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立冬本龙眼适宜留果量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以结果习性好、经济效益高的立冬本龙眼为试材,研究不同果穗留量对果实品质、营养枝质量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留果60~70粒,果穗数量以32%最为适宜,果实单果重13.07~13.33 g的优质果;营养枝粗度7.78~8.46 mm、长度23.78~26.35 cm、复叶数16.86~19.60个之间,次年枝梢成花率为71.04~77.13%,与对照树一样为优良结果母枝。其次果穗留量38%略为偏多,果穗留量28%略为偏少,果穗留量42%和48%容易出现大小年或隔年结果。

关键词: 龙眼 果穗留量 果实品质 产量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晚稻组合京福1优673高产栽培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2011

摘要:对杂交水稻京福1优673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促进京福1优673推广应用,实现杂交水稻良种良法配套。京福1优673参加福建省三明市区试2a平均产量489.8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7%,达极显著水平,2a均为第2名。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稀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稀植;合理施肥,控氮增钾;合理灌溉,壮根防倒;防治病虫草害,重点防治稻瘟病。

关键词: 杂交稻 京福1优673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院育成品种在首届福建省稻米品鉴会上喜获佳绩

福建稻麦科技 2011

摘要:2010年12月30日,首届福建省地产优质粥米暨再生稻稻米品质现场鉴评会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粮食局等单位有关领导及技术人员共50多人参加会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鸡山地放养技术

福建畜牧兽医 2011

摘要:重点介绍优质鸡山地放养的场地与设施、各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生物安全体系构建(消毒、防疫)、营养需要与饲料选购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概括为4个技术要点:场址选择要科学、饲养管理要细心、疫病防治要规范、饲料营养要全面。

关键词: 优质鸡 放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度甘蔗生产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发

中国糖料 2011

摘要:简要地介绍了印度蔗农在甘蔗生产上选择种植效益比较大的甘蔗种类,种植适宜的甘蔗品种,采用比较经济的栽培管理措施,讲究合理的施肥技术,重视施用有机肥料以及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成功经验,并借此浅谈现阶段我省甘蔗生产与研究中应该把握的几个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 印度 甘蔗 经验 启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SPSⅢ5′侧翼序列缺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化烟草的研究

植物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磷酸合成酶是糖代谢调节的关键酶之一,根据本实验室克隆到的SPSⅢ5′侧翼序列,构建了3个侧翼序列缺失表达载体,转化云烟85成功获得转基因植株,可用于核心启动子确定的研究。转基因植株叶片冰冻切片结果表明3段缺失侧翼序列均有启动子活性。

关键词: 蔗糖磷酸合成酶Ⅲ 核心启动子 绿色荧光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引进甜杨桃的两种真菌病原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对福建闽南地区种植的从台湾引进的甜杨桃进行真菌性病害的鉴定。在病害症状和病症组织病理学鉴定的基础上,进行菌株的rDNA-ITS区序列PCR扩增,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下载部分具有代表性属或种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4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病原物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回接后的叶片或果实上产生与田间自然侵染相同的症状,重新分离到相同病原物。通过病原形态、rDNA-ITS序列及致病性分析,确定发生在叶片与果实上的2种主要真菌性病原,分别是引起叶斑病的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和果实、叶片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关键词: 甜杨桃 病害 鉴定 拟茎点霉 胶孢炭疽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杨梅果实中的有机酸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了杨梅果实中有机酸的成分和含量,在C18柱(4.6mmID×250mm,4μm)上,采用紫外检测器(波长214 nm)进行检测,其流动相为0.04 mol/L的KH2PO4-H3PO4缓冲液,pH2.4,流速0.8mL/min,柱温35℃。检测所得7种有机酸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 0以上,平均回收率在88%~101%之间;变异系数RSD<3.06%。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杨梅 有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微生物保鲜剂挥发性物质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筛选到的一株具有龙眼保鲜功能的微生物Brevibacillus brevis FJAT-0809-GLX生产的龙眼微生物保鲜剂"果立鲜",不仅对龙眼等多种水果具有很好的保鲜作用,同时具有特殊的挥发性香气。为了解该菌株挥发性香气的成分,采用SPME/GC-MS的方法分析龙眼微生物保鲜剂"果立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24种,匹配度在90%以上的有11种。其中烷类8种,占总成分14.11%,包括正十六烷、十甲氧基五硅氧烷、十四烷、正十七烷、十八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4-甲基-十五烷、2-甲基-十五烷;烯类2种,占总成分的1.65%,包括(+)-长叶烯、(-)-α-柏木烯;酯类1种,占总成分的0.70%,为2-丙基-十四烷-亚硫酸酯。(+)-长叶烯、(-)-α-柏木烯这2种化合物是具有香气的成分,为天然的香料;2,4-二叔丁基苯酚是多种光稳定剂和抗氧化剂的重要中间体。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固相微萃取 微生物保鲜剂 果立鲜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特征

农学学报 2011

摘要:为了探讨常绿阔叶林关键区域土壤碳循环规律,在2010—2011年间,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土层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剖面分布;分析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qMB)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较高,春季、冬季较低;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在G1(0~10cm)表层土壤含量明显高于G2(10~20cm)和G3(20~30cm),差异显著;而G2、G3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为自上向下显著递减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较高,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