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的发展与演进

台湾农业探索 2011

摘要:从主体技术平台的视角分析了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发展与演进过程。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起源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开展的"农业实用技术远程培训与咨询",并从201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责任单位通过在田间地头现场举办远程网络培训,进行培训方式的探索与优化。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在可持续发展中将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成为可向全国范围推广的范本。

关键词: 农业科技传播 福建省 农村实用技术 远程培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种质资源数量分类研究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的199份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种质资源,应用数量分类学中的Q型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并对86个性状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Q型聚类分析将199份种质资源在L=87.31水平分为栽培品种和野生资源两大类,在L=34.92水平分为5个组群,组群内来源地相同的种质资源多聚为小组,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R型聚类分析结果将86个性状明显聚为3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或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表明,86个性状可简化为28个主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4.7%,根据28个因子载荷量,选出影响力比较大的性状58个。

关键词: 枇杷 种质资源 数量分类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九龙袍茶树光合特性与品质成分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以九龙袍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叶位(1~6叶)的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鲜叶生化成分等差异,旨在明确九龙袍品种的光合特性与品质成分。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下降;胞间CO2浓度随叶位变化规律不明显;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从嫩叶到成熟叶片含量逐渐增加;RuBP羧化酶、POD酶活力从嫩叶到成熟叶逐渐增强,到第6叶最强,分别是46.42μmol.m-2.s-1(最终活力)和34.21μmol.m-2.s-1。CAT酶活力则表现为第2、3叶较低,之后随叶片成熟逐渐增强。与品质成分相关的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总量、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均表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水浸出物含量第2叶最高,达到44.28%,从第3叶开始逐渐下降;茶多酚含量第1、2叶位较高(均大于20%),到第3叶开始随着鲜叶嫩度的降低总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氨基酸含量第1叶最高,为4.84%,后随着叶位的增加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第6叶含量为3.18%;各叶位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含量介于2.5%与3.0%之间;纤维素的含量从第1叶到第6叶逐渐增加,从第1叶的7.99%增加到第6叶的17.30%。

关键词: 九龙袍 品种 光合特性 叶绿素 品质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升福建省科技期刊在海西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

摘要: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和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科技期刊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福建省科技期刊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框架下福建省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措施及政策建议,对进一步提升福建省科技期刊整体办刊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发挥其信息载体、知识平台和学术窗口的作用,为制定福建省科技期刊发展政策、推动"海西"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科技创新 作用提升 海西 对策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基本科研专项运行绩效实证评估与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在现有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导向性、代表性、可量化、存量和增量指标相结合等原则,针对福建省基本科研专项的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原理,构建了基本科研专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对2009~2010年的基本科研专项运行绩效进行实证评估与分析,探讨其运行绩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基本科研专项 绩效评估 实证分析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素水平对菜用甘薯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2011

摘要:以福薯7-6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菜用甘薯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不足或氮过量的情况下,福薯7-6叶片由于SOD活性下降,而且POD活性的提高不能及时清除SOD催化产生的H2O2,O.2-的积累提高了生物膜的过氧化作用,导致质膜相对透性增加,离子大量外渗,相对电导率增加,这些均导致叶片细胞受到伤害。

关键词: 菜用甘薯 活性氧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的ITS序列分析及PCR检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pv.averrhoi)引起的杨桃(Averrhoa carambola)细菌性斑点病是杨桃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细菌16S~23SrDNA间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L1(5'-AGTCGTAACAACGTAGCCGT-3')和L2(5'-GTGCCAAGGCATCCACC-3')扩增参试菌株的基因组DNA;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经多重比对分析后设计出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的特异性引物PsaveF(5'-CTTATCGACGACTCAGCTGCG-3')和PsaveR(5'-TCATGCGTTGATCGTCAGGATC-3')。此引物可以从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73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参试的细菌无扩增条带,该引物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pg,且可从自然发病的杨桃组织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杨桃细菌性斑点病的快速、灵敏、可靠的检测。此外,本研究对多种病原细菌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该病菌与核果树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sprunorum是近源种。该检测技术对杨桃细菌性斑点病害的控制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 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 ITS分析 分类 PCR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化县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福建稻麦科技 2011

摘要:分析了宁化县优质稻米种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品牌战略、鼓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强农技推广等促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 优质稻 产业化 发展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油替代二甲苯配制的甲维盐EC对‘上海青’的安全性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植物油替代二甲苯配制的甲维盐EC对‘上海青’(Brassica campestrisL.)的安全性影响,观察了以精制松树油+棕榈油、精制松树油、棕榈油等3种植物油替代二甲苯为配制的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对‘上海青’的药害情况,并测定了‘上海青’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和叶绿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植株株高的差异。结果表明,精制松树油+棕榈油、精制松树油两种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对‘上海青’无明显药害;二甲苯、棕榈油两种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高浓度处理对‘上海青’产生药害。二甲苯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造成‘上海青’新叶畸形且不可恢复;棕榈油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造成‘上海青’叶片叶缘枯白、植株萎蔫,但在植株的后续生长中症状消失。植物油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施用后,高浓度处理会引起‘上海青’体内蛋白质含量的明显下降;不同浓度处理均会引起‘上海青’体内的氨基酸含量上升,但对‘上海青’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植物油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施用后对‘上海青’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植物油 二甲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上海青’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在PcDNA3.1中的表达效果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目的]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ORF2 DNA核酸疫苗,并评价其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PCV2-ORF2,利用T载体对其进行克隆,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双酶切,并进行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并克隆,经双酶切鉴定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即DNA核酸疫苗,命名为PcDNA3.1-ORF2。将该核酸疫苗瞬时转染Vero细胞,通过RT-PCR鉴定其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且将该核酸疫苗按100μg.只-1腿部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PBS和PcDNA3.1空载体为对照,免疫2次,间隔2周。分别于首免后第14 d和第28 d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抗体。取首免后56 d小鼠的心、肝、脾、肺、肾和脑等实质器官,采用PCR方法检测该核酸疫苗的安全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cDNA3.1-ORF2核酸疫苗,在体外Vero细胞中得到了瞬时表达,并且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安全性试验表明该核酸疫苗未整合到小鼠染色体上。[结论]PcDNA3.1-ORF2核酸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并且是安全的。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ORF2 DNA疫苗 PcDNA3.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