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发芽蚕豆左旋多巴超声强化提取及其动力学过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提取和利用高生物活性的天然左旋多巴(L-DOPA),研究了超声波强化提取发芽蚕豆L-DOPA的工艺条件,并初步探讨了超声浸提动力学过程。基于单因素试验,以超声功率、液固比、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对发芽蚕豆L-DOPA得率的影响较大;原料用量2.0g,采用含30%乙醇的0.1mol/L醋酸溶液为提取溶剂,其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57W、液固比31mL/g、萃取时间为37.4min。在此条件下,发芽蚕豆L-DOPA的平均得率为1.47%,较未发芽蚕豆增加0.58倍,略高于传统提取法,且超声强化提取显著缩短了浸提时间。对最优提取条件下L-DOPA得率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分别用Film模型、非稳态扩散理论和Ponomaryov经验方程进行拟合,其中Film理论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其决定系数R2值最大,为0.9928。研究结果为天然L-DOPA制备提供了参考。


常用农药在水稻叶片上的润湿能力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稻田常用农药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浓度下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能。【方法】采用Zisman图法测定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并将其与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90的方法测定的52种农药田间使用浓度下药液的表面张力值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借助5种制剂来分析说明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结果】南粳44、南京11和武香糯8333 3种稻叶正、反面的临界表面张力估值介于29.90—32.88 mN.m-1。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时,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临界表面张力的农药分别为21和23种,其中药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农药分别为19和21种;其余农药的药液表面张力则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或药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时,5%井冈霉素AS、70%吡虫啉WDG 2种农药药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46.84和46.53 mN.m-1、49.48和40.24 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均大于100°,润湿性差;50%甲基硫菌灵SC药液的表面张力均为35.89 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介于98.59°—53.76°,润湿性较差至好;4%阿维菌素ME、1.8%阿维菌素EC 2种农药的药液表面张力分别为29.98和29.13 mN.m-1、27.67和27.67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均小于60°,润湿性好。【结论】稻田常用农药中多数在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浓度下药液的润湿性较差。
关键词: 农药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临界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长期施肥对砂壤质石灰性潮土土壤酸碱缓冲体系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分析了石灰性潮土连续30年施肥处理下土壤pH、碳酸钙和活性碳酸钙含量以及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0年施肥处理导致石灰性潮土0~20cm耕层土壤酸化加速,各施肥处理的耕层土壤pH降低0.41~0.70;各施肥处理的耕层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为15.82~21.96cmol·kg-1,单施氮肥明显降低了土壤酸碱缓冲容量,而增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与土壤碳酸钙和活性碳酸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石灰性潮土仍处于碳酸钙初级缓冲体系,盐基离子和有机质对土壤酸碱缓冲体系的影响较小.0~40cm土层的土壤碳酸钙和活性碳酸钙含量均高于40~80cm土层.与土壤碳酸钙相比,土壤活性碳酸钙更能敏感反映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变化,碳酸钙缓冲体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土壤活性碳酸钙缓冲体系.


Marc-145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及PRRSV增殖工艺的建立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分批式培养方法研究了Marc-145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增殖工艺。结果表明,在3 g/L的微载体用量下,采用1 ml 3×105个细胞的初始接种密度及培养至第3 d进行换液操作工艺可以获得最佳的Marc-145细胞生长效能。采用感染复数为0.05的接毒比例及接毒后48 h收获毒液可获得最高的PRRSV增殖效价。在5 L反应器中重复验证上述工艺,获得较为稳定的试验结果,最大细胞密度均可高于1 ml 2×106个细胞,PRRSV的增殖效价均高于108.0TCID50/ml。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疫苗的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Marc-145细胞 微载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悬浮培养


杀菌剂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弱筋小麦杀菌剂的使用方法,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杀菌剂(粉锈宁、多菌灵)抽穗期喷洒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宁麦9号抽穗期喷洒粉锈宁和多菌灵,均可以显著提高其穗数、千粒重和产量(P<0.05),其中喷洒粉锈宁的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喷洒多菌灵处理(P<0.05)。喷洒粉锈宁可以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P<0.05),改善面粉白度。喷洒多菌灵能够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粉白度和沉降值(P<0.05),提高出粉率和面粉的心皮比(P<0.05)。


猪鼻支原体与猪地方性肺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鼻支原体(Mhr)是小猪呼吸道的常在菌,在猪群中的检出率很高,可引起猪发生肺炎、多浆膜炎、关节炎和中耳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猪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并可继发其它病原感染,加重呼吸道症状。Mhr也是细胞培养的常见污染物和多种癌症的诱发因素。Mhr引起猪肺炎的机理除了在病理变化方面有介绍外,其深层次的机制还未见报道,其在呼吸道移行及诱导全身性疾病的机制也不清楚。本文将从猪地方性肺炎(SEP)及主要致病原、可能的致病机理和研究方法方面进行阐述Mhr肺炎,为该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新思路与新手段,同时也为Mhr和其它病原共感染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猪鼻支原体 猪地方性肺炎 猪肺泡巨噬细胞 体外感染 致病机理


凤眼莲、水花生、鲢鱼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及氮、磷的去除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种群的控制作用,研究了飘浮植物凤眼莲和水花生、滤食性鲢鱼及其组合对水体中藻种群结构、生物量和数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眼莲、水花生和鲢鱼均可减少水体中藻类总生物量,其中水葫芦+鲢鱼组合的效果最好;单独放养鲢鱼的处理虽然藻类总生物量下降,但藻类总数量增加;试验结束时,水葫芦、水花生、鲢鱼、水葫芦+鲢鱼、水花生+鲢鱼处理水体藻类总生物量分别是对照的20.1%、21.1%、94.5%、16.8%、20.7%。水葫芦、水花生都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试验结束时,水葫芦+鲢鱼处理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41.52%,水花生+鲢鱼处理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达到41.94%;对照组的总氮、总磷与水体藻类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对藻类种群结构产生影响并且改变各藻类的比例,单独放养鲢鱼水体中平均体积大的硅藻、裸藻、甲藻受到了抑制,但对平均体积较小的蓝藻、绿藻的抑制效果不佳。


辐照对稻米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60Coγ射线辐照黄曲霉毒素B1纯品水溶液和稻米,研究了辐照对水溶液中及稻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水溶液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4 kGy的辐照剂量下,降解率达到95%,当剂量增加到6 kGy时,降解率基本维持在95%左右,此后降解率的增长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趋于缓慢;稻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4 kGy的辐照剂量下,降解率达到42%,在6 kGy时,降解率可达到84%,当辐照剂量增至10 kGy时,降解率达到98%,此后降解率的增加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也趋于缓慢。γ射线辐照对黄曲霉毒素B1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关键词: 稻米 黄曲霉毒素B1 辐照降解 降解率 ELI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