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进展

材料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国内外不锈钢海水腐蚀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几种合金元素对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以及不锈钢在海水中发生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等4种主要腐蚀类型的机理,并对不锈钢防护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不锈钢 腐蚀 海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种鱼类标志对草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旨在研究鱼类标志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08尾体长(18.54±2.04 cm)、体重(109.04±36.36 g)的草鱼,设6个处理组,分别为超声波标志组、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PIT)标志组、荧光标志组、切鳍标志组、T型标志组和对照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尾草鱼,并在标志后的1、7、15 d从每个重复组随机选2尾草鱼进行抽血检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标志对草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最大,标志后1 d草鱼血清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浓度显著性升高,氯离子浓度在标志后7及15 d也维持在较高水平,标志后15 d球蛋白浓度降低,但仍然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IT标志、切鳍标志及T型标志对草鱼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相对较小,PIT标志组草鱼在标志后7 d氯离子浓度显著性升高,15 d后恢复正常;切鳍标志组草鱼在标志后1 d甘油三酯浓度显著性下降,7 d后恢复正常;T型标志组草鱼在标志后1 d谷草转氨酶浓度显著性升高,7 d后恢复正常;荧光标志对草鱼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最小,标志后所有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荧光标志适用于大规模标志,标志后即可放流;PIT标志、切鳍标志和T型标志对草鱼的生理状况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在标志后至少暂养7 d再放流;超声波标志后草鱼至少暂养15 d,待其伤口愈合,消除标志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后再放流。

关键词: 鱼类标志 草鱼 血液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物种分布模型在海洋潜在生境预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生物的栖息分布与环境要素的关联性一直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物种分布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预测海洋物种分布、潜在适宜性生境评价等研究,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及制定渔业管理措施等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物种分布模型主要包括生境适宜性指数模型、机理模型和统计模型.本文对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回顾了物种分布模型在预测海洋物种潜在地理分布研究中的开发与应用,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统计模型在海洋物种潜在分布预测中的研究实例.比较各种选取变量和模型验证方法,认为赤池信息准则对于选取模型变量具有优势,Kappa系数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在验证模型精度中应用最广泛.阐述了物种分布模型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海洋生物生理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机理模型将是今后物种分布模型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海洋物种 统计模型 机理模型 模型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鱼礁区不同生态位底栖生物镉的潜在生态风险(英文)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17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人工鱼礁区内底栖生物体内Cd的含量。结果表明:底栖动物Cd的含量为0.011-0.541μg/L,平均值为0.188±0.220μg/L。Cd在不同生物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按顺序依次为:性腺>鳃>肌肉。不同生态位底栖生物肌肉中Cd的富集规律为:口虾蛄,蟹类,蝦虎鱼类,虾类,头足类。其健康风险因子远小于1,表明镉对接触人群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

关键词: 重金属 底栖生物 生态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远洋渔业海外投资现状与前景展望

农业展望 2017

摘要:加快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扩大远洋渔业海外投资是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推进渔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中国远洋渔业企业境外投资力度加大,对外贸易合作日益频繁,中国远洋渔业海外投资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共性问题。基于未来远洋渔业海外投资发展潜力的分析,从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提高企业自身实力、提升政府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中国远洋渔业海外投资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远洋渔业 “走出去”战略 海外投资 发展潜力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山湾近海沉积物潜在硝化速率的测定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测定乳山湾近海沉积物潜在硝化速率(PNR)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前后溶解无机氮(DIN)含量显著下降,表明体系中存在DIN损失,且损失的溶解无机氮含量与硝化总量的比值为2.72%~40.02%.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培养过程中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trite reductase gene,nirK)的表达情况,发现氨氧化古菌(AOA)和好氧氨氧化细菌(AOB)均有nirK基因的表达,表明硝化微生物的反硝化过程(ND)是导致无机氮损失的原因之一.若仅根据测得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估算乳山湾近海沉积物的潜在硝化速率会低估PNR(C0和C2 2个站位,考虑ND过程得到的总PNR分别是未考虑ND过程的15.9倍和22.1倍,而对于AOA的PNR则是22.3倍和46.1倍),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将体系中损失的无机氮计算在内.

关键词: 乳山湾 潜在硝化速率 硝化微生物的反硝化过程 亚硝酸盐还原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海洋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年春、秋季南黄海16个站位的生物样品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共鉴定出99种浮游动物,其中春季68种,秋季78种。除浮游幼虫外,种类较多的类群是桡足类(34种,占总种类数的34.3%)、水螅水母(13种,13.1%)和端足类(5种,5.0%)。春季优势种为夜光虫(Y=0.259 7)、桡足幼体(Y=0.135 3)、拟长腹剑水蚤(Y=0.060 8)和伪长腹剑水蚤(Y=0.022 4),秋季时桡足幼体(Y=0.335 9)、伪长腹剑水蚤(Y=0.115 7)、强额拟哲水蚤(Y=0.053 3)、桡足类无节幼虫(Y=0.051 4)和拟长腹剑水蚤(Y=0.041 0)是优势种。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 555.1 mg/m~3,秋季为425.8 mg/m~3。春季平均丰度为9 551.4个/m~3,秋季为2 103.7个/m~3。秋季香农-威纳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结果皆比春季的高。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温度和水深相关性更高;丰度和温度相关性最高,其次和水深相关。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优势种 环境因子 南黄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南海北部溶解碳水化合物浓度分布

海洋环境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TPTZ(2,4,6三吡啶-s-三嗪,C18H12N6)方法对2015年6月采集的南海北部表层海水,以及珠江口东侧S断面进行了碳水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明,溶解单糖(dissolved monosaccharide,MCHO)、溶解多糖(dissolved polysaccharide,PCHO)及溶解总糖(total dissolved carbohydrate,TCHO)的浓度范围分别是0.22~13.66,1.51~21.02和2.63~26.24μmol C/L。表层海水MCHO、TCHO和PCHO具有相似的分布特点:近岸高,远海低;高值区大多分布在近岸受陆地影响较大的海区。S断面分析表明,该区域海水分层明显,MCHO、TCHO和PCHO分布较为相似,上层浓度高于下层浓度,浓度最高值出现在上层海水,部分站位受珠江冲淡水影响较大。表层海水的Chl a(chlorophyll a)与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浓度分布大体上也呈现类似特点,不同之处在于水平分布方面Chl a的浓度分布与盐度分布更为类似,垂直分布方面在真光层以下Chl a与DOC的浓度分布无高值区。同时结果也表明二者的浓度分布对MCHO、TCHO和PCHO的分布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南海 TCHO MCHO PCHO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藻胆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及其光谱学性质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藻胆蛋白的重组表达,对重组藻胆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测定了重组藻胆蛋白的光谱学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以IPTG为诱导物时,当菌液OD_(600)为0.95时,加入终浓度为0.1 mmol/L的IPTG和5.0 mmol/L的5-氨基酮戊酸(ALA),在18℃条件下诱导24 h重组蛋白可获得较好表达效果,表达量达149.5 mg/L;以乳糖为诱导物时,当菌液OD_(600)为1.2时,加入终浓度为1.0 g/L的乳糖和5 mmol/L的ALA,在18℃条件下诱导26 h重组蛋白可获得较好表达效果,表达量达102.9 mg/L。重组藻胆蛋白最大吸收峰位于550 nm,最大荧光发射峰位于562 nm,相对于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藻胆蛋白,经乳糖诱导表达重组藻胆蛋白,其550 nm处具有较强的光吸收,562 nm处具有较高荧光强度,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

关键词: 藻胆蛋白 乳糖 IPTG 诱导表达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ka以来罗斯海陆架岩心沉积学记录及古海洋学意义

海洋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取自罗斯海陆架的JB04岩心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粒度、有机碳等测试,结合沉积物粒度组分因子分析,研究该岩心的沉积学记录,探讨其古海洋学意义。结果显示:JB04岩心沉积物的底部年龄为15ka;沉积物粒度组分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环境敏感粒级,分别代表正常冰海沉积、低能海洋沉积和高能海洋沉积;综合沉积物岩相及沉积物组成特征,可以将岩心分为4段,从底部到顶部依次为主要受冰盖刮蚀影响的冰盖下沉积、属低能海洋环境的冰架下沉积、属高能海洋环境的冰架前缘沉积和主要受冰山影响的季节性海冰区沉积。该岩心的沉积地质记录及其古海洋学研究对全面认识罗斯海的海洋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罗斯海 粒度 因子分析 沉积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