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水稻包穗突变体esp2的遗传分析与基因精细定位

科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的包穗现象主要是由倒一节间缩短造成的.阐明包穗形成的分子机制,对解决水稻不育系的包穗问题,创造水稻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籼稻品种明恢86的组织培养后代中获得了1个包穗突变体,命名为esp2(enclosed shorter panicle2),其穗部被剑叶叶鞘完全包裹,倒一节间几乎完全退化,而其余各节间长度则没有明显改变.遗传分析表明,esp2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能稳定遗传且不受遗传背景的影响.显然,ESP2是控制水稻倒一节间发育的一个关键基因.利用esp2与粳稻品种秀水13杂交的F2群体以及SSR和InDel标记,将ESP2精细定位在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一个14kb的区域内.根据水稻基因组序列的注释,该区域内只存在1个完整的基因,亦即一个假定的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putative phosphatidylserine synthase)基因.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内部插入了一个5287bp的反转座子序列.因此,我们将该基因作为ESP2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ESP2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包穗突变体 ESP2基因 精细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炎热夏季话产房健康计划

福建畜牧兽医 2011

摘要:夏季在福建,意味着炎热难耐,对于高床高密度养殖的产房,更意味着似火炉。喷雾降温、湿帘降温虽然有效果,但是也带来了产房疾病增多的不利结果。所以,夏季炎热环境产房健康计划极其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本文只想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与同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葡萄产业现状与比较优势及发展对策

福建果树 2011

摘要:福建省位于北纬23°33′~28°20′、东经115°50′~120°40′,属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气候温暖,无霜期长,有效积温高,有利于葡萄生长发育和提早成熟[1]。福建省1984年引进巨峰葡萄并试种成功,1990年开始应用设施避雨栽培[2],随后葡萄生产迅速发展起来;但由于湿度过大(年平均降雨量1 700 mm),致病害多发,葡萄生长受到影响,品质难以提升,与市场优质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3]。为此我们深入葡萄主产县(市)了解当地葡萄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初步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福建省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创新机制的探索

福建农业科技 2011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快速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强劲推动力。为了组织和发动全国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共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中宣部、农业部等部门都倡导"三下乡"活动,其中农业科技下乡是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深受广大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抗性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以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功米3号、粳稻日本晴、中籼品种9311为材料,比较其蒸煮前后抗性淀粉含量的变化,以及在不同pH值下水解后的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蒸煮前后各材料的抗性淀粉含量依次为:未蒸煮处理>蒸煮隔夜处理>蒸煮处理,未蒸煮处理与其他两种处理相比较差异显著,蒸煮隔夜处理与蒸煮处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同pH值处理各材料的抗性淀粉含量依次为pH5.2>pH6.0>pH6.9,其中pH5.2的RS含量与pH6.9、pH6.0比较呈极显著差异,pH6.9与pH6.0差异不显著;3份材料抗性淀粉含量大小依次为功米3号>9311>日本晴,功米3号抗性淀粉含量明显高于9311和日本晴,而9311略高于日本晴。总之,消化可溶性淀粉缓冲液的pH值为6.0时以及蒸煮处理后所得抗性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低,重现性好,重复间差异小。

关键词: 水稻 抗性淀粉 测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Ⅱ优航1号”和“Ⅱ优航2号”源、库、流特性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超级稻高产机理,选用2个航天育种获得的超级杂交水稻组合"Ⅱ优航1号"和"Ⅱ优航2号",以"汕优63"为对照,对其源、库、流特性进行研究。2个超级稻组合籽粒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m、Fv/Fo、qp)均显著大于对照("汕优63");与对照组合相比,2个超级稻组合的弱势籽粒灌浆持续时间长,灌浆充分,且库容、填库能力和茎鞘物质运转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较大的库容及较好的源、库协调性是超级稻超高产的生理基础。2个超级稻组合之间,"Ⅱ优航2号"的茎鞘物质运转率以及填库能力大于"Ⅱ优航1号",因此"Ⅱ优航2号"的产量略高于"Ⅱ优航1号"。

关键词: 超级稻籽粒灌浆期源 库特征光合产物运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受损芥蓝挥发性物质昼夜释放节律的初步研究

华东昆虫学报 2011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采集吸附、热脱附及GC-MS分析的方法,对芥蓝受小菜蛾侵害后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昼夜释放节律变化进行了研究.小菜蛾取食后的芥蓝挥发性物质释放量是未受损的芥蓝的一倍,同时检测到较多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受小菜蛾取食后的芥蓝,分子量小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昼夜释放节律研究表明,正常芥蓝的不同的挥发物表现不同的昼夜节律,其主要释放高峰集中于13时左右;而虫伤诱导的芥蓝的挥发物表现出基本相似的昼夜节律,呈"S"曲线,主要释放高峰集中于16时左右.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昼夜释放节律 挥发性物质 小菜蛾 芥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园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果园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果园面积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1.15%。因此,研究果园土壤有机碳的固定过程,对于准确评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综述了果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稳定性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的分离、含量和分配比例的变化,并从气候因子、土壤理化性质、施肥、耕作、地表覆盖、踩踏干扰等因素以及人类干扰活动等方面具体阐述这些因素变化对果园土壤有机碳组分产生的影响,提出果园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并对未来果园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 果园 土壤 有机碳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叶片组织结构及次生物质与抗虫性关系研究进展

茶叶科学技术 2011

摘要:概述了茶树叶片组织结构及次生物质与茶树抗虫性的关系,并对选育抗虫茶树品种及开发植物源农药的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抗虫茶树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茶树害虫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 组织结构 次生物质 抗虫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目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福建畜牧兽医 201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从最初的数量转向质量,而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