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水氮运筹对糜子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干旱、半干旱地区糜子水肥关系,并为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依据,以固糜21号为材料,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组合设计,水分设置50%,70%,90%田间持水量,施氮量设置0,0.05,0.10 gN/kg干土(折合纯氮0,75,150 kg/hm~2),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糜子生育后期总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水分利用效率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水氮条件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速度,维持较高的总叶面积,显著提高糜子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促进灌浆后干物质的积累及转运,增加产量;糜子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水分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追施氮量超过75 kg/hm~2后有减小趋势;糜子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生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随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提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拔节期70%田间持水量和追施氮75 kg/hm~2耦合主要通过延缓叶片衰老速度,增强灌浆期功能叶光合输出能力,增加灌浆后干物质的积累量,促进干物质的转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氮素利用效率,从而对糜子产量产生调控作用。试验条件下,W_2N_2(70%田间持水量、追氮75 kg/hm~2)为最优水氮组合。

关键词: 糜子 净光合速率 干物质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定位施肥对旱作土壤团聚体及养分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准确掌握宁南山区旱作土壤团聚体和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当地旱作农田生产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择谷子连作施肥的5个处理,分析对比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中,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3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总体呈缓慢升高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呈现出"S"形曲线变化,不同生育期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变化呈现出双峰值("M"形)曲线.同一处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随着生育期的变化,速效钾含量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经过5年长期试验,各年份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有所升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在不同生育期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长期施肥对于维持土壤肥力、调节土壤团聚体各级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定位施肥 团聚体 养分 有机质 旱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浆大戟毒素对枸杞棉蚜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乳浆大戟毒素对枸杞棉蚜具有触杀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采用有机溶剂超声提取乳浆大戟毒素,并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枸杞棉蚜取食后体内相关解毒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乳浆大戟毒素浓度升高,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降低,表明乳浆大戟毒素对这2种解毒酶具有抑制作用;碱性磷酸酶活性和P450酶含量显著升高,说明乳浆大戟毒素对这2种解毒酶具有诱导作用.乳浆大戟毒素可显著影响昆虫的代谢酶,且其对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毒杀作用有关.为阐明乳浆大戟毒素对枸杞棉蚜致死的作用机制,开发以乳浆大戟为基础的枸杞蚜虫可持续控制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乳浆大戟 毒素提取 枸杞棉蚜 体内解毒酶 活性变化 绿色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包衣尿素用量对旱作区胡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旱作区胡麻生产中种肥无法满足全生育期养分需求,缺乏灌溉条件,无法进行追肥的问题,于2015~2016年,在宁夏彭阳县旱作雨养农业区以硫包衣尿素为供试肥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硫包衣尿素用量对旱地条件下胡麻的营养生长、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了硫包衣尿素不同用量的增产效果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硫包衣尿素能有效促进旱作区胡麻的营养器官生长,有助于干物质累积,显著提高了经济性状指标、籽粒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在干旱年份增幅尤为明显.随着硫包衣尿素用量的增加,胡麻植株的生长量、经济性状指标及籽粒产量也随之增加,两年间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187.5 kg/hm~2的施肥水平,其两年的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籽粒产量平均值均达到最大,分别达到55.98 cm、8.72 g、2.57 g、1 648.64 kg/hm~2,较对照增加13.55%、137.09%、115.07%、32.16%.

关键词: 硫包衣尿素 缓/控释肥 旱作区 胡麻(油用亚麻)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枝条粉复配园艺基质对辣椒育苗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比较枸杞枝条粉复配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辣椒育苗基质配比方案,为枸杞枝条基质的研发、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枸杞枝条粉、珍珠岩和蛭石作为基质材料,共设11个复配处理,以"壮苗二号"育苗基质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复配基质的物理性状及其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和T7处理的成本核算较低,均为450元·m~(-3);添加枸杞枝条粉可降低复配基质的体积质量,提高复配基质的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T6处理辣椒幼苗的长势最强,地上部鲜质量每株达到0.657 g,根系活力达到1.06mg·g~(-1)·h~(-1),MDA质量摩尔浓度比CK降低10.09%,净光合速率为5.45μmol·m~(-2)·s~(-1),较CK提高50.14%;T10茎粗比CK提高4%,壮苗指数比CK提高41.93%,MDA质量摩尔浓度比CK降低6.33%,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569mg·g~(-1)、0.309mg·g~(-1)、0.966mg·g~(-1),净光合速率较CK提高4.68%,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CK分别提高85.45%和41.27%。通过综合性状分析得出:T10处理和T6处理[V(枸杞枝条粉)∶V(珍珠岩)∶V(蛭石)=6∶1∶2和6∶1∶1]的枸杞枝条粉复配基质物理性质和育苗效果较好,较适于作为辣椒穴盘育苗的基质配比方案。

关键词: 农林废弃物 园艺基质 辣椒 育苗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旱兼用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6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冬16号是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选育而成的水旱兼用型冬小麦新品种,2001年以西峰20号为母本,与长6878杂交经多年培育、水旱交替选育而成。2015年7月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宁审麦2015003。1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冬性节水型水地品种,全生育期280~290 d,早中熟,以主茎成穗为主。全株5~6叶。幼苗半匍匐,苗色深绿,根系发达,越冬性较好,一般在90%以上。冬前及冬后苗期生长旺盛,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粗饲料组合的体外发酵效果研究

饲料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粗饲料间的组合效果,将玉米秸秆分别与柠条和苜蓿以70:30、 50:50和30:70比例进行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pH值、氨态氮及各种营养物质的降解率.结果表明,体外发酵48 h,秸秆与柠条70:30比例和秸秆与苜蓿30:70比例产气量最大,分别为89.89 mL和91.79 mL.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浓度秸秆与柠条70:30和秸秆与苜蓿30:70最高,分别为98.98、42.9 mg/L和112.9、49.66 mg/L,且不同组间差异显著(P<0.05);丙酸产量以秸秆与柠条70:30和秸秆与苜蓿30:70最高,分别为29.35 mg/L和34.55 mg/L,且不同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物质降解率秸秆与柠条70:30比例和秸秆与苜蓿30:70比例最大,分别为56.27%和59.59%,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发酵48 h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秸秆与柠条70:30比例和秸秆与苜蓿30:70比例降解率最大,分别为37.05%和42.75%,且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与柠条按70:30和玉米秸秆与苜蓿按30:70组合效果最好.

关键词: 滩羊 粗饲料 降解率 瘤胃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起青海省马铃薯根腐类病害的镰刀菌种类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也是我国青海省主要的经济作物。马铃薯干腐病是镰刀菌根腐类病害中最重要的一种病害,其窖藏期发病率最高可达60%~([2]),根腐类病害已成为限制青海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形态学、EF-1α基因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明确了引起青海省马铃薯根腐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_2代抗病性及分子标记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宁夏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优异资源,以宁春4号、河东乌麦及其杂交F_2代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了群体抗病性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宁春4号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河东乌麦中抗至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_2代分别鉴定出68、54、52个单株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比例依次为20.54%、16.32%、15.71%,其中,50个单株同时抗白粉病和条锈病,44个抗白粉病和叶锈病,32个抗条锈病和叶锈病,29个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_2代群体中检测到239个单株携带Pm16基因,22.59%携带该基因的单株表现田间抗白粉病;202个携带Yr2基因,16.83%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246个携带Lr24,17.07%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148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Yr2,18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Lr24,15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Yr2和Lr24,119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Yr2和Lr24。新开发的6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0个抗病性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涉及2A、5A、3B、5D等4条染色体,加性效应为-0.15~0.08,对表型贡献率为2%~4%,连锁系数(LOD值)最大为10.40,其中,5A、3B和5D染色体存在抗病的QTL富集区。

关键词: 小麦 杂交后代 抗病性 分子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酶活性及油葵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宁夏银北盐碱地区存在的土壤板结、通气性差、结构不良等问题,建立秸秆还田1 a、2 a与未还田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酶活性及油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土壤体积质量,还田2 a处理可降低体积质量6.04%~6.49%,且0~10、10~20、20~3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较CK处理增加15.30%、10.34%、8.84%,0~10 cm土壤紧实度较CK处理降低23.24%;秸秆还田能有效提升土壤脲酶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0~10 cm土层还田2 a处理下脲酶活性较还田1 a与未还田处理分别增加93.79%、59.18%;还田对土壤pH影响不显著,但在控盐、增产方面效果突出,还田2 a处理相比CK处理在整个生育期0~10 cm土层含盐量平均降低24.33%,产量增加20.60%。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体积质量、酶活性与油葵产量达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秸秆还田2 a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土壤体积质量与耕层盐分,且显著提高脲酶与碱性磷酸酶酶活性,从而增加油葵产量。

关键词: 油葵 盐碱地改良 秸秆还田 物理性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