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急性操作胁迫对刀鲚应激反应相关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刀鲚应激反应中相关神经内分泌因子作用的分子机理,采用手工捕捉的方式对刀鲚进行了急性操作胁迫。通过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刀鲚应激反应后头肾和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刀鲚胁迫刺激后血浆皮质醇含量极显著性升高,血浆皮质醇浓度平均升高56.48%,头肾皮质醇含量显著性升高,头肾皮质醇浓度平均升高49.68%,表明急性操作胁迫确实引起刀鲚的应激反应。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刀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硬骨鱼紧张肽(UI)、阿黑皮素原(POMC)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上述神经内分泌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CRH基因的表达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OMC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性下降,UI基因的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上述结果显示,皮质醇、CRH、UI和POMC等神经内分泌因子通过鱼类下丘脑—脑垂体—肾间腺轴参与刀鲚应激反应的调节,为进一步了解刀鲚胁迫应答的作用机理,实现对其有效调控打下基础。
关键词: 刀鲚 应激反应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硬骨鱼紧张肽(UI) 阿黑皮素原(POMC) 皮质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椒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变化特征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鱼山渔场-椒江口近海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浮游植物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均是3个季节最高,丰度的高值区位于调查海域的南部,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占绝对优势;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次之,丰度的高值区在大陈岛西南海域,以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海龙箭虫(Sagitta nagae)占优势;秋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最低,丰度分布较为均匀,以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和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占优势。浮游动物丰度调查结果与同时期浮游植物丰度的调查结果相比,3个季节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丰度的高值区并不一致,这是因为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盐和光照,而浮游动物的分布主要是受水团和海流的影响。上述生态特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与椒江口海域的季节性水团变化密切相关,春季以低温低盐性质的沿岸流为主,夏季受高温高盐性质的台湾暖流水影响,水团的转换使调查水域的营养盐、温度、盐度和透明度等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麒麟菜膳食纤维固体饮料制备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麒麟菜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re,SDF)固体饮料的制备工艺。采用感官评定,对原辅料配方进行正交优化实验,并对产品理化、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麒麟菜膳食纤维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麒麟菜SDF55%,木糖醇10%,柠檬酸0.5%,V C0.2%,乳酸钙0.1%,葡萄糖酸亚铁0.1%,CMC-Na 0.1%,麦芽糊精34%,平均感官评分为4.6;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GB 7101《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规定。本研究的麒麟菜膳食纤维固体饮料制备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各项品质指标良好,为麒麟菜膳食纤维功能食品的生产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子小瓜虫HSP70基因ORF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激蛋白(HSP)是生物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重要媒介分子,本试验中克隆了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HSP70(Im HSP70)基因的ORF,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在水温为20、25、30℃的条件下检测了HSP70基因在多子小瓜虫幼虫、滋养体和包囊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m HSP70基因的ORF为1995 bp,预测编码为664 aa;Im HSP70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空间构型包括N端ATPase功能域和C端多肽结合功能域;与其他物种HSP70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Im HSP70与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 HSP70的同源性最高,为78.08%;Im HSP70与分类地位同为纤毛门的螅状独缩虫、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变藓棘毛虫Sterkiella histriomuscorum的HSP70聚在一个分支;3种温度下幼虫的HSP70表达量均最低,20℃和25℃时,HSP70基因在滋养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和包囊(P<0.05),而30℃时,HSP70基因在包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滋养体和幼虫(P<0.05);30℃时HSP70基因在包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25℃(P<0.05)。研究表明,试验所用多子小瓜虫的HSP70基因在30℃时仍大量表达,且能感染试验鱼,推测该虫株为热带型多子小瓜虫,HSP70基因在多子小瓜虫对抗外界高温环境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多子小瓜虫 热激蛋白70(HSP70)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锌-镉还原法测定天然水中硝酸盐的最优测定条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择用锌-镉还原法测定天然水中硝酸盐的适宜条件,对基质盐度、盐分组成、锌片面积、锌卷形状、容器器形、pH等6个影响因素,以及盐分组成与pH和锌片面积与锌卷形状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按照L16(41×212)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6个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基质盐度>盐分组成>锌片面积>pH>容器器形>锌卷形状,其中基质盐度、盐分组成和锌片面积对测定结果影响显著(P<0.05);用锌-镉还原法测定天然水中硝酸盐的最优测定条件为震荡频率210 r/min,还原时间12 min,基质盐度25,在每升试验水中加入0.196 g NaHCO3,锌片面积为5 cm×6 cm,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测定,可得到较高且稳定的还原率,其精密度和回收率均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α-淀粉酶基因5'侧翼序列克隆与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PCR和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获得长度为168 bp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和2 063 bp的5'侧翼序列。将草鱼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与已知几种鱼类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比对,相似度为68%~86%。将草鱼α-淀粉酶基因5'侧翼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其转录起始区域及转录起始位点(TSS);在TSS上游30 bp处有1个TATA-box,-58 bp处有CCAAT-box;在5'侧翼序列中还发现有GATA-1、OCT-1、GR、HNF-3、AP1和SP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草鱼α-淀粉酶基因5'侧翼序列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食性鱼类α-淀粉酶基因侧翼序列的差异、鱼类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功能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草鱼 α-淀粉酶基因 Genome Walking 5'侧翼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DNA标记的长江中游草鱼亲本增殖放流的遗传效果评估
《淡水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亲本增殖放流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影响,对2011和2012年在长江中游增殖放流的4个草鱼亲本群体和当年草鱼早期资源调查的2个野生群体共182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和Cytb基因片段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在2 046 bp的DNA片段中共发现65个多态位点,22个简约信息位点,定义了39个单倍型,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72,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1 00,表明六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且群体间无差异。群体间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FST=0.010 12,P>0.05,差异不显著,表明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分化。混合群体的鉴定分析表明,两个野生群体在混合群体内的比例分别为48.914 5%和27.054 5%。研究结果说明当前增殖放流草鱼亲本对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没有造成影响。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增殖放流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线粒体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饵料培养基对克氏原螯虾池塘浮游藻类及水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合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新型饵料培养基,为开展池塘施肥养殖虾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不同饵料培养基(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鸡粪培养基、鸡粪+猪粪混合培养基)施入克氏原螯虾养殖池塘,每种培养基设两个重复,试验期间以视野法计数浮游藻类,并测定pH、溶解氧(DO)、氨氮、亚硝酸盐、H2S等相关水质化学指标。【结果】与其他池塘相比,施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池塘的蓝藻门和裸藻门种类数明显减少,硅藻门种类数极显著增加并成为优势种群(P<0.01);浮游藻类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也均高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在浮游藻类生物量方面,施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池塘的硅藻门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分别为51.01 mg/L和44.4%,约是其他两种培养基的两倍;而裸藻门和蓝藻门的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在水质化学指标方面,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能稳定水体pH,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和H2S含量。【结论】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可有效抑制有害蓝藻的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并改善水质,在螯虾池塘养殖中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饵料培养基 浮游藻类 多样性 生物量 水质化学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营养成分分析(英文)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的营养水平,评价其作为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对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E、核苷酸和虾青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胶红酵母的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9.2%、1.5%、22.3%和7.9%。共检出16种常见的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77%。检出6种脂肪酸,分别为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0.29%、8.64%、5.41%、35.38%、28.97%和21.31%。β-胡萝卜素、维生素E、核苷酸和虾青素的含量分别为1.40、172.00、170.00、1.00mg/kg。结果表明,胶红酵母的营养价值较高,是较好的饲料原料,可用作鱼粉等蛋白源的替代物,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
关键词: 胶红酵母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β-胡萝卜素 维生素E 核苷酸 虾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