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内蒙古牧区察哈尔羔羊饲粮钙磷适宜水平研究

草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4个不同钙磷水平的饲粮饲喂断奶后察哈尔羔羊,研究钙磷对断奶羔羊生长、钙磷营养消化代谢和排放量、骨骼的影响。选取70日龄健康、体重(16.27±3.33)kg断奶察哈尔羔羊12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4种饲粮,其钙磷含量分别为:Ⅰ组,0.49%、0.28%;Ⅱ组,0.55%、0.32%;Ⅲ组,0.64%、0.47%;Ⅳ组,0.87%、0.70%。饲养试验期65d,其后,每组选6只羔羊(公母各半),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果:1)饲粮钙磷水平对断奶羔羊平均日增重、体尺、干物质采食量和饲粮转化率影响皆不显著(P>0.05);2)血清钙含量Ⅳ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血清碱性磷酸酶Ⅰ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Ⅰ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随饲粮钙磷水平升高羔羊钙磷排放量增加(P<0.05);4)Ⅳ组胫骨灰分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组跖骨灰分含量显著低于Ⅲ、Ⅳ组(P<0.05),胫骨磷含量Ⅳ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5)冬春季节改变羔羊饲喂模式增加了内蒙古地区草原生态系统中钙磷的输入。综上所述,饲粮钙磷水平升高降低了断奶羔羊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了钙磷的排放量,提高了羔羊骨骼钙磷沉积。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钙磷含量分别为0.49%、0.28%,内蒙古地区冬春季断奶羔羊即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

关键词: 牧区 断奶羔羊 钙磷水平 表观消化率 钙磷排放量 骨骼性能

根据萌发率和出苗率筛选高粱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材料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将从全球收集的631份高粱材料进行8℃低温胁迫处理14 d,再统计种子相对萌发率和相对出苗率;再将相对萌发率和相对出苗率都达到一级的49份材料进行6℃低温处理,相对萌发率和相对出苗率都达到一级的材料有6份,随后进行4℃低温处理。结果显示,8℃低温处理对相对出苗率影响较小,但加重了后续筛选工作压力;4℃低温处理对相对萌发率影响较大,大部分材料都不能萌发,筛选条件苛刻且容易遗漏部分优良材料。因此,综合考虑萌发率和出苗率时,初步筛选高粱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材料时选择6℃低温处理14 d较为适宜。

关键词: 高粱 种子萌发 低温胁迫 相对萌发率 相对出苗率 耐低温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用地膜(以下简称地膜)已成为我国干旱、冷凉地区土壤增温、保墒和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为摸清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研究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棉花、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主要覆膜作物分别布置172、99、30、58个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2011—2013年,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山东4省分别针对以上4种作物,设置不同地膜厚度处理,系统分析了地膜厚度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地膜残留强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现用地膜厚度较薄,96.7%的地膜厚度集中在0.004~0.008 mm之间。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但对不同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同;随着地膜厚度增加(0.004~0.012 mm),棉花和玉米产量不断增加,而马铃薯和花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地膜厚度对作物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膜厚度显著影响地膜残留强度(P<0.05),除了马铃薯外,其余作物地膜残留强度和地膜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增加地膜厚度对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增产幅度有限,而在残膜回收的基础上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显著降低地膜残留强度。为应对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问题,建议我国地膜厚度标准提高至0.010~0.012 mm较为适宜。

关键词: 地膜厚度 土壤环境 作物产量 经济效益 残膜

不同产羔数绵羊性腺轴比较转录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通过对巴美肉羊性腺轴进行转录组分析,旨在挖掘影响多羔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分别选取双羔组巴美肉羊5只、单羔组4只,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转录组文库进行测序,然后对得到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27个样品共得到112Gb的有效数据。差异基因分析表明,与单羔组相比,双羔组下丘脑中,上调表达基因111个,下调表达基因106个;垂体组织中,上调表达基因97个,下调表达基因142个;卵巢组织中,上调表达基因182个,下调表达基因67个。功能富集性分析表明,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在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调控排卵及卵泡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不同产羔数巴美肉羊性腺轴比较转录组研究,提供了全部的转录本信息,筛选了影响产羔数的相关功能基因,丰富和补充了绵羊基因组信息,为进一步阐明绵羊繁殖力差异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巴美肉羊 性腺轴 比较转录组

旱作作物垄膜种植增温作用及增产效应研究

土壤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大部分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粮食低产不稳和抗旱减灾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与大兴安岭南麓典型旱作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增温效应及产量形成关系进行了研究,设置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种植方式为对照,分别以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向日葵和传统大面积种植作物玉米为研究材料,总结分析了垄膜种植技术的增温增产作用机理:两种作物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全生育期在株间5 cm、15 cm、25 cm土层与行间5 cm、15 cm土层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0.17~4.39℃与0.26~4.17℃;苗期行间日平均温度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分别高1.71℃、2.43℃,株间日平均温度高3.41℃、3.59℃;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有效积温分别为2178.8℃、2621.4℃,较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174.7℃、217.6℃;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收获时两种作物植株的各项生理指标在各处理中皆为最优;向日葵与玉米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165.5 kg hm~(-2)、13633.5 kg hm~(-2),与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处理对比增产率分别为29.1%、45.9%和29.1%、17.9%。

关键词: 旱作作物 垄膜种植 增温效应 增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与氮累积动态变化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规律,探索合理的施氮肥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0,45,90和135kg N/hm~2)对敖汉苜蓿和公农1号苜蓿氮素累积量、生殖器官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以及种子产量、质量及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结荚率、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种子质量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两个苜蓿品种的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表现不一致。根据两个苜蓿品种需氮规律可得出,在返青期一次性施氮肥不能满足紫花苜蓿的需氮规律。其合理的施肥措施是:敖汉苜蓿在现蕾期追施45kg N/hm~2,开花期不施,结荚期补施90kg N/hm~2;公农1号苜蓿在现蕾期不施肥,开花期追施45kg N/hm~2,结荚期补施45kg N/hm~2。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赤峰地区苜蓿种子生产田的需氮肥规律及适宜施氮量,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氮素 紫花苜蓿 种子产量 氮累积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菜雄性不育系高效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甜菜雄性不育系32467为材料,对无菌苗植株再生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打磨后的种球先熏蒸,再进行消毒处理,可明显降低污染率;诱导丛生芽再生率最高的外植体是叶柄;最优诱导分化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0.7 mg/L NAA+1.2 mg/L KT、MS+0.5 mg/L NAA+0.4 mg/L KT和MS+1.2 mg/L NAA。

关键词: 甜菜 雄性不育系 再生体系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外法评价活性酵母及其发酵饲料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选择7株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编号为XR4、YL5、YN7、XL8、BC、SL、AQ)、5株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编号为SC18、SR12、YJ2、YD6、BY)及1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编号为BR),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其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活性酵母菌株对产气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酵母发酵饲料SC18、XR4、BY、AQ和BC组产气量显著升高(P<0.05),且这5组产气量增长率均优于其对应的活性酵母组(P<0.05)。13株酵母菌中的10株活性酵母及其发酵饲料均能使菌体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大部分活性酵母菌蛋白增长率均高于其对应的发酵饲料(P<0.05)。活性酵母及其发酵饲料对氨态氮含量均未产生明显影响(P>0.05)。活性酵母YD6、BR、SC18、YL5、XR4、SR12、BY、BC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发酵饲料YD6、BR、YJ2、SC18、SR12、SL、YL5、XR4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活性酵母可显著提高菌体蛋白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其中BY、XR4、BC效果更佳;酵母发酵饲料可显著提高产气量、菌体蛋白含量、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其中SC18、BY、BC效果更佳;酵母发酵饲料在增加产气量、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上效果要优于其活性酵母。

关键词: 活性酵母 酵母发酵饲料 体外产气法 瘤胃发酵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信号通路在氧化应激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剂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机体细胞抵制氧化应激损伤和异生物质损伤最为重要的一种防御机制,且该通路与炎性疾病包括癌症、神经变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衰老等密切相关。Nrf2信号的激活可诱导与ARE相关基因的各种解毒酶、抗氧化防御酶和抗氧化蛋白酶的表达的转录调控,且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已成为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和炎性疾病的一个强有力的靶目标。该文重点综述了氧化应激、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在抗氧化应激中的作用及相关的调控剂。

关键词: 氧化应激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调控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炭化条件对黑沙蒿生物炭保水性能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生物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是一种良好的保水材料。为探究沙蒿生物炭保水效果对炭化条件的响应,设置不同的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和升温速率3个炭化条件,对沙蒿进行无氧炭化,研究各种生物炭的吸水和保水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和沙蒿的吸水率均较高,分别为4 246.6~4 803.3g·kg~(-1)和5 340.3g·kg~(-1);600℃的生物炭在去离子水中的保水能力相对较强,其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为0.963 4~0.986 2,且炭化60min时最大,为0.986 2,沙蒿最小,为0.938 1;在沙土中的蒸发速率分别为自然沙的0.955~0.996倍和0.996倍,600℃炭化60min时最小,炭化5min时最大。而升温速率在生物炭的吸水和保水效果中不起决定作用。因此,生物炭的保水性能主要取决于炭化温度和时间,其吸水和保水性能不具有一致性,而在去离子水和沙土中的保水性能具有一致性;600℃炭化60min的生物炭是提高沙土保水性能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 沙蒿 生物炭 炭化条件 吸水率 保水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