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福建省动物疫病防治技术信息化服务系统的构建

中国畜禽种业 201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普及,通过网络与各种现代化通信手段,可及时准确地为人们传递关心的数据与信息,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石榴焦腐病菌的ITS分析及PCR检测

植物保护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石榴焦腐病是台湾入境大陆水果的重要植物病害,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引起。为建立该病原菌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比较分析了葡萄座腔菌和葡萄座腔菌属其它种的ITS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对检测番石榴焦腐病菌的特异性引物BF1/BR1,利用此引物从葡萄座腔菌中特异性扩增出287 bp条带,而其余参试的菌株未能获得扩增条带。将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BF1/BR1进行巢式PCR扩增后,检测灵敏度提高1 000倍,可检测到葡萄座腔菌1 pg的基因组DNA。结合快速碱裂解法提取发病组织的DNA,采用该PCR检测技术可从自然感染焦腐病果实中检测到葡萄座腔菌。

关键词: 石榴 葡萄座腔菌 ITS分析 PCR检测 灵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伴球蛋白组成亚基热稳定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大豆伴球蛋白良好热稳定性的根源,以大豆伴球蛋白及其组成亚基为研究对象,从组分的角度分析探讨了表面疏水性和表面电荷对热稳定性的影响,探求热稳定性与表面性质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离子强度下,三种亚基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粒度分布显示,β亚基生成的聚集体最大,达到100nm;在高离子强度下,三种亚基的粒度分布皆呈增大趋势,β亚基增幅最大,致使部分β亚基絮凝沉淀;大豆伴球蛋白亚基组分的热稳定性与表面疏水性及Zeta-电位有紧密的关系,通过直接控制三者的热聚集行为,从而影响体系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大豆伴球蛋白 亚基 热稳定性 表面疏水性 Zeta-电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茶园茶蚜和茶黄蓟马的效果

茶叶科学技术 2011

摘要:茶蚜和茶黄蓟马近年来成为闽东部分高山有机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茶蚜主要发生在4~6月份和9~10月份,为害春茶和秋茶;茶黄蓟马主要发生在7月份以后,为害暑茶和秋茶。试验结果表明:绿土地一号800倍、绿浪800倍和除虫菊素800倍,药后7d对有机茶园茶蚜和茶黄蓟马的防效分别为93.15%、93.67%、88.44%和76.80%、73.66%、69.58%。

关键词: 生物农药 有机茶园 茶蚜 茶黄蓟马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光谱特征评价广聚萤叶甲对豚草的控制效果

植物保护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快速有效的豚草生物防治效果评价技术体系,采用基于成像光谱遥感技术的多波段光谱辐射仪,研究豚草被广聚萤叶甲取食后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冠层光谱特征值评价广聚萤叶甲对豚草的控制效果。广聚萤叶甲的取食会引起豚草的冠层光谱发生变化,在绿光区560 nm和近红外区710~810 nm处,随着被取食程度的加重,豚草冠层光谱反射率逐渐降低;在黄光区660 nm处,随着被取食程度的加重,豚草冠层光谱反射率逐渐升高。豚草被广聚萤叶甲取食后,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再归一化植被指数均显著低于未被取食的对照组。在可见光绿光区560 nm处和近红外区710 nm和760 nm处豚草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其被取食程度均达到显著负相关,故可以将可见光绿光区560 nm、近红外区710 nm和760 nm这3个波段作为监测的敏感波段。

关键词: 豚草 广聚萤叶甲 冠层光谱 成像光谱 控制效果

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繁殖特性和卵孵化的影响

生物安全学报 2011 CSTPCD

摘要:莲草直胸跳甲是恶性入侵杂草喜旱莲子草的有效天敌。为探明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繁育的适宜温度条件和卵的低温冷藏适期,本文研究了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在25、27、30、32、35℃下的存活、取食和产卵特性及卵在15℃下冷藏不同时期的孵化率。结果表明:在25~35℃,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生存曲线差异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雌雄成虫寿命呈缩短趋势,表现为25℃>32℃>35℃;但27和30℃的生存曲线与25和32℃差异均不显著。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取食量和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在25~35℃,随着温度的升高,跳甲的取食量和产卵量呈下降趋势;成虫期取食量、日均产卵量和世代产卵量表现为25℃>27℃、30℃>32℃>35℃;成虫期取食量和世代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将莲草直胸跳甲卵在15℃下冷藏1~10d后转移至25℃,其孵化率均可达100%,但孵化进度则有差异,孵化高峰期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提前。与未经冷藏的卵(对照)相比,在15℃下冷藏1d,莲草直胸跳甲卵的始孵化日提前1d,但高峰期不变,均在第5天;在15℃下冷藏4、7和10d后,其孵化高峰期分别较对照提前1、2和3d。可见,在25~35℃时,25℃是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存活、取食和产卵的最适宜温度,35℃则最不适合。莲草直胸跳甲卵在15℃下冷藏1~10d均不会影响其孵化率。

关键词: 莲草直胸跳甲 喜旱莲子草 取食量 产卵量 死亡率 孵化率

广谱抗真菌转基因水稻植株化学成分与结构动态变化

生物安全学报 2011

摘要:【背景】种植广谱抗真菌水稻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对其植株的化学成分进行实质等同性分析是转基因水稻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以表达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转品1和转品8及其相应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的秸秆为研究材料,采用化学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分析外源基因的导入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以及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1)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广谱抗真菌转基因水稻转品1和转品8与其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叶片、叶鞘和茎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品种间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2)广谱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叶片表皮的硅质瘤状结构以及气孔的形状和致密程度与其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相似;茎壁、厚壁组织、薄壁组织以及大小维管束的形态和分布情况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与意义】表达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秸秆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显微结构与非转基因水稻基本一致。这为广谱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广谱抗真菌蛋白 转基因水稻 秸秆 化学成分 组织显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恢复系“R3207”配制组合的灰色关联评价

福建农业科技 2011

摘要:以自育的水稻恢复系R3207所配制组合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将参试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性状与参照品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谷优3207与参照品系的关联系数最大,最接近参照品系,而花优3207与参照品系的关联系数最小。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雄性不育系 组合 灰色关联度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某猪场哺乳仔猪保健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观察

福建畜牧兽医 2011

摘要:为验证哺乳仔猪的保健方案,试验选取同一栋产房中32窝健康哺乳仔猪282头,体重达1.5kg,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16窝。试验组:出生当天口服0.5%拜有利(恩诺沙星)1mL/头,肌注10%科特壮(布他磷+维生素B12)1mL/头;第3d,补铁和肌注5%拜有利(恩诺沙星)0.5mL/头;第5d,口服5%百球清(妥曲珠利)1mL/头;第10d,肌注5%拜有利(恩诺沙星)0.5mL/头。对照组:出生当天口服仔痢克(恩诺沙星)1mL/头;第3d,补铁和肌注长效土霉素1mL/头;第7d肌注长效土霉素1mL。断乳时,观察并称重,计算平均个体重。结果显示,试验组仔猪皮毛光亮,健康度好,平均个体重比对照组重0.59kg。并为后期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预防呼吸道疾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哺乳仔猪 保健 效果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砷的国内研究进展

福建分析测试 2011

摘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是目前测定可形成氢化物、气态化合物痕量元素的重要分析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HG-AFS法与不同的消解提取方法结合,或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测定土壤中总砷、无机砷、不同价态砷及砷形态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土壤砷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