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菇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热效应
《食用菌学报 》 1996
摘要:本文测定了温度对香菇胞外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木屑基质培养90天的香菇胞外游纸纤维素酶(C_1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_X酶)和半纤维素酶(H_C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是55℃、55~60℃和50℃。在50~55℃条件下保温1小时后,C_1酶和H_C酶活性大幅度下降,而C_x酶活性下降较为缓慢,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本文提出相对活力系数(Relative activity coefficient,RAC)作为表示香菇菌丝生长温度与酶最适作用温度之间关系的一个参数。
关键词: 香菇 菌丝生长温度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相对活力系数


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沪秀青”简介
《上海农业科技 》 1996
摘要:“沪秀青”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甘蓝型低芥酸油菜新品种。该品种自1991年起先后经全国油菜新品种(系)长江下游片区域试验、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等一系列的鉴定,表现高产,适应性较广,耐寒和较耐油菜病毒病、菌核病。


蘑菇栽培种的培养基选优试验
《食用菌 》 1996
摘要:传统的蘑菇栽培种培养基,一般是采用粪草或麦粒。它们的不足之处是:粪草基质费工大,理化性状差;麦粒基质菌龄短,不宜久存。近年来,用棉子壳为主料制蘑菇栽培种,以省工、质优而被广泛推广应用。笔者曾利用生料栽培草菇后的废料(简称废料棉子壳)及一般不被食用菌栽培者所用的松木屑作为蘑菇培养基的主料,做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厚皮甜瓜栽培的关键措施
《中国西瓜甜瓜 》 1996
摘要:近年来厚皮甜瓜在上海地区的栽培日益受到重视,1995年春作面积超过3300hm~2。厚皮甜瓜原产于非洲,性喜高温干燥气候,我国一般只限于西北地区栽培。为适应对外开放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上海从1984年开始引进了一些比较适应本地气候的厚皮甜瓜品种,经摸索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栽培技术,使厚皮甜瓜在上海栽培成功,丰富了本地区的瓜果市场。现介绍几项栽培关键措施供参考。1 选定适宜本地区栽培的品种 引种开发栽培试验表明,从日本进口的伊丽莎白、西薄洛托、古喇叭、夏系网纹瓜等,从台湾农友公司引进的新世纪、玉露、天女等品种,已在上海地区栽培,并能获得较好的质


硅素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率的作用
《上海农业学报 》 1996
摘要:在4份水稻材料的花药培养中,附加不同浓度硅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硅素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每丛试管苗的绿苗数及绿苗移栽成活率。在所设6种处理中,以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中均附加60mg·L-1硅素的处理效果最好,02428,02428/IR36和IR36/02428经该处理以后绿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73.9%、86.6%和79.6%。仅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硅素效果好于仅在诱导培养基中附加硅素处理。硅素对不同材料的作用方式不同,诱导培养基中附加硅素能提高02428/IR36和IR36/02428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却不能提高02428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但在含硅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其分化率较对照显著提高。硅素是影响水稻花培效率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关键词: 硅素;水稻;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区的有害疣孢霉菌株进行遗传分析
《食用菌学报 》 1996
摘要: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23株收集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害疣泡霉(Mycogoneperniciosa)菌株和一株红丝菌疣也霉(M. rosae)菌株进行了遗传差异测定、12个引物扩增出105条痕迹产物,根据这些产物用UPGMA计算机程序分析了南株之间的亲缘关系。UPGMA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江苏叶菌株间的相似性大于90%;中国福建的菌株与所有的国外菌株之间的相似性大于70%;红丝菌疣孢霉归在上海、江苏这一组合.它们的相似性超过50%;而所有菌株间的相似性仅为40%。这意味着上海、江苏的有害疣孢霉菌株与其它地区的有害疣孢霉菌株可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蝴蝶兰和嘉德利亚兰的离体快速繁殖
《上海农业学报 》 1996
摘要:以蝴蝶兰和嘉德利亚兰茎尖腋芽为外植体接种于MS、White、K、T4及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改良MS培养基上,观察其原球茎增殖和幼苗分化生长效果,结果表明,蝴蝶兰和嘉德利亚兰在添加6-BA5mg/L和NAA0.1mg/L的改良MS培养基上原球茎增殖效果最好,分别有50%和80%以上的原球茎表现增殖,原球茎易分化长苗,每个原球茎可分别分化生长1~2个和5~8个幼芽。其它培养基对此两种兰花的原球茎增殖和幼苗分化生长均无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兰属;蝴蝶兰;嘉德利亚兰;快速繁殖


植物抗病毒病基因工程策略
《上海农业学报 》 1996
摘要:病毒病是植物的主要病害,利用基因工程防治病毒病已取得巨大进展.成功的主要策略有;①导入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②利用病毒的复制酶基因,③利用病毒卫星RNA;④利用cRNA或反义RNA技术;⑤利用植物编码的抗病毒基因;③利用抗体如scFV和人体干扰素;⑦利用病毒蛋白.利用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是培育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已构建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首蓿花叶病毒(AMV)、烟草线条病毒(TS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大麦黄矮病毒(BYDV)、黄瓜花叶病毒(CMV)、玉米矮化花叶病毒(MDMV)、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等30多种病毒的转基因植物,部分已进入田间试验和生产应用。
关键词: 植物病毒抗性;基因工程


匍匐茎苗大小及处理日数对一季性草毒低温短日成花诱导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1996
摘要:一季性草莓“丰香”,经过不同时期的低温(10℃)短日(8h)成花诱导,花芽分化时期均获不同程度的促进,但不同大小的匍匐茎苗对低温短日的感受性存在明显差异。短缩茎直径0.5cm以上的中、大苗处理7d后花芽分化诱导成功率为66.67%,处理14d者诱导成功率达100%。短缩茎直径0.5cm以下的小苗感受性明显低弱,处理7d者诱导成功率仅11.11%,诱导成功率为100%时,处理需20d以上。诱导一旦成功,小苗花期前移的幅度更大。在7~21d内,随着处理日数的增加,诱导成功率提高。处理后的镜检结果与处理后田间定植植株的开花趋势一致。一次性诱导对诱导成功植株第2花序的分化未产生影响。诱导成功植株第1花序内的含花数普遍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