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种引起蛋鸡产蛋下降的新型黄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从蛋鸡临床表现为产蛋下降、卵泡萎缩、卵泡膜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发病蛋鸡的卵巢、输卵管、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到3株病毒。分离毒能致死番鸭胚和鸡胚,人工感染产蛋期的蛋鸡能导致蛋鸡产蛋急速下降,卵泡出血和萎缩,并能从人工感染病鸡中回收到病毒;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鸽红细胞,并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核酸为RNA;PCR或IFA结果排除了分离毒为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减蛋下降综合症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鸭呼肠孤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小鹅瘟病毒;用黄病毒特异引物扩增为阳性,序列测定与分析显示分离毒5′末端部分核苷酸与黄病毒属的巴格扎病毒同源性为70%,与国内鸭源黄病毒核苷酸同源性达99%;3′末端部分核苷酸序列与巴格扎病毒同源性为75%,与坦布苏病毒的同源性达91%,与国内鸭源黄病毒的同源性达99%。上述结果提示分离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是导致蛋鸡产蛋下降的病原。


杂交稻全优527在江西省试验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 2011
摘要:全优527是用全丰A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晚稻区试,生育期120.1d,平均产量492.41kg/667m2,米质达国优2级,稻瘟病抗性,病穗率为25.5%,损失率为3.7%,于2010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全优527在江西试验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制备工艺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以食用菌菌糠和豆渣1∶1(w/w)混合物作为微小毛霉固体发酵培养基,探讨微小毛霉凝乳酶粉末制剂的制备工艺。制备过程包括:三角瓶固体发酵、加水提取、Al2(SO4)3絮凝、微滤除菌、超滤浓缩、室温醇沉、40℃真空干燥等7个步骤。结果显示:凝乳酶在水溶液中的热变性为52℃左右,而在70%含水酒精中的变性温度则降至35℃左右。酶液酒精浓度达到70%时对凝乳酶醇沉效果最好,其酶活回收率可达77.24%。本试验最终得到纯度为65.8%的粗酶粉末制剂,酶分离过程的回收率为69.1%,单位质量的培养基转化成凝乳酶粗酶的效率为4 975SU.g-1。研究还表明,与常规制备工艺所采用的低温醇析和真空冷冻干燥的苛刻条件相比,在室温醇析和40℃真空干燥等相对简陋条件下制备微小毛霉凝乳酶,仍可获得较高的酶活回收率。


赤点石斑鱼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赤点石斑鱼血清免疫球蛋白经饱和硫酸铵沉淀,Sephrose-4B柱提纯后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和抗体分泌细胞筛选,获得2株抗石斑鱼免疫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Mab-8D6和Mab-2D3,两株单抗的亚级份均为IgG1,腹水抗体的ELISA效价为106,对纯化的石斑鱼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为62ng,其中Mab-2D3只与石斑鱼免疫球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而Mab-8D6除了与石斑鱼免疫球蛋白产生反应外,还能与褐菖鲉、鲈鱼、大黄鱼等海水鱼血清免疫球蛋白发生交叉反应,与锦鲤、欧洲鳗鲡血清免疫球蛋白产生微弱交叉反应。2株单抗Western-blotting反应特性相同,都只能识别非变性非还原条件下790kD大小的石斑鱼免疫球蛋白,而不能识别在变性条件下石斑鱼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以上结果表明,Mab-2D3和Mab-8D6两株单抗所对应的抗原表位不同,Mab-2D3特异性强,所对应的抗原表位是石斑鱼免疫球蛋白所特有的;而Mab-8D6交叉反应结果提示石斑鱼与被测的几种海水鱼的免疫球蛋白进化亲缘关系较近。


磷肥施用对蔬菜地土壤磷素淋失潜力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11
摘要:通过室外土柱模拟淋洗试验研究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蔬菜地土壤全磷、无机磷含量提高,磷肥施用不仅造成表层土壤磷素含量积累,还会造成底层土壤磷素积累。与单施无机磷肥相比较,有机无机磷肥配施不仅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磷含量,而且增加底层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促进磷的向下迁移。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各土层土壤Olsen-P、CaCl2-P含量均逐渐增大,说明施用磷肥增加了土壤中磷素淋失的潜力。与单施无机磷肥相比较,有机无机磷肥配施造成底层土壤中Olsen-P、CaCl2-P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中磷素淋失的潜力。


激素水平对福建道地瓜蒌组培快繁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以福建道地瓜蒌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水平对福建道地瓜蒌组织培养的影响,探讨福建道地瓜蒌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瓜蒌带腋芽的茎段接种于MS+1.0mg.L-16-BA蔗糖培养基上,15d后外植体出现许多绿色的小芽点,芽点健壮;30d后,诱导出的丛生芽数平均达6.5个,长势快,平均出芽率达81.25%。分离正常的幼芽在MS+0.4mg.L-1 NAA的生根培养基上,效果最好,15d后长出不定根,再生成完整的瓜蒌植株,平均生根5条,根系粗壮、发达,生根整齐,生根率达100%。通过瓜蒌带腋芽茎段的组织培养,可以对瓜蒌种苗进行脱毒和品种更新复壮,解决瓜蒌以种子繁育雌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可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瓜蒌雌雄种苗,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


载体型控释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作物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载体型控释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比例和等养分量处理下,控释肥料处理的经济产量比普通肥料混合后一次性施用处理增加14.9%~17.0%,总生物量增加11.3%~14.5%,氮、磷、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8.2%~11.2%、4.0%~4.6%和2.7%~5.5%。与普通肥料混合后分2次施用处理相比,经济产量增加10.9%~13.0%,总生物量增加9.8%~13.0%,氮、磷、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5.8%~8.8%、2.1%~2.7%和7.6%~10.4%。此外,控释肥料还可以改善玉米的品质,子粒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都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