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病原生物防治作用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基质垫层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基因的数量分布变化动态,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的生物防治作用。【方法】分离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层次基质垫层的大肠杆菌,利用PCR特异性扩增UdiA基因来鉴定、检测大肠杆菌,并对大肠杆菌12种毒素基因进行多重PCR检测。构建大肠杆菌种群分布的动态模型,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对大肠杆菌病原的生防效果。【结果】从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层次基质垫层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419株,并从这些菌株中检测出59株携带毒素基因,毒素基因类型为8种。其中1个月基质垫层的毒素基因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2.47%,其次是7个月基质垫料,为16.5%,最低的是9个月基质垫料,为4.23%。大肠杆菌在微生物发酵床基质垫层种群数量时间变化规律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种群数量逐步减少;种群数量空间变化规律为:表层(第1层0—10 cm)和底层(第4层60—70 cm)分布量最大,第2层(20—30 cm)分布量最少。大肠杆菌毒素基因的分布规律与之类似。从构建的大肠杆菌种群分布动态模型可以看出,基质垫层第1层(y=169.67x-1.0137)和第3层(y=313.11x-2.1885)大肠杆菌种群数量随使用时间呈指数线性方程分布;第2层(y=0.1006x3-2.3733x2+16.094x-22.454)和第4层(y=0.3159 x3+6.0913x2-35.634x+79.513)大肠杆菌种群数量随使用时间呈一元三次方程分布,基质垫层能明显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基质垫层使用后期(第9个月)比使用初期(第1个月)大肠杆菌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降低幅度在67.45%—96.53%,说明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能起到显著的生物防治作用。【结论】微生物发酵床能抑制大肠杆菌特别是携带毒素基因大肠杆菌的生长,且对大肠杆菌的生防效果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新质源(CMS-FA)杂交稻谷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福建稻麦科技 》 2011
摘要: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新质源杂交稻(CMS-FA)遗传系统的10个亲本和25个杂种一代的谷粒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杂交稻的千粒重和粒长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它们的狭义遗传率较大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在早代对这2性状进行选择可达到较好的效果,而粒宽、长宽比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均不显著。亲本加性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金恢3号是改良水稻谷粒性状的优良亲本,其能显著的提高千粒重、增加粒长和长宽比。杂交组合显性效应在千粒重性状上有较大的差异,而在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性状上差异较小。
关键词: 杂交稻 新质源(CMS-FA) 谷粒性状 遗传效应


蛋鸡混合型鸡痘的诊断与防治
《福建畜牧兽医 》 2011
摘要:2011年6月福州市罗源县某蛋鸡场蛋鸡出现产蛋下降,咳嗽、喘气,皮肤出现痘状干酪样物,喉气管有黄色干酪样物附着为主要特征的疫病,死亡率达10%。先后用强力霉素、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我们分别取发病蛋鸡和自然病死蛋


果蔗虎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福建热作科技 》 2011
摘要:果蔗虎斑病(Leaf sheaf redrot)是果蔗的真菌病之一,阐述该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与方法,以期为果蔗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浸种处理对圆叶决明种子萌发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求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种子硬实破除技术,开展热水和硫酸浸种处理对2个圆叶决明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未浸种条件下闽引圆叶决明、闽引2号圆叶决明种子硬实率分别达56.3%、76.0%。初始温度为100℃热水浸种3 min,闽引圆叶决明种子硬实率降至11.7%,发芽率升至42.7%,发芽指数达32.1,高于其他热水浸种处理。不同热水浸种处理闽引2号圆叶决明的种子硬实率无显著差异。98%硫酸浸种10 min,闽引圆叶决明、闽引2号圆叶决明的种子硬实率分别降至1.3%、0,而且发芽指数均达峰值,分别为58.9、37.0,相应的发芽率分别为64.7%、80.0%。


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龙眼古树资源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福建果树 》 2011
摘要:2011年7月11日至21日,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龙眼育种岗位科学家郑少泉研究员带领课题组部分成员,对重庆、四川、广西等地龙眼古树资源和产业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还在万州区政府魏大学副区长的主持下召开了"万州区龙眼生产发展咨询会",参会的还有区科委、农委、林业局、气象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发展改革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交通委员会、旅游局、移


沿海耕作风砂土对不同钙肥品种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在恒温和85%田间持水量条件下,沿海耕作风砂土对贝壳粉、壳灰2种外源钙肥的吸附-解吸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培育前7d,耕作风砂土对外源钙吸附表现为负吸附,随培育时间的延长在培育第20d转为正吸附,培育第40d达吸附平衡,并持续到第70d。在培育各阶段分别可用一元二次方程、线性方程及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耕作风砂土对外源Ca的吸附率很低,解吸率却很高。在吸附平衡时,对贝壳粉Ca、壳灰Ca的吸附率分别只有11.0%~19.2%和8.8%~15.8%;解吸率却分别为67.0%~76.3%和72.4%~78.5%。并且在贝壳粉、壳灰施用Ca浓度分别为900、600mg.kg-1时,耕作风砂土对贝壳粉Ca、壳灰Ca都分别表现出相对最高的吸附率和最低的解吸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