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加工工艺对针茅草颗粒营养价值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影响成熟期针茅制粒工艺的3个主要因素(粉碎粒度、颗粒直径、含水量),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制粒条件对针茅草颗粒营养价值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粒条件下针茅草颗粒的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不受粉碎粒度、颗粒直径及含水量的影响;粉碎粒度6mm和含水量16%~20%对针茅草颗粒相对饲用价值和消化能的影响显著高于粉碎粒度8mm和含水量20%~24%条件下制作的针茅草颗粒(P<0.05);直径6mm的RFV值显著(P<0.05)高于颗粒直径为8mm的针茅草颗粒。综合分析表明,粉碎粒度6mm、颗粒直径6mm、含水量16%~20%条件下生产的针茅草颗粒营养价值及体外消化能较理想。


能量水平对妊娠后期绒山羊养分消化率及羔羊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通过为内蒙古白绒山羊妊娠后期母羊提供不同代谢能水平的日粮,研究母羊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初生羔羊发育状况的影响,以及日粮不同能量水平条件下妊娠母羊对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母羊妊娠后期高能日粮和低能日粮对羔羊初生重影响显著,母羊妊娠后期高代谢能(14.3 MJ/kg)可以有效增加羔羊体尺;日粮代谢能水平会显著影响母羊妊娠后期的体增重。本试验中,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4.3 MJ/kg时,内蒙古白绒山羊母羊妊娠后期体增重最大;高的日粮代谢能水平(14.3 MJ/kg)会增加内蒙古白绒山羊妊娠后期母羊日粮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尤其是粗蛋白表观消化率。


向日葵黄萎病菌突变体库的建立及其阳性转化子的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向日葵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致病机理,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带有潮霉素抗性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双元载体转入大丽轮枝菌的分生孢子中并获得阳性转化子,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随机挑取的阳性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粗毒素分泌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800株阳性转化子,随机选取的40株阳性转化子中有2株的菌落只产生白色气生菌丝,不能形成黑色微菌核。与对照相比,40株转化子的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转化子A1生长速度降低最显著,菌落直径仅为3.28 cm,比对照下降了38.92%。40株转化子中有3株的产孢量高于对照,其中转化子A9的产孢量最高,为3.50×10~7个/mL,比对照提高1.10倍;转化子A1的产孢量最低,仅为1.35×10~7个/mL,比对照下降了19.16%。40株转化子中有4株的粗毒素分泌量较对照显著升高,占测定菌株的10%,有24株较对照显著降低,占60%,其余12株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0株转化子中有3株的致病力较对照显著增强,占测定菌株的7.5%;有7株的致病力较对照显著降低,占17.5%;其余30株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饲粮中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比较饲粮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组织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平均体重约为32 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21 mg/kg莫能菌素、4×109CFU/kg地衣芽孢杆菌、3.2×109CFU/kg酿酒酵母菌、1.1 g/kg复合生物制剂(地衣芽孢杆菌≥6×109CFU/g、酿酒酵母菌≥4×109CFU/g、碱性蛋白酶≥1 000 U/g)。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每2 d记录1次采食量,每20 d进行1次称重,当复合生物制剂组羊只的平均体重达到约50 kg时,每组选取10只羊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组织器官重量和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复合生物制剂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和复合生物制剂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地衣芽孢杆菌组、酿酒酵母菌组、复合生物制剂组复胃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生物制剂组复胃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莫能菌素组(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酿酒酵母菌组、复合生物制剂组小肠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莫能菌素组(P<0.05)。3)酿酒酵母菌组肾脏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内脏器官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肉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得出,从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作用效果来看,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复合生物制剂可以替代莫能菌素,地衣芽孢杆菌好于酿酒酵母菌,复合生物制剂最佳。


蒙古羊尾椎数与尾型变异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揭示蒙古羊尾椎数与尾型的变异规律,试验选择内蒙古四子王旗所养殖的蒙古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尾椎数和尾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对蒙古羊尾巴的扫描,将蒙古羊的尾型分为直尾、弯尾和逗号尾三种类型,蒙古羊的尾椎数在7~13个之间,平均为9.78个,整个尾椎长度在18~34 cm之间,平均为24.58 cm;蒙古羊的第一尾椎到第五尾椎的宽度呈递减变化趋势,通过模拟得到尾椎宽度的函数方程为y=-5.884ln x+17.082,根据此数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每个尾椎的宽度。通过对蒙古羊尾型测定得到成年蒙古羊尾长在3.00~20.00 cm之间,平均为11.14 cm,尾宽在3.00~19.00 cm之间,平均为11.26 cm;羔羊尾长在3.50~15.00 cm之间,平均为9.61 cm,尾宽在5.50~15.00 cm之间,平均为9.75 cm,蒙古羊的尾长略小于尾宽。


干旱胁迫对内蒙古草原多根葱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内蒙古草原多根葱抗旱性能,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干旱胁迫对多根葱植物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内蒙古草原3个样地(Ⅰ、Ⅱ、Ⅲ)多根葱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分饱和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呈上升的趋势。多根葱干旱性程度与水分饱和亏、相对电导率、膜脂过氧化作用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保护性酶活性呈负相关。隶属函数法抗旱性综合评价耐旱性强弱顺序为Ⅰ>Ⅲ>Ⅱ。


RACE法扩增梅花鹿β-防御素-1(siBD-1)全长cDNA
《中国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获得梅花鹿β-防御素-1(sika deerβ-defensin-1,siBD-1)cDNA全序列,本试验以梅花鹿舌黏膜组织内提取的总RNA为模板,根据前期已获得的siBD-1cDNA的已知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采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扩增5′-和3′-末端序列,将此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PCR、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长度约为172和299bp的siBD-1cDNA 5′-和3′-末端序列,从而得到418bp的siBD-1c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HM588696.1),其中包含89bp 5′-非翻译区(UTR)、192bp的开放阅读框(ORF)、终止密码子TAA、118bp的3′-UTR和Poly(A)16。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siBD-1cDNA与水牛的肠防御素(BEBD)同源性最高,为90.6%,与牛(EBD、LAP、TAP、BNBD-4)、山羊(GBD-1、GBD-2)、驯鹿(reBD-1)、绵羊(sBD-1、sBD-2)和骆驼(caBD-1)的防御素cDNA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3.2%、83.1%、87.3%、87.0%、87.5%、87.5%、84.4%、79.9%、77.1%和70.5%;与马(hoBD-1)和猪(pBD-1)的同源性较低,为60.3%和72.4%;而与人(hBD-2)的同源性最低,为16.0%。siBD-1成熟肽由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包含9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
关键词: 梅花鹿 5′-RACE 3′-RACE β-防御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