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除氨菌复配对鸡粪堆肥除臭和腐熟效果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单一菌对禽畜堆肥除氨效果不佳的问题,以鸡粪和糠醛渣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发酵试验和场地试验,研究除氨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A21)、芽孢杆菌(Bacillus sp.,A38)、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S33)、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saccharolyticum,S61)及其复配组合的除氨效果,探索不同除氨菌对堆肥物料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各处理堆肥物料的pH值介于7.58~7.77,含水率下降至17.23%~21.34%;A21、S33复合菌处理的堆肥物料氨气累积释放量最低,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36.02%、2.33%、2.28%、0.98%,较不加菌处理分别增加了31.84%、37.06%、6.05%、15.29%,与基础物料中鸡粪相比,堆肥物料有机碳含量降低12.57%,全氮含量增加15.35%.综上所述,假单胞菌和施氏假单胞菌复配,加快堆肥物料腐熟进程,降低物料碳、氮元素损失,提高总养分含量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单一菌或复合菌处理,可适用于鸡粪堆肥生产实践.
关键词: 除氨菌 假单胞菌 施氏假单胞菌 复配 鸡粪 场地堆肥 氨气释放量 腐熟进程 养分含量


宁夏回族自治区扬黄灌区密植高产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征及适宜用量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磷肥(P_2O_5)施用量对宁夏扬黄灌区密植高产玉米产量、磷素吸收积累特征,明确宁夏扬黄灌区玉米生产适宜磷肥用量,以指导当地玉米生产。以正大12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玉米密度为9.75万株/hm~2条件下设置5个磷肥(P_2O_5)用量0、45、90、135和180 kg/hm~2,N 300.0 kg/hm~2和K_2O 75.0 kg/hm~2均一致。从磷肥(P_2O_5)对密植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磷肥(P_2O_5)增加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率为3.1%~7.8%,通过产量获得磷肥(P_2O_5)效应方程为Y=-0.053 7x~2+15.803x+15 450(R~2=0.981 9~*),通过模拟计算最高产量P_2O_5用量为147.1 kg/hm~2,从实际最佳经济产量P_2O_5用量为112.2 kg/hm~2。经济效益角度分析P_2O_5用量在135 kg/hm~2时利润最高,比对照增收5.7%。施用磷肥(P_2O_5)促进了玉米磷素的吸收累积,籽粒、秸秆和地上部磷素累积量,100 kg籽粒需P_2O_5量均随磷肥(P_2O_5)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施P_2O_5 135 kg/hm~2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24.0%、19.3%、22.1%和15.7%。P_2O_5用量为135 kg/hm~2时磷肥利用效率最高为36.2%(P<0.05),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均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施P_2O_5量为45~135 kg/hm~2时耕层土壤速效磷均为当季匮缺。从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多个角度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域密植高产玉米磷肥(P_2O_5)用量适宜的范围为135~147 kg/hm~2。


贝母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归属于百合科(Liliaceae),中国为其资源分布中心,野生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贝母属植物大部分入药,疗效独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国内外对贝母单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缺少对这些研究报道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鉴于此,本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库,分析贝母相关研究报道,从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分类鉴定方法、药用成分及功效、临床应用、繁育技术六个方面,全面综述了中国贝母属药用植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借鉴.


宁南山区不同年限撂荒梯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年限撂荒梯田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宁南山区撂荒梯田的管理利用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宁南山区彭阳中庄示范区不同年限撂荒梯田(2,5,15,17,20 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5个不同年限撂荒梯田0-60 cm土壤样品中的C,N,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60 cm土层,不同年限撂荒梯田的土壤C,N分布规律一致,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层0-10 cm出现了富集现象,且随着撂荒年限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他4层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含量分布比较均匀.土壤C∶N随着不同撂荒年限的增加呈波动式升高趋势,撂荒20年0-40 cm土层土壤C∶N最高,并与其他各年呈显著性变化(p<0.05).土壤C∶P和N∶P均表现为在表层0-10 cm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总体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他各层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C∶P和N∶P随土层增加呈减小趋势.土壤C∶N与全N和土壤C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C∶P与土壤C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全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N∶P与土壤全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全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通过上述分析,总体反映出撂荒梯田土壤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比受到不同年限和土层深度的双重影响,农地弃耕撂荒演替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宁夏地区犊牛腹泻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畜牧与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宁夏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血清型分布,采集犊牛腹泻样本35份,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得到26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阿莫西林100%耐药,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大于95%,对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为19.23%;最多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占7.69%(2/26).10株可定型,16株未定型;已定型的10株大肠杆菌分属7个血清型,分别为O2、O9、O20、O26、O36、O44和O64,优势血清型是O20和O26.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普遍,耐药现象严重.


白桦纯林和华北落叶松纯林枯落物层的水文效应——以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为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典型林分类型白桦林和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的研究,为深入揭示该区域森林水文效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浸水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得到不同森林类型下枯落物储量、持水率、有效拦蓄量等水文特征指标.【结果】白桦和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厚度分别为31.3、19.2 cm;枯落物蓄积量分别为10.1、7.76 t/hm~2;二者有效拦蓄量分别为20.85、13.01 t/hm~2.白桦和华北落叶松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关系为y=alnt+b;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为V=kt~n;枯落物浸水吸水速率在0~2 h内最大,4~10 h内逐渐变缓,12 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结论】白桦林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优于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
关键词: 宁夏六盘山 白桦林 华北落叶松林 枯落物 水文效应


1岁龄滩湖F2代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研究
《饲料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滩湖杂交羊肉品质特性,选择1岁龄滩湖杂交羊F2代与同期滩羊公羊进行屠宰试验,分析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研究表明:1岁龄滩湖F2代宰前活重、头、蹄、皮与同期滩羊差异均不显著(P>0.05);滩湖F2代屠宰率、净肉率与同期滩羊差异不显著(P>0.05);滩湖F2代脂肪含量(GR值)较同期滩羊提高了21.53%,差异不显著(P>0.05),滩湖F2代尾脂显著低于滩羊(P<0.05);滩湖F2代胃净重较滩羊重0.29 kg,小肠长度较滩羊长2.3 m(P>0.05).研究发现,1岁龄时滩湖F2代与滩羊肉品风味没有差异,滩湖F2代较滩羊有较高的可食用部分,对肉质起挥发性作用的物质是氢气、硫化物、乙醇、芳香成分及有机硫化物.


溴氰虫酰胺对枸杞蚜虫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农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10%溴氰虫酰胺OD对枸杞蚜虫的毒力和防效.[方法]采用浸虫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结果] 10%溴氰虫酰胺OD对枸杞蚜虫的LC50值为48.9285 mg/L.田间防效在药后7 d内持续上升,在第1天均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至第7天,50.0 mg/L处理防效达96.74%,与对照药剂5%吡虫啉EC相当;66.7 mg/L处理防效达98.26%,100.0 mg/L处理防效达99.9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防效.[结论] 10%溴氰虫酰胺OD是防治枸杞蚜虫的理想药剂,生产中建议使用剂量50.0~100.0 mg/L为宜.


生物钟对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调控的进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钟是一种控制植物节律性生长发育的内源性系统,可以辅助植物预知周围光照、温度和湿度环境的变化,以其核心振荡器为主要调控元件,通过细胞内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蛋白互作从而形成信号转导通路和反馈调节回路,指导植物作出相应的表型调整,对提高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存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植物在寒冷、干旱、高盐的极端环境下,生物钟关键基因CCA1/LHY、PRRs和GI等参与胁迫应答的调控方式,以及在调控过程中生物钟对脱落酸、乙烯、细胞分裂素和茉莉酸合成及代谢的影响.以植物的基因功能和激素调节为切入点,为运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手段提高植物非生物抗逆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