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肥牛木叶的酚类成分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肥牛木(Cephalomappasinensis)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5个酚性成分,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1),原儿茶酸(2),没食子酸乙酯(3),阿魏酸(4),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大戟科 肥牛木 化学成分 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荔枝属不同品种叶表面微形态的电镜观察

电子显微学报 2006 CSCD

摘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番荔枝属九个番荔枝品种的叶表面角质、蜡质、表皮毛、气孔等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叶表面表皮毛、角质、蜡质和气孔等微形态均有较大的差异。秘鲁番荔枝、AP杂交番荔枝、无核番荔枝上下表面均具有单列丝状毛,气孔只分布于下表面;普通番荔枝、圆滑番荔枝、粗鳞番荔枝叶表面均无表皮毛;秘鲁番荔枝、AP杂交番荔枝、普通番荔枝、粗鳞番荔枝上下表皮角质呈不规则的岛状突起,而圆滑番荔枝、无核番荔枝表面角质较平,角质膜形状不甚清晰;以上所述番荔枝叶表面都覆盖有密厚的针晶状蜡被;除圆滑番荔枝的气孔有副卫细胞外,其它气孔只有保卫细胞而无副卫细胞;刺番荔枝、山刺番荔枝、牛心番荔枝的叶表皮毛为短棍棒状,其表皮角质细胞呈乳突状或波状突起;山刺番荔枝的棒状毛顶端钝圆,而刺番荔枝与牛心番荔枝的棒状毛顶端尖锐;刺番荔枝和山刺番荔枝只有下表皮才具有棒状毛,其气孔形状近似圆形,孔口略内陷于表皮层,牛心番荔枝表面角质呈不规则波状突起,气孔细长稍突。由于这些不同的叶表面微形态是长期受各物种原产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影响所形成的,因此研究番荔枝品种的叶表面微形态结构,对正确引种和推广番荔枝果树种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番荔枝属 品种 叶表皮 微形态 扫描电镜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矿区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下芒草叶绿体及其它超微结构的变化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超微结构是反映环境状况的敏感指标,大量被用于重金属污染的毒性实验与其它环境胁迫的研究中。但对长期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植物超微结构的研究还很少见。在金属矿区自然形成的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的环境背景下,选择在遗传上对环境胁迫比较敏感的芒草M iscanth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经历不同强度胁迫的芒草在叶片超微结构上的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促使叶片的维管束鞘相对发达;重度污染下的叶绿体冬季解体提前,叶绿体淀粉粒的积累量对不同重金属污染浓度的反应表现出不同机制;高重金属污染下的细胞壁内沉淀了大量的黑色物质,推测是重度胁迫下诱导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

关键词: 芒草 超微结构 金属矿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果雪兔子的组织培养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果雪兔子分布于新疆帕米尔高原,是一种濒临灭绝植物。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和保存珍稀的种质资源,是一种有效途径。以小果雪兔子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在含有6_BA(0.2 mg/L)和NAA(2 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20 d后可诱导出紫红色愈伤组织。当经4℃处理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6_BA(2 mg/L)+NAA(0.2 mg/L)+水解乳蛋白(250 mg/L)的MS培养基上,25 d后在愈伤组织上即可诱导出芽,出芽率为240%,继代培养后形成丛生苗,增殖率可达3~5倍。将2~3 cm长的幼苗,转移到IAA(0.5 mg/L)+活性炭(0.5%)的1/2MS固体培养基上,20 d即可从茎基部生根,生根率74%。

关键词: 小果雪兔子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园施肥穴胶树营养根分布规律研究初报

热带作物学报 2006 CSCD

摘要:采用田间随机抽样法研究橡胶园施肥穴及其周边位置胶树营养根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未施肥和施过肥的穴内营养根占总根量比例分别为83.4%和94.7%,穴外营养根分布较少,主要为输导根;营养根密度大小在垂直方向以50 ̄60cm层为分界线,上层密集,高达38条/dm2,下层稀疏,平均为3条/dm2,表明挖穴能够培育庞大的橡胶树营养根体系。

关键词: 橡胶树 施肥穴 营养根 空间分布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基因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概述了植物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重点介绍了植物花青素调控基因在几个重要的模式植物中的调控特点及其调控机制。

关键词: 花青素 生物合成途径 调控基因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羊茅抗真菌病基因转化的研究

园艺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双价载体(含抗真菌病的几丁质酶基因Chi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Glu)导入高羊茅愈伤组织细胞内,建立了高羊茅的农杆菌转化体系,获得了抗真菌病的转基因高羊茅植株。在转化过程中,确定了卡那霉素(Kan)筛选剂的浓度以200~300mg/L为宜,联合运用羧苄青霉素(Carb)与头孢霉素(Cef)作为抗菌素能得到好的脱菌效果;农杆菌的几种共培养方式对转化频率的影响表明,共培养基上垫一层滤纸,愈伤周围滴加浸染液,恢复培养1周后用甘露醇和抗生素液洗涤,是一种好的转化方式。对转化植株进行PCR分析和分子杂交及禾谷镰刀菌挑战接种,发现转化植株有高阳性率及抗真菌能力。

关键词: 高羊茅 草坪草 农杆菌 转化 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心叶甲ITS、5.8S rDNA序列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利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克隆了椰心叶甲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 rDNA序列,其全长为2 107 bp,并对这一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研究椰心叶甲地理种群的差异及其不同类群之间的遗传关系,并重构椰心叶甲从原产地到各受灾地区的传播路线等方面奠定了分子基础,对制定椰心叶甲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椰心叶甲 rDNA ITS1 ITS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的选育

热带作物学报 2006 CSCD

摘要:为了培育和筛选适合我国热区的优良饲用牧草和地被植物兼用型草种,我国于1991年首次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引入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并于1992 ̄1993年在网室内进行盆栽适应性观察,1994 ̄1996年移于大田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和扩繁,1997 ̄200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98 ̄2003年在海南、云南、广东湛江进行区域性试验,1999 ̄2004年进行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具发达的匍匐茎,可在短期内形成20cm高的致密草层,具有较高的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同时花期长达10个月以上,开花时满地金黄,具有良好的园林绿化效果,综合性状优于早年引种的Amarillo平托落花生,是牧草和园林植物兼用型落花生新品种,适合我国华南、东南及西南地区作为饲用牧草和园林绿化兼用型植物推广。

关键词: 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 选育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垂花火鸟蕉的组织培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