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机械化采茶:破茶产业发展瓶颈
《中国农村科技 》 2011
摘要:面对经济的发展,实现机械化采茶不是是否开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切实面对的问题。是否采用机械化采茶已经成为目前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一个瓶颈。


温度对以截形叶螨为猎物的斯氏钝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蛛形学报 》 2011
摘要:测定了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Athias-Henriot)在14、17、20、23、26、29、32、35℃和RH=85%的条件下,以截形叶螨为猎物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分析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4℃不适宜斯氏钝绥螨的生长发育,存活率仅17.5%;在17~35℃之间其生长发育正常,存活率均100%,各螨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未成熟期总发育历期从21.36d缩至3.97d.采用线性日度模型拟合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发育速率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现象.斯氏钝绥螨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不同,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92℃和94.69日·度.


猪群抗猪瘟病毒感染之细胞免疫
《福建畜牧兽医 》 2011
摘要: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主要是通过抗体来实现的。在养殖生产上,猪瘟抗体水平常用于衡量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但是,在猪瘟抗体水平较高的猪群中,有的仍发生猪瘟。基于此,作者阐述了抗猪瘟病毒感染中细胞免疫的重要性,建议从生产成绩和抗原检测去评价猪场的猪瘟防控效果。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明恢63是我国杂交水稻组合配制中应用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效益最显著的恢复系,至今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明恢63作为恢复系选育的骨干亲本,对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到2010年,全国以明恢63为父本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4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从1984~2009年,明恢63直接配制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8 414.4万hm2,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24.51%。全国各育种单位利用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543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922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从1990~2009年,以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衍生的新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8 101.3万hm2,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28.22%。明恢63在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是导入抗虫、抗除草剂、抗稻瘟病、抗白叶枯、抗飞虱基因和产量QTL等。明恢63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优异材料,到2010年为止,从中主要定位了43个基因,其中9个基因已被克隆。结合育种实践,展望未来杂交水稻育种,提出了"四性"综合的育种理论。


盆栽榕树蓟马的发生与防控药剂配方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以福建漳州盆栽榕树种植示范基地为观测和实验点,调查鉴定蓟马的种类、为害过程和发生规律,选择测定阿维菌素+啶虫咪、速灭威+啶虫咪和毒死蜱+啶虫咪等3组配方药剂对榕树蓟马的防控效果,筛选确定防控榕树蓟马的最佳配方药剂及田间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对盆栽榕树造成为害的主要是榕管蓟马;速灭威+啶虫咪4∶1配比对榕管蓟马防治效果最理想,药后3~10 d的防治效果均在93.48%以上,无药害产生,性价比最好,是防治榕管蓟马的最佳配方药剂,田间推荐使用500~1 500倍液。


梨果形偏斜发生规律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对翠冠、清香、雪青、玉冠、黄金梨等5个品种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正常疏花疏果栽培条件下,梨果实发生偏斜现象较普遍,平均斜果率为46.02%,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黄金梨斜果率最低,为33.57%,其次为清香(43.78%);黄金梨、清香与翠冠、玉冠、雪青等3个品种相比,差异分别达极显著、显著水平,翠冠、玉冠、雪青等3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梨果形偏斜现象自幼果迅速膨大期初期就开始发生,偏斜果已大量存在,梨果实偏斜指数变化可分为缓慢增大、迅速增大、相对平稳等3个阶段,幼果发育初期端正是果实在后续发育过程保持对称生长的基础,果实由顶生状转向下垂状易位过程是控制果实非对称生长的关键时期。


鸽圆环病毒福建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11
摘要:运用PCR技术从福建省某地发病信鸽组织中获得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PICV)福建株(简称fj1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对鸽圆环病毒福建株基因组核苷酸组成、结构及其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获fj1株全基因大小2037 nt,包含有2个主要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V1(41~994nt)编码复制相关结构蛋白(the replicated-associated protein,Rep),ORF-C1(1987~1166nt)编码核衣壳蛋白(the putative capsid protein,Cap);在V1和C1的5'端之间存在一个与圆环病毒滚环复制有关的高度保守的环状发夹结构。fj1株与GenBank登录所有鸽圆环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在84.5%~93.8%之间,与中国浙江鸽圆环病毒分离株zj1和zj2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8.7%和88.9%。从遗传进化上看,中国3株鸽圆环病毒均处在Cap蛋白起始密码子"ATG"分支,但分居不同亚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