-1和720μmol·mol-1)条件下,不同施N处理(0、150、300 kg·hm-2和450 kg·hm-2)对棉花花铃期0~20 cm和20~40 cm土壤NH+4-N、NO-3-N和全N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CO2浓度处理,当CO2浓度为540μmol·mol-1时,各施氮水平下土壤NO-3-N含量降低,且高氮处理下降低更为显著,全N含量无显著变化;土壤NH+4-N含量在N0、N150水平有小幅度增加,在N300、N450水平降低。当CO2浓度为720μmol·mol-1时,土壤NO-3-N、全N含量仍是降低的,但降低幅度低于CO2 540处理;而土壤NH+4-N含量表现为显著增加。每个CO2浓度处理下,随着施氮肥水平增加,土壤NH+4-N、全N含量呈增加趋势,但高N处理增加比例低于低N处理;土壤NO-3-N含量变化不大。总体比较,CO2 540-N300处理,土壤NO-3-N含量显著低于其他C、N组合。0~20 cm、20~40 cm两个土层之间,土壤中不同N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0~20 cm土层土壤N养分含量变化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为540μmol·mol-1时,在施N 300 kg·hm-2处理下,更有利于棉花对土壤N尤其是NO-3-N养分的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沙漠区灌溉量对骏枣果实产量及品质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干旱沙漠区灌溉量对骏枣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分析沙地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及田间耗水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处理灌水量对滴灌骏枣果实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沙漠区适宜红枣生长的土壤水分下限。【结果】(1)骏枣产量与灌溉量之间关系符合Y=-277.5X2+1 114.5X+553 5,相关系数R2=0.990 6,且灌水量在553 mm左右时,骏枣的水分生产率最高,65%处理灌水量相比对照减少了20.09%,水分生产率提高了23.66%。(2)骏枣果实糖分积累始于膨大前期,积累最快的时期为果实成熟期。(3)灌水量越少枣果实可溶糖含量越高,65%处理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提高了5.52%,且一级果较对照提高了21.23%。【结论】在干旱沙漠区骏枣的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既能保证红枣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又能使灌水生产率达到最大,红枣的品质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hrelin对绵羊早期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Ghrelin对绵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利用绵羊体外受精技术制备绵羊早期胚胎,并分别将受精胚胎放置在4组培养液中进行发育培养:①梯度添加300、600、1 000、4 000、10 000ng·mL-1 Ghrelin的培养液;②梯度添加1、10、200、400ng·mL-1 Ghrelin受体拮抗剂培养液;③含400ng·mL-1 Ghrelin受体拮抗剂且梯度添加300、1 000、4 000ng·mL-1 Ghrelin的培养液;④空白对照组。在胚胎受精第2、3、4、5天时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分别统计绵羊2-细胞、4-细胞、8-细胞和16-细胞胚胎的卵裂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hrelin的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培养液中梯度添加Ghrelin受体拮抗剂,绵羊2-细胞、16-细胞胚胎的卵裂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4-细胞、8-细胞胚胎的卵裂率显著降低,且在200、400ng·mL-1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含受体拮抗剂且梯度添加Ghrelin组,4-细胞、8-细胞胚胎卵裂率有所恢复,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Ghrelin对绵羊4-细胞、8-细胞胚胎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体细胞核移植融合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克隆胚胎融合率。【方法】从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松弛素处理组与对照组,供体细胞的梯度差速选择(胰酶浓度0.1%、0.25%,消化时间3 min、1 min)和4组电脉冲融合参数(100 V、120 V、130 V、150 V)等3个环节对绵羊体细胞核移显微操作进行了优化,以重构胚胎的融合率和卵裂率作为检测指标。【结果】未经细胞松弛素的卵母细胞组融合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而胚胎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胰酶梯度差速消化供体细胞具有初选作用,各组融合率为71.71%、75.86%、78.75%、75.56%,融合压为130 V时融合率最高。【结论】优化后的程序更适合克隆胚胎的膜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群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模式,以13份新选育中熟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NCⅡ的遗传设计,以B73、MO17、黄早四、齐319、丹340为标准测验种,13个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测定并分析18份玉米自交系材料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18个自交系可分为5群,即兰卡斯特(MO17、TS31)、瑞德(B73、L4-6、X1)、四平头(黄早四、8504、108F和B2)、PB群(齐319、W313、L4-10)、旅大红骨(丹340、Q3012、L4-89、L4-20、X3、B1)。其中,TS31、108F、L4-89、L4-10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作为优良的亲本直接用于杂交种的选育。65个杂交组合中L4-10×丹340、L4-89×B73、108F×B73、W313×丹340等13个的杂种优势比较强。可见,新疆地区SS群与NSS群配置的组合杂种优势一般较强,所有的强优势组合的两亲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产量构成因子具有互补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CR-SSR的棉花外源染色体片段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外源染色体片段或基因的准确鉴定对作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到外源染色体片段或基因的检测上,但是对于大群体中少数几个阳性植株的鉴定,逐个检测的效率极低。本研究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新陆早48号与海岛棉(G.barbadense)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122的BC2F1群体147单株DNA样本为材料,通过构建二维矩阵排列DNA样本材料,分别对待测样本按行、列进行混合,获得m个行的混合样本和n个列的混合样本;以m=n=8矩阵为例,对待检m×n=64个样本行列混合获得16个混合样本并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在矩阵中推断确定含有外源染色体片段的阳性样本。结果表明,利用基于PCR-SSR技术构建矩阵混合池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陆地棉背景中外源海岛棉染色体片段,逐个样本检测验证了其方法的准确性;统计学分析表明,阳性样本出现频率低于7.81%时,检测样本的节本率可保持在50%以上。基于PCR-SSR技术构建矩阵混合池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棉花外源染色体片段快速高效鉴定提供了新方法。
干旱区滴灌葡萄园戈壁土壤氮磷钾分布特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了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给葡萄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保护葡萄园生态环境,对葡萄园不同滴肥时间戈壁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运移分布特征及不同生育期土壤氮磷钾养分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滴肥后0~20 cm表层戈壁土壤水解性氮变化幅度较小,有效磷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速效钾含量变化介于两者之间,0~80 cm土层戈壁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自表层垂直向下的分布特点分别是:氮素为40~60 cm>20~40 cm>0~20 cm>60~80 cm;磷素为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钾素为20~40 cm>40~60 cm>10~20 cm>60~80 cm。戈壁土壤养分随生育期变化特点是:水解性氮含量从花前到果实采收后呈直线递减;有效磷从花前到果实采收后呈直线递增;速效钾从花前到果实采收后呈先升后降趋势,果实膨大期后缓慢递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籽粒淀粉含量的QTL定位及效应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小麦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特性和QTL效应,选择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M344和武春3号杂交,创制F2∶3群体,并利用973对SSR引物对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进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及效应分析。构建了包含有163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分布于18条染色体,连锁图谱总长度为1 622.5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95cM。QTL分析表明,共检测到4个主效QTL和12对上位性QTL,涉及1B、2B、2D、4A、5D、6A和7A等16条染色体。其中,抗性淀粉含量上位性QTL3对,总淀粉含量上位性QTL 4对,直链淀粉含量上位性QTL 5对,总贡献率分别为8.34%、17.50%和8.13%。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各检测到1个加性QTL,抗性淀粉含量检测到2个加性QTL,贡献率分别为5.34%、8.49%、11.47%、12.53%。研究发现,2B染色体Xwmc453.3~Xcfd44.2标记区间的QTL位点同时影响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2D染色体Xgwm296~Xgwm455.2标记区间的QTL位点同时影响抗性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7A染色体Xwmc488.1~Xwmc488.2标记区间的QTL位点同时影响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SYBR Green I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建立一种快速定量的用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VDV 5'端非编码区(5'UTR)核苷酸序列,软件分析后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建立的方法只能检测到BVDV,而与猪瘟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轮状病毒及牛冠状病毒没有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在102~108copies/μL模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所制作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最低可检测下限可达到102copies/μL,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不同情况下3次重复实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5%,具有重复性好的特点。【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BVD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并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适用于BVDV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SYBR Green 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