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发展探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化与促进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发展,并融入国际发展潮流,以系统学思想为指导,采用系统分析及认识论挖掘等方法,提出并进一步明晰了农业模型概念与分类,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的相互关系、意义与评价,综述了国内外农业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新动态,通过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广义上,农业模型是为研究农业问题的定量规律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总称,包括农业生物模型、农业环境模型、农业技术模型以及农业经济管理模型等;狭义上,农业模型主要包括农业植物模型、农业动物模型、农业微生物模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模型等。数字农业体系分为数字种植业、数字林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数字农村工业以及数字农产品市场与管理等。农业模型之间发展不平衡但各有特色;农业模型间的协同较少;不同学科背景下农业模型之间缺乏开放源式的整合与互操作框架;农业模型的检验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目前数字农业的应用还较少,但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它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携带Wx-mq基因的不同类型水稻新品种(系)直链淀粉含量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分子标记、化学方法、酶标仪、统计学等方法,对99份粳稻新品种(系)进行Wx-mq基因(低直链淀粉含量的暗胚乳突变基因)检测,提取、测定各品种(系)直链淀粉含量,并分析不同遗传背景及不同生态类型材料间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旨在为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99份材料均含有Wx-mq基因;供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分布在8%与11%之间;武香粳14与关东194杂交育成的品种(系)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相对较小;不同熟期品种(系)的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为中粳较晚粳大。


不同类型细胞分裂素对扇蕨不定芽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扇蕨品种铁扇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类型细胞分裂素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和成苗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附加2.0 mg/L 6-苄基氨基嘌呤(BAP)、激动素(KT)、苯基脲类细胞分裂素(CPPU)的改良MS培养基上,叶片均诱导产生不定芽,不定芽的诱导率分别为25.0%、40.6%和35.7%。转到添加0.5 mg/L CPPU的培养基上继代增殖,不定芽生长正常,芽繁殖系数达5.0以上;转到附加0.5 mg/L BAP、KT的培养基上继代增殖,不定芽生长受阻,转而诱导产生绿色小球,绿色小球的诱导率达95%以上,绿色小球的繁殖系数为5.0左右。不定芽和绿色小球在附加吲哚丁酸(IBA)0.2 mg/L的培养基上,成苗率达100%,发育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小植株。


农杆菌介导Cryl Ab/Ac抗虫转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效地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从而加快了优良基因定向聚合的进程,然而遗传转化率低及转基因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H99为材料,将Ac/Ds双元表达载体(包含抗虫Cryl Ab/Ac基因和gfp报告基因等)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由110粒玉米幼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中,获得28株抗性转基因植株.经PCR及RT-PCR的验证结果显示,其中8株为含有Cryl Ab/Ac目的基因且该基因有效表达的阳性植株,转化效率达7%.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所获得的玉米转基因植株为今后剔除抗生素筛选标记,从而获得安全的玉米抗虫新种质提供了遗传材料.
关键词: 玉米 转基因 Ac/Ds转座系统 Cryl Ab/Ac抗虫基因


不同甘薯材料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生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5个甘薯品种(系),分别用含有2种不同激素的培养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和进行再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苏薯9号和苏薯11号的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再生力较高,适合作为受体材料用于转基因研究,宁51-5和宁51-14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再生率较差,而苏薯12号不能诱导出胚性愈伤。添加2 mg/L 2,4-D和0.2 mg/L6-BA的MS固体培养基比仅添加2 mg/L 2,4-D的MS固体培养基更适合作为甘薯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能明显增加胚性细胞的诱导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