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五种酶的活性对香菇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1996
摘要:本文从生化角度研究了F型(形成子实体)和N型(不形成子实体)两类香菇菌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化代谢活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香菇的整个生长过程中,F型菌株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均高于N型菌株,尤其在形成子实体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均呈较大幅度的增加,这种趋势与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幅是一致的,同时F型菌株对培养基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也高于N型菌株,说明在形成子实体的过程中,F型菌株具有比N型菌株相对更强的生化代谢能力;各种与物质降解有关酶的代谢活动在某些环节上受阻或不能有效地表达是N型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的一个重要生理原因。
关键词: 香菇 子实体发育 F型菌株(形成子实体) N型菌株(不形成子实体) 代谢差异


鸡肾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上海农学院学报 》 1996
摘要:从上海地区具有肾变型临床特征的鸡群中分离到3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tiousBronchitisVirus,IBV),分别取名为ST株、SJ株、SC株。3株病毒通过鸡胚2~5代后,引起半数以上的健康鸡胚发育受阻,蜷缩或死亡,并随传代代次增加而强化;分离株对乙醚敏感,无血凝性,56℃作用60min失去对鸡胚的感染力;11日龄鸡胚CEID50为10-5.5~10-6.5;分别用ST、SJ、和SC株的第4代培养物攻击1日龄雏鸡,48~72h出现肾脏肿大,拉白色稀粪等特征性症状,5~7天全部死亡。ST株电镜观察病毒有典型的冠状结构,有纤突。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变型;病毒分离


ABT在非洲菊快速繁殖中的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1996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洲菊生根培养基中,附加ABT0.25~2.00mg·L-1可促进根原基的分化和生长.其中以0.5mg·L-1的效果最好,试管苗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98.9%。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ABT0.2mg·L-1和BA0.1mg·L-1,可使非洲葡芽的增殖和生根同步完成。在非洲菊芽的增殖培养基中,将ABT0.2mg·L-1与BA2.0mg·L-1配合使用,可促进非洲菊不定芽的增殖,其效果与BA+NAA联用相近.优于单独使用BA或BA+IBA联用。
关键词: ABT;非洲菊;快速繁殖


香菇单双核杂交菌株细胞的两种生化指标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1996
摘要: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对香菇单双核杂交菌株进行细胞学分析,以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及酯酶同工酶为指标,对香菇单双核杂交的亲本以及杂交后代进行分析鉴定,认为在所选单双核菌株杂交过程中,单核与双核菌株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单双核杂交技术可作为一种香菇品种改良的方法应用于香菇杂交育种的研究中。


番茄、草莓覆盖涂有除草剂非织造布后残留量的测定
《上海农业学报 》 1996
摘要:试验用3种除草剂以3种不同浓皮分别喷涂在非织造布的一面。将此非织造布的涂药面覆盖在植有番茄、草莓的畦面.待果实成熟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可食部分的除草剂浓度。结果表明:番茄、草莓可食部分的除草剂浓度都小于分析方法的最低测定浓度。
关键词: 除草剂;喷涂;测定;残留


申麦1号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
《上海农业学报 》 1996
摘要:申麦1号是上海市衣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通过抗赤霉病穿梭育种育成的大麦优良品种。自1987年在上海推广以来,由于它稳产高产,越来越受推重。金山县推广10年,其中有7年产量超过4200kg/hm2,上海市跃进农场1996年丰产方产量达到7056.3kg/hm2,1996年该品种以占46.98%的大麦覆盖面积而成为上海地区的主栽品种。本文详尽报道了它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对主要病害的抗性,突出的抗倒性、抗寒和抗旱性以及广泛的适应性。此外,还介绍了对它的合理栽培技术。大麦;申麦1号;抗赤霉病性;高产性;抗倒性;适应性


上海地区不同收获期对甜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上海农业科技 》 1996
摘要:甜玉米是由隐性突变基因纯合而引起的胚乳缺陷,籽粒表面皱缩,发芽能力较差,这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海地区春播玉米籽粒乳熟后期正值高温、台风季节,植株易倒,种子易发霉。所以,尽可能选择适宜的种子收获期,来提高甜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为下一年的高产、稳产打下扎实的基础。有人


有机-无机颗粒肥用于几种蔬菜作物的配方选择和适宜用量
《上海农业学报 》 1996
摘要:利用鸡粪为主体原料配以N、P、K化学肥料和硼、锌、锰等微量元素制成便于贮藏、运输和使用的有机-无机颗粒肥。以黄瓜、甘蓝、西红柿和花椰菜对5种配方进行选择试验,结果确定添加硼元素的配方2有机-无机颗粒肥为蔬菜作物的最佳配方,该有机-无机颗粒肥配方对秋甘蓝、秋黄瓜和冬瓜进行合理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习惯施肥基础上,每公顷施用337.5kg有机-无机颗粒肥为蔬菜作物的经济合理用量,对蔬菜增产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其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硼元素。这与菜区土壤微素调查有效硼含量偏低及施用硼肥对蔬菜有显著增产作用的结论是一致的。
关键词: 有机-无机颗粒肥;蔬菜;配方选择试验;适宜用量试验


用RAPD技术分析软X-射线诱变育成的香粳稻
《上海农业学报 》 1996
摘要:香粳832和申香粳4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顾德法等从武香203经软X-射线辐射的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通过RAPD分析,证明了用软X-射线辐射处理萌动种子后可引起后代基因水平上的变化.
关键词: 香粳稻;软X-射线;辐射育种;RAP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