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锈钢罐孵育系统对绵羊胚胎体外发育效果的影响
《草食家畜 》 2021
摘要:实验旨在测定绵羊植入前胚胎在304不锈钢罐孵育器内的发育能力,为建立稳定的胚胎体外培养环境提供研究基础。本试验以绵羊孤雌激活胚胎和体细胞克隆重构胚作为测试样品,以不锈钢罐和MIC-101孵育器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在不锈钢罐中培养效果同MIC-101相比,孤雌激活胚胎第7 d囊胚发育率达26.45%vs 24.84%(P>0.05);重构胚第7 d囊胚发育率达16.07%vs 16.84%(P>0.05)。结果表明,在密闭的304不锈钢罐内,气体环境和湿度水平保持稳定,符合绵羊早起胚胎体外培养所需环境。304不锈钢罐组合标准混合气体和恒温箱,是一种价格适宜、环境稳定、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孵育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毛角蛋白基因家族及其启动子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羊毛是养羊业重要的畜产品和经济来源之一,近年来羊毛蛋白组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羊毛组分和结构的研究为羊毛角蛋白编码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该文介绍了羊毛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在羊毛生长发育过程中羊毛相关角蛋白的表达调控机制,角蛋白基因表达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和时空性,这种特异性表达受到严格调控,而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元件。文章进一步对当前羊毛角蛋白基因启动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相关转录因子通过与启动子特异性位点结合来调控最终羊毛性状的机制,围绕羊毛结构、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以及特异性启动子调控机制等方面论述了羊毛生长发育及其蛋白特异性表达的研究进展,为羊毛发育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羊毛纤维 角蛋白基因家族 启动子 转录因子 调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西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新疆农垦科技 》 2021
摘要:新疆南部(南疆)地区是新疆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科教水平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国家扶贫的号召下,发展第一产业尤其是新疆特色果蔬帮助南疆地区居民脱离贫困迫在眉睫。新疆南疆生态环境脆弱,受到荒漠性气候的影响,该区风沙大,土壤盐碱性强。南疆曾以种植核桃为主要经济作物,但其经济效益低,同时因核桃的生长特点无法间作其他作物,难以实现当地居民的脱贫创收,故在此区研究西瓜等高经济价值新疆特色果蔬的高效栽培技术。本文研究并总结了南疆和田墨玉县西瓜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生物去土壤板结、西瓜整枝及增甜增红等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CRISPR-Cas9在绵羊成纤维细胞ACTG1导入荧光标记基因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绵羊成纤维细胞中,针对ACTG1基因羧基端,定点导入荧光蛋白标记基因,将外源基因定点导入绵羊基因组中,建立有效的方法。【方法】CRISPR-Cas9系统在绵羊成纤维细胞基因组特定区域引起DNA双链断裂,从而诱导细胞修复断裂的的基因组。通过NHEJ修复途径,在特定位点导入外源基因,改善定点导入效率。【结果】采用CRISPaint通用供体模板,结合CRISPR-Cas9系统,在绵羊成纤维细胞ACTG1基因导入荧光标记效率达1.4%,获得了外源基因定点导入的单克隆细胞株。【结论】CRISPR-Cas9系统结合NHEJ,能够有效的将大的外源DNA序列导入绵羊成纤维细胞的预定基因组位点。
关键词: 绵羊 成纤维细胞 ACTG1 CRISPR-Cas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PLC-MS/MS法测定番茄酱中5种链格孢霉毒素
《食品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该试验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番茄酱中5种链格孢菌毒素(腾毒素、链格孢霉素、交链格孢酚单甲醚、链格孢酚及细交链格孢菌酮酸)的测定方法。番茄酱样品经乙腈提取, QuEChERS方法净化;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 5种链格孢霉毒素在0.5~2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种链格孢霉毒素的方法检出限均为1μg/kg,方法定量限均为2.5μg/kg;平均回收率在78.3%~10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2%~7.4%(n=6)。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适用于番茄酱中5种链格孢霉毒素的测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番茄酱 链格孢霉毒素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粒棘球绦虫CD15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编码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细粒棘球绦虫四跨膜蛋白家族成员CD151(Eg-CD151)分子特性和各发育阶段表达水平,为研发包虫病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Eg-CD151氨基酸序列,利用ProtParam、NetPhos 3.1 Server、GPS-SUMO 2.0、Euk-mPLoc 2.0、SOPMA、SWISS MODEL、SignalP 4.1 Server、TMHMM、SMART、Antibody Epitope Prediction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Eg-CD151蛋白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棕榈酰化修饰位点、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维结构、跨膜区域、结构域、B细胞抗原表位;利用DNAMAN和MEGA进行同源序列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阶段Eg-CD151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Eg-CD151蛋白由170 aa组成,为一种不稳定的跨膜蛋白,无信号肽,含2个跨膜区,分别位于6-28、136-158 aa, 3个B细胞抗原表位位于非跨膜区域;存在14个磷酸化位点,包含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5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6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含一个棕榈酰化位点(139-143 aa);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占60.00%。同源序列比对显示,Eg-CD151与其终末宿主犬、赤狐及中间宿主牛的CD151进化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头蚴、成虫两个发育阶段Eg-CD151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Eg-CD151存在多个B细胞抗原表位,可作为包虫病诊断及疫苗候选抗原。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CD151 抗原表位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大豆齐黄34南疆地区种植表现
《大豆科技 》 2021
摘要:以国审大豆品种齐黄34作为试验材料,通过2018—2020年连续3年开展小面积种植试验,对该品种在南疆地区生育进程、生物性状、各器官干物质变化及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系统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在南疆地区齐黄34的平均生育期为159.7天,植株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为55.77厘米,平均底荚高为12.53厘米,平均单株荚数为24.87个,平均分枝数为1.27个,平均单株粒数为61.5粒,平均秕荚率为12.54%,平均百粒重为27.2克,平均产量为294.49公斤/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提取工艺对黑果枸杞糖类物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热水浸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酶提取法对黑果枸杞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分析3种提取方法对黑果枸杞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黑果枸杞中棉子糖、蔗糖、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甘露糖,并对3种最优提取工艺提取出的黑果枸杞多糖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后黑果枸杞粗多糖得率为酶法>超声辅助法>热水浸提法。经UPLC-MS/MS分析酶法提取阿拉伯糖较多,超声辅助法提取出葡萄糖较多,而热水浸提法能提取出少量蔗糖,热水浸提法提取出的糖类组分多于酶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黑果枸杞多糖7种糖类物质总量依次为酶法72.7 g/kg,超声辅助提取法62.3 g/kg,热水浸提法63.3 g/kg。
关键词: 黑果枸杞多糖 热水浸提法 超声辅助提取法 酶提取法 响应面 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UPLC-MS/MS分析黑果枸杞中多糖的研究
《农产品加工 》 2021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黑果枸杞中蔗糖、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棉子糖、甘露糖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热水浸提,采用BEHC18色谱柱分离,以0.1%氨水溶液和0.1%氨水-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负离子模式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种多糖在1.0100.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种多糖的检出限均为5 mg/kg,定量限均为10 mg/kg。该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黑果枸杞中多糖的测定。
关键词: 黑果枸杞多糖 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MTNR1A基因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产羔数的相关性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褪黑素受体1A (melatonin receptor 1A, MTNR1A)是影响绵羊(Ovis aries)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的重要基因。为研究MTNR1A基因与多胎萨福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产羔性状的相关性,利用PCR、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技术检测MTNR1A基因外显子2在2个绵羊群体中的基因多态性,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构建单倍型,应用基因关联分析探究MTNR1A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绵羊产羔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2个绵羊品种中MTNR1A基因外显子2区域存在SNP1 (G735A)、SNP2 (G753A)和SNP3 (C845A),3个SNPs中SNP1和SNP2为同义突变,SNP3为错义突变,导致第282位的丙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A282D),且均存在3种基因型,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并表现为中度多态。相关性分析显示,SNP1和SNP2位点均与绵羊产羔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GG基因型个体产羔数均极显著高于AG基因型与AA基因型个体(P<0.01);SNP3位点与绵羊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CC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MTNR1A基因存在4种单倍型,不同单倍型极显著影响绵羊产羔数(P<0.01),单倍型H1 (GGC)与绵羊高产羔数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MTNR1A基因与多胎萨福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产羔性状密切相关,MTNR1A基因H1是绵羊高产羔数的主要单倍型,SNP1、SNP2和SNP3位点可以作为绵羊高繁殖力的分子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关键词: 褪黑素受体1A基因(MTNR1A)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产羔数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