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杯香菇辐射选育新株系主要营养价值的遗传分析
《激光生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对大杯香菇中20个(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的蛋白质营养价值6项评价指标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为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达到22.70%;其次为氨基酸评分,变异系数为18.08%;其它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化学评分、生物价、营养指数和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1 8%、3.76%、3.37%和3.24%;在相关性上,化学评分与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必需氨基酸指数与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评分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生物价与营养指数和氨基酸评分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营养指数与氨基酸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与氨基酸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特征根在6个特征根中累计贡献率达96.07%,也就是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6.07%。在蛋白质营养价值六项指标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指标进行选择是及其重要的。在辐射选育新株系选择时,应注意选择大杯香菇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氨基酸评分均较高的新株系。
关键词: 大杯香菇 营养价值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9个观赏桃品种在福州地区的引种初步观察
《福建果树 》 2011
摘要:为在福州地区发展观赏桃产业,引进迎春、探春、满天红、白花山碧桃、菊花桃、洒红桃、粉寿、红垂枝、多4号等9个桃品种进行了引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需冷量较低的迎春、探春在福州地区表现尚可,适于低海拔地区种植,但仍需进一步引种短低温观赏桃品种。


坦布苏病毒致病特性及其流行病学
《动物医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养殖场(尤其是养鸭场)发生一种以产蛋率骤降、食欲下降和卵巢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并迅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蔓延,病原明确为坦布苏病毒。论文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学变化及诊断防控做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膳食纤维液体培养基对秀珍菇富硒转化效率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以麦麸、葛渣为培养基的膳食纤维原料,采用液体培养技术,研究含膳食纤维基质原料的液体培养基对秀珍菇富硒营养转化效率的影响。与常规过滤液体培养基的试验比较,结果显示:未过滤的麦麸、葛渣培养基,有利于促进菌丝球形成,提高生物产量,从而促进菌丝对硒营养的代谢转化。其中,3%未过滤的麦麸培养基生物量高达22.4 mg·mL-1,硒吸收转化率高达71.05%,5%未过滤的葛渣培养基生物量最高达27.5mg·mL-1,硒吸收转化率高达96.16%,生物量比对照提高1~2倍,硒吸收转化率提高37%~45%。


出口盆栽榕树1-MCP保鲜技术研究初报
《福建热作科技 》 2011
摘要:以出口盆栽榕树为基本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出口盆栽榕树保鲜进程中观赏特性及落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方法为D(1.35μl/L处理4 h),落叶率仅为18.05%,是延长盆栽榕树出口贮运期的有效处理方法。


紫云英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品种鉴别中的应用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物素标记的(AG)15、(CT)15、(AC)15、(GT)15探针及链霉素亲和磁珠,从紫云英的基因组中富集微卫星(SSR)序列。在用富集片段构建插入文库的950个转化子中,经PCR检测及测序共得到127个SSR序列,微卫星序列的富集效率达15.8%。除去重复或无效的序列,得到33个序列用于引物设计。对征集的9个紫云英品种进行多态性分析,有6对引物扩增出明显且稳定的多态性位点18个。在紫云英的品种水平上,这些SSR位点产生的多态率为50%~10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19~1.64,Nei氏遗传多样性为0.13~0.38,Shannon多态信息指数为0.22~0.56;利用这6对引物可将参试品种完全区分开,证明这些SSR位点可用于紫云英品种的指纹鉴别。根据SSR位点的相似性系数,将9个紫云英品种主要聚成两个类群,与传统按生育期的紫云英品种划分结果无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 紫云英 微卫星序列(SSR) 遗传多样性 链霉素亲和磁珠 品种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