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部分中国野生双孢蘑菇的DNA鉴定和遗传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对41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的中国野生双孢蘑菇菌株及作为对照的8株国内外栽培菌株和14株国外野生菌株进行基因组DNA的SRAP和ISSR分析,并对部分菌株进行ITS序列的扩增与序列比对。结果发现中国野生双孢蘑菇与对照菌株的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为它们的进一步鉴定提供了DNA水平的依据,也表明同工酶鉴定和ITS序列鉴定的一致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野生双孢蘑菇在0.93的相似值上可分为3个大的类群并与采集地域相关,它们与对照菌株的遗传距离都比较远,揭示中国存在丰富的双孢蘑菇种质资源及独特的基因种群。

关键词: 食用菌 野生菌株 ITS SRAP I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棉籽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饲料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1发酵棉籽粕的营养特性1.1抗营养因子有效去除微生物发酵法被认为是目前去除棉籽粕抗营养因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进行新陈代谢,可以对棉籽粕中的多种抗原进行降解,有效去除棉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微生物发酵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见表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鸭呼肠孤病毒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共感染对番鸭胸腺免疫抑制作用

微生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vian influenzavirus,AIV)共感染对番鸭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日龄番鸭人工感染MDRV或/和H9 AIV,观察番鸭感染后发生率和死亡率、胸腺形态和显微结构变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胸腺细胞增殖功能,RT-PCR检测MDRV或H9 AIV在番鸭胸腺的分布。【结果】H9 AIV感染后番鸭发病率低,无死亡;不影响胸腺的发育,胸腺病理变化不明显,但能显著抑制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DRV单独感染番鸭生长迟缓,发病率80%,死亡率50%;胸腺萎缩,出现局限性坏死灶;对番鸭胸腺细胞增殖反应的有抑制作用,差异显著。共感染组番鸭生长迟缓,发病率90%,死亡率70%;胸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出现局限性坏死灶;对番鸭胸腺细胞增殖反应的有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共感染组在病毒检出时间和检出率上均大于单一病毒感染组。【结论】H9AIV感染对胸腺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弱,MDRV感染后对胸腺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强,MDRV与H9AIV共感染在番鸭免疫反应抑制上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 番鸭呼肠孤病毒 H9流感病毒 共感染 胸腺 免疫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嫁接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 2011

摘要:福建省出产的苦瓜在满足本省需求的同时还大量销往浙江、江西、上海等地,每667 m2产值可达7000~15000元,最高可达25000元。由于种植苦瓜收益较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普遍采用连作的栽培方式,造成了土壤中某些元素的不平衡或缺乏、作物根系分泌的有毒物质的累积、土传病原菌的大量增加等问题,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严重。为提高瓜农的种植效益,以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对难溶性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石英砂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吸收和利用难溶性磷酸盐(Al-P和Fe-P)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在不同磷源中的生长性状、生物量以及植株不同部位的吸磷量有很大差异。从株高、茎粗、分枝数性状方面来看,均表现为K-P>Al-P>Fe-P>CK,且两种难溶性磷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大多数紫云英基因型来说Al-P的地上部、地下部及总干物质量都显著大于Fe-P,说明紫云英更容易活化和吸收Al-P。闽紫6号和闽紫1号在利用难溶性磷时都显著高于余江大叶和弋江籽。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在不同磷源中,地上部、地下部吸磷量及总吸磷量也均表现为K-P>Al-P>Fe-P>CK,即对不同磷源的吸收能力均以K-P最高,Al-P大于Fe-P。闽紫6号和闽紫1号对难溶性磷的吸收量均高于其它3个品种,表明闽紫6号和闽紫1号对难溶性磷具有较强的溶解吸收能力。从植株吸磷量与生物量关系可以看出,紫云英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量及总干物质量、鲜质量增加时,植株吸收磷的养分质量分数也随着增加,呈显著正相关。CK和Al-P处理总干物质量与总吸磷量拟合回归关系显著,但对水溶性K-P和Fe-P处理相关回归关系效果不明显,说明紫云英对难溶性磷吸收利用时,对Al-P吸收富集优于Fe-P。

关键词: 紫云英 砂培 难溶性磷 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眼小绿叶蝉信息素诱虫板茶园效果评价

茶叶科学技术 2011

摘要:进行"诱尔"牌假眼小绿叶蝉信息素诱虫板产品使用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信息素诱虫板的控制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插板后9~24d可显著减少茶园虫量,虫口下降率达32.32%~45.52%,在假眼小绿叶蝉高峰期单独使用短期内不能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但可显著减轻损失,茶青产量比增达90.23%。信息素诱虫板的诱虫量及测报区茶梢卵量的变化在短期内不能准确反应田间实际虫口变动情况。

关键词: 信息素诱虫板 假眼小绿叶蝉 效果 测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朱砂根成年茎段的离体培养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以朱砂根成年茎段为材料建立无菌株系,进行腋芽诱导、芽苗增殖、继代及生根等离体繁殖过程的研究,并对生产上和离体中发生的瘤状苗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添加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配合低浓度的NAA可以诱导成年材料腋芽发生;使用KT,添加少量的GA和NAA,有利于朱砂根芽苗的增殖,其中以3 mg.L-1KT最佳;培养基中添加VC或活性碳可以降低继代过程中的褐变程度,添加朱砂根叶片匀浆物可以缩短恢复生长的时间;降低增殖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就可以完成壮苗和生根的过程,适当提高培养基生长素浓度、降低分裂素浓度生根效果更好。细胞学观察表明,瘤状苗生长点外围细胞木栓化或者无规则多频率分裂导致无法正常形成器官原基,从而严重影响实生苗的生长和组培苗增殖的速率。

关键词: 朱砂根 离体培养 石蜡切片 瘤状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双孢蘑菇疣孢霉病复配杀菌剂的筛选

福建轻纺 2011

摘要:根据各种杀菌剂对疣孢霉和蘑菇菌丝的抑制特性,利用杀菌剂不同比例及浓度的复配,经对疣孢霉病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蘑菇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筛选出4种复配杀菌剂进行蘑菇栽培的防治及治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0%苯.咪鲜胺和50%特.咪鲜胺对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均较好。

关键词: 疣孢霉 杀菌剂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氨酸酶促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茶叶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氨酸系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茶氨酸生物合成反应有两种代表类型:(1)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的连接合成反应(需ATP供能);(2)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的酰基转移反应。本文对茶氨酸酶促合成途径进行了综述,以此为茶氨酸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茶氨酸 生物合成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小毛霉凝乳酶干酪素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以新鲜牛奶为原料,采用自制微小毛霉Mucor Pusilius凝乳酶作为脱脂牛奶凝固剂,经过离心脱脂、巴氏杀菌、凝乳、热烫、离心脱乳清、水洗、干燥、粉碎过筛等步骤获得凝乳酶干酪素,考察工艺参数对干酪素得率及应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凝乳酶添加量、凝乳pH值、热烫温度对凝乳酶干酪素得率无显著影响,热烫温度对产品的融化性、析油性、拉伸性、吸油性等应用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理想的凝乳酶干酪素制备条件:凝乳酶添加量1 U.mL-1牛奶,凝乳pH值6.6,热烫温度60℃,在此条件下,凝乳酶干酪素得率为2.1%。

关键词: 凝乳酶干酪素 应用性能 微小毛霉凝乳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