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580条记录
FAAS法测定红花籽及红花籽粕中的八种金属元素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红花籽及副产物中的微量元素营养成分,本文拟用HNO3+HCl O4混合酸体系消化处理红花籽及红花籽粕样品,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样品中的钠、钾、钙、镁、锰、铁、铜、锌八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显示,红花籽及红花籽粕中均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二者含量高低顺序均为K>Ca>Mg>Fe>Zn>Na>Mn>Cu。与红花籽相比,红花籽粕中的锌元素明显低于红花籽,其他七种元素含量均稍高于红花籽。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1.2%~107.4%之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本法可用于红花籽及红花籽粕中八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红花籽 红花籽粕 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气CO_2浓度升高与氮肥营养对滴灌棉田“棉花-土壤”系统氮分布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半开顶式CO2人工气候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360、540μmol·mol-1和720μmol·mol-1)与不同氮肥营养(0、150、300 kg·hm-2和450 kg·hm-2)相互作用对蕾铃期棉花-土壤氮含量变化及棉花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增加,高氮肥处理下棉花叶片、蕾铃中氮含量显著降低,茎秆、根系中氮含量增加,棉花整株氮含量表现为下降;相同的CO2浓度下,随着氮素营养的增加棉花各器官氮积累量呈增加趋势,其中蕾铃、叶片氮积累量较高,茎秆、根系氮积累量相对较少,说明CO2浓度增加与增施氮肥促进了土壤氮素向植株叶片和生殖器官运输。通过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测定分析,CO2浓度升高为540μmol·mol-1,各施氮水平下棉田土壤NO3--N含量显著降低,NH4+-N含量在低氮水平下有少量增加,在高氮水平下表现为降低;CO2浓度升高为720μmol·mol-1,土壤NO3--N含量表现为降低,NH4+-N含量呈增加趋势。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且浓度范围在500~720μmol·mol-1,增加氮肥施用量可有效促进棉花对氮素养分尤其是NO3--N的吸收利用。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氮肥营养 滴灌棉田 “棉花-土壤”系统 氮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养分及棉花植株干物质量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大气CO2浓度对土壤养分及植株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大气CO2浓度(CK)下施氮降低了土壤pH值,C540、C720水平下,不施氮处理土壤pH值先降后升,施氮处理土壤pH值先升后降。随大气CO2浓度增加,土壤碱解氮增加;有机碳在不同土层表现出不同变化,0~20 cm土层呈现出下降趋势,20~40 cm土层先降后升。棉花地上部干物质量随大气CO2浓度升高而增加。CK水平下施用氮肥棉花根冠比减少,C540和C720并没有得出一致性结果。

关键词: CO2浓度 土壤 干物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陆地棉新品种新陆早6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陆早61号(原代号新石H4)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13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机械采收等特点,适宜新疆南、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及特早熟棉亚区种植。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新陆早61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萨福克羊发育过程中外周血IFN-γ、IgG和IL-2质量浓度的变化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萨福克羊生长发育中部分免疫分子的分泌特点,探讨萨福克羊的免疫学特征。以萨福克羔羊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全年12个月和全天24h绵羊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G(IgG)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质量浓度,分析其年周期和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表明,从初生到周岁的17个时间点,萨福克羔羊外周血中IFN-γ质量浓度变化不显著(P>0.05);羔羊吮吸初乳以后外周血中IgG和IL-2质量浓度迅速升高;IgG质量浓度在羔羊吮吸初乳以后显著高于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6月龄、8月龄、10月龄、11月龄和12月龄(P<0.05);IL-2质量浓度在7月龄显著高于羔羊初生未吮吸初乳、7日龄、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2月龄(P<0.05);全年羔羊外周血中IgG和IL-2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在6月龄羔羊全天4个时间点,其外周血IgG、IFN-γ和IL-2的质量浓度变化均不显著(P>0.05)。说明,初乳能显著提高羔羊的免疫水平,季节转换影响羔羊免疫分子的分泌,萨福克羊免疫分子的分泌具有年周期和昼夜节律变化特征。

关键词: 萨福克羊 γ干扰素 免疫球蛋白G 白细胞介素-2 节律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控墒补灌的春小麦滴灌制度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的灌溉制度,采用控墒补灌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光合特征、干物质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花期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显著(P<0.05)升高。小麦旗叶各时期净光合(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显著(P<0.05)升高,而胞间CO2浓度(Ci)变化趋势相反;过量灌溉T5各时期Gs均有所降低,Pn和Tr成熟期下降显著(P<0.05);亏缺灌溉(T1)Pn峰值提前至孕穗期,各时期WUE均最低、LS最高。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花前同化物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随墒度随灌水量增加显著(P<0.05)降低。二次曲线拟合表明,灌水量为371 mm时可取得7 450 kg·hm-2的高产,灌溉频率约每7 d灌1次是本地区春小麦的最佳灌溉方案。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光合特性 干物质分配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芽期抗旱性与产量抗旱系数关系分析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3份水稻品种在浓度梯度(W/V)为0、5%、10%、15%、20%、25%、3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和物质转运速率等9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15%PEG浓度为水稻萌芽期抗旱性鉴定浓度,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稻的抗旱性与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根干重、物质转运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抗旱性鉴定指标,芽期抗旱性鉴定结果与大田产量的抗旱系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苗期抗旱性不能代表水稻的综合抗旱水平。

关键词: 水稻 抗旱 萌发期 PEG6000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施氮水平棉田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CO2浓度(CK:360μmol/mol,C540:540μmol/mol,C720:720μmol/mol)对不同施氮水平(N0:0kg/hm2,N150:150kg/hm2,N300:300kg/hm2,N450:450kg/hm2)下棉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大气CO2浓度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总体表现下降趋势,速效磷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CO2浓度增加后,N150处理土壤pH值与N300、N450处理间差异显著,速效钾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再增加。CO2浓度增加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降低;N0和N300处理下,过氧化氢酶活性随CO2浓度增加先增后降,N150和N450处理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CO2处理×氮处理交互作用对pH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碳含量、pH值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CO2浓度 氮肥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种子物理参数和萌发阶段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陕西省当前推广小麦品种的物理性状与萌发阶段抗旱性的关系,测定了模拟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相对发芽率和各项物理指标(RGB、Lab、HSB、灰度、长度、宽度、投影面积等),并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陕西省目前推广种植的18个小麦品种萌发阶段的抗旱性与物理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宽度、R、G、B(HSB)、L、H、灰度值等物理指标对小麦种子萌发阶段抗旱能力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且G、B(HSB)、L、H、灰度值等颜色指标之间相关系数较高,均大于0.96。在这些物理指标和相对发芽率建立的回归模型中,以宽度和G值为参数建模最好,决定系数为0.575,达到极显著水平。以供试材料中的5个品种及陕西省推广种植的其他10个小麦品种进行验证,以宽度和G值为参数所建模型得到的相对发芽率与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实测到的相对发芽率吻合度达到86.7%,说明依据宽度和G值对小麦品种萌发阶段抗旱能力的筛选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麦种子 物理特性 干旱胁迫 相对发芽率 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干旱区滴灌克瑞森葡萄肥料利用率及戈壁土壤肥力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干旱区滴灌克瑞森葡萄肥料利用率及戈壁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12%、16.67%和38.56%;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51.53 kg/kg、68.58 kg/kg和102.87 kg/kg。N2P2K2处理不同深度戈壁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呈规律性变化趋势,花前氮、钾及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果实采收后,磷含量明显低于果实采收后;果实采收后各个施肥处理土壤肥力大部分高于花前,长期施肥显著影响克瑞森葡萄果实采收后戈壁土壤养分含量。因此,无论提高肥料利用率还是保持戈壁土壤肥力,均应选择氮磷钾配合追施。

关键词: 滴灌 克瑞森葡萄 田间肥料 肥料利用率 戈壁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