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颗粒碳铵对麦子的肥效及其增产机制

上海农业学报 1996

摘要:针对化肥碳酸氢铵存在易挥发损失等问题,将其与调理剂混合后挤压造粒,制成颗粒状的碳酸氢铵.经上海郊区三种土壤麦田肥效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同时进行的室内模拟试验和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该肥料的增产机理为:经过调制造粒后,使该肥料从速溶速效型变为缓慢释放型,降低了其中氨的挥发速率,从而促使肥料的氮素利用率得以提高,并改善麦子的产量结构.

关键词: 颗粒碳铵;麦子;肥效;增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枯萎病诱导抗性初步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简要报道了利用棉花致病菌菌丝体提取物诱导棉花产生抗枯萎病性。通过诱导物的筛选,发现 Rhizoctonia solani、Colletotrichum gossypii 和 Fusarium moniliforme 可诱导棉苗产生抗枯萎病。在诱导效果上,R.solani 明显比 C.gossypii 和 F.moniliforme 强。此外,由以上3种病原菌菌丝体提取物诱导的抗性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病性逐渐丧失。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 诱导抗性 诱导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种—代番茄浦红8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1996

摘要:通过杂交育种和田间系统选育,育成早熟、含有Tm-2nv抗性基因、座果率高的母本矮粉和生长势强、抗病、果大的父本542,于1984年配制(矮粉×542)Fl。经多年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证实,该杂交种具有抗TMV、中抗CMV、畸形果率和裂果率均较低,较对照品种强力米寿、强丰、中蔬4号、洋杂2号平均增产25.6%等特点,适宜春季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浦红8号番茄;抗病;优质;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早熟晚粳新品种B9038选育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B9038是由花培528/87B1807一代花粉经组织培养选育而成。该品种属早熟晚粳型,在沿江种植作单季稻生育期149~153d,17~17.5张叶,单产7500kg/ha左右;作双晚种植125~130d,15~15.5张叶,单产6000kg/ha左右。中抗白叶枯、稻瘟、白背飞虱,抗褐稻飞虱和稻曲病;米质优

关键词: B9038;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菇V_9等三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食用菌学报 1996

摘要:本文研究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V_9等三个菌株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V_9菌株的菌丝粗壮,生长快,子实休开伞缓慢。对温度、pH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对多种碳源、氮源能较好地利用,是一个活力强、适应性广的优良菌株。

关键词: 草菇 生物学特性 碳源 氮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约化猪场猪病考察报告

养猪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集约化猪场猪病考察报告金柏新(上海市农科院畜牧所试验场201106)笔者在上海一集约化猪场,对该场在高密度饲养,应用系列全价饲料和流水式生产的新格局条件下,猪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考察,现报告于后。1猪场的基本条件和概况1.1该场建于1989年,饲养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BT新剂型在百合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1996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ABT生根粉对百合再生苗具有明显的生根效应.且优于常用NAA和IBA,最适浓度为0.3mg/L,最高生根率达90%.ABT10号对百合苗发根率及根系发育的效应较好.ABT生根粉对试管苗后期出现的衰老症状影响最小.

关键词: 百合;继代苗;ABT生根粉;发根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的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

世界农业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亚洲的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王春萍20世纪60年代,亚洲有的国家发生了一次“绿色革命”。这是以高产品种的集约化栽培以及大量的政府补贴和基础设施投资为基础的。到目前为止,“绿色革命”在保持人均粮食稳定而又有效供应方面取得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有害疣孢霉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食用菌学报 1996

摘要:本文于同一条件下对收集于不同地区的18株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比较。结果表明,江、浙、沪分离得到的有害疣孢霉菌株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症状上都与其它地区的有害疣孢霉菌株存在差异。

关键词: 有害疣孢霉 生物学特性 致病症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春甘蓝新品种“延春”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1996

摘要:利用D1-5-2-5-4和H1-6-1-1-10两个不同球型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作亲本,于1991年育成新的早熟春甘蓝-代杂种“延春”.其具有早熟、丰产、优质、叶球紧实、不易先期抽等优良性状.该品种4月中旬开始采收,单位面积产量可达37500~48000kg/hm2,比原主栽品种“争春”增产10%.适于中国黄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露地越冬栽培.1994年12月通过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成果鉴定.

关键词: 甘蓝;延春;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