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蜂群优化多核支持向量机的淡水鱼种类识别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准确地进行淡水鱼种类自动识别,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Krawtchouk矩、灰度共生矩阵、蜂群优化多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识别方法。首先获取淡水鱼样本的灰度图像,计算淡水鱼鱼体的长宽比、鱼头鱼尾的Krawtchouk矩不变量形状特征,求得鱼身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将上述形状与纹理特征组合成高维特征向量,并输入到多核LS-SVM,通过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算法对多核LS-SVM中的待定参数进行寻优,ABC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为测试样本的识别精度;最后输出识别精度达到最高时的最优参数。利用该方法对鳊鱼、鳙鱼、鲫鱼、草鱼、青鱼5种淡水鱼进行了分类识别,对鳊鱼、鳙鱼、鲫鱼、草鱼4种鱼识别时,各类鱼的识别精度均达到95.83%以上,对鳊鱼、鳙鱼、鲫鱼、青鱼4种鱼识别时,各类鱼的识别精度均达到91.67%以上,对鳊鱼、鳙鱼、鲫鱼、草鱼和青鱼5种鱼识别时,各类鱼的识别精度均达到83.33%以上;与近年来提出的淡水鱼识别方法、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单核LS-SVM方法相比,该方法的识别精度更高,从而可快速准确地识别淡水鱼的种类,提高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鱼 淡水鱼识别 灰度共生矩阵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人工蜂群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HA功能特性以及抗氧化性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HA是人体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由于DHA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及较强的抗氧化性,DHA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DHA的生理功能及其抗氧化性进行了综述,为将来DHA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CYP4C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海洋与湖沼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及Smart-TM Race技术,首次获得三疣梭子蟹CYP4C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1888bp,编码一个由51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预测分子量大小为59.54kDa,理论等电点为8.08。氨基酸序列中含有CYP基因家族特有的K螺旋保守序列(ExxR)和血红素结合区(FxxGxxxCxG)。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CYP4C基因与岸蟹、凡纳滨对虾、日本沼虾、中国对虾、沟虾、红螯螯虾的同源性分别为88%、72%、66%、59%、60%、59%。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CYP4C在肝胰腺、肌肉、眼柄、鳃和心脏中均有分布,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高盐(45)胁迫后,三疣梭子蟹CYP4C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胁迫48h后表达量达到对照组水平;低盐(11)胁迫条件下,CYP4C的表达水平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从胁迫6h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推测,CYP4C基因参与三疣梭子蟹盐度适应调节,是蜕皮机制的调控因子之一。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CYP4C 基因克隆 表达 盐度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胃肠激素样内分泌细胞在细鳞鲑消化道的定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方法,选择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胃泌素(gastrin,GAS)和P物质(substance P,SP)6种特异性哺乳类胃肠激素抗血清,对不同年龄段(1龄、2龄和3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仅在食管、胃贲门、胃体和胃幽门检出有5-HT、SS和PP阳性细胞的分布(除1龄鱼食道),且这3种内分泌细胞均大量定位于胃部;在前肠、中肠、后肠和直肠中均未检测到这3种内分泌细胞的阳性反应。在3个年龄段的细鳞鲑胃肠各部位均未检测到GAS、GLU和SP阳性细胞。细鳞鲑的5-HT、SS和PP与其他有胃鱼类的内分泌细胞一样,可分为2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这类细胞主要通过腔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释放激素。5-HT、SS和PP这3种细胞在1龄幼鱼消化道内就已经发育成熟,其对胃肠道活动的调节作用已经与成鱼没有差别,细胞的分布密度随着细鳞鲑的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生长阶段细鳞鲑消化道中这6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的发育特征,并阐明了这些胃肠激素细胞在细鳞鲑幼鱼消化道的分布、形态以及生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露寡糖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稚鱼生长、肠道发育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投喂经甘露寡糖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探索其对半滑舌鳎稚鱼(初始体长为1.4 cm左右)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影响。试验设两个处理组(对照组和甘露寡糖组),分别投喂经裂壶藻或甘露寡糖+裂壶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试验进行34 d,每17 d取样1次。结果显示,17 d时甘露寡糖组体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RNA/DNA和protein/DNA的比值在17 d时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4 d时甘露寡糖组的RNA/DNA和protein/DNA比值均大于对照组。甘露寡糖组17 d时淀粉酶比活力和34 d时胰蛋白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甘露寡糖组的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甘露寡糖组的微绒毛长度和皱襞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黏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甘露寡糖可以提高半滑舌鳎稚鱼肠道发育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鳝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抗原性分析,筛选合适的基因片段进行克隆,经RT-PCR扩增得到大小为945bp的片段,经测序鉴定后,将该片段定向亚克隆于pMAL-c2x表达载体中,转化至TB1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经1mmol/L IPTG诱导4h观察到有新的重组蛋白获得了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78.1ku,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42.3%,且具有免疫学活性。进一步纯化和蛋白酶切后,得到单一的雌激素受体α蛋白。以该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在免疫第7周时达到最大滴度1.158±0.232。将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进行黄鳝性腺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其能特异性地与卵巢中的激素受体α反应,在细胞膜上形成褐色沉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澳湾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海洋环境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深澳湾浅海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GB/T28058-2011)对该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深澳湾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分为:食品供给、原材料供给、氧气产生、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和科研服务。2011年深澳湾浅海养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7 959万元,平均单位海域面积的服务价值为598万元/km2。在评估的6项服务中,食品供给4976万元,占总服务价值的62.52%,突显了食品供给为养殖型海湾的主要服务功能。其次为原材料供给(1 933万元)、氧气产生(484万元)、气候调节(249万元)和科研服务(214万元),废弃物处理最低,为103万元。牡蛎和龙须菜所提供的服务价值占总服务价值的79%,表明龙须菜和牡蛎养殖在深澳湾浅海养殖生态系统服务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龙须菜养殖对于维持和提升养殖生态系统的服务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水网箱养殖自动投饵计量装置设计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CSCD
摘要:计量装置是深水网箱养殖自动投饵系统装备中精准投饵的关键。由于不同型号的饲料颗粒密度与体积存在差异,投饵进程中饲料密实度不断变化,导致投饵系统存在计量不准、误差较大的缺点。利用科里奥利力学原理,开发出一种不受饲料特性与重力场变化影响的计量系统装置,进行了装置的整体设计、框架构建,分析了关键参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通过对扭矩与转速的测量与反馈控制,对计量误差进行动态校正,运用PID控制方法实时控制转速,从而精确控制计量给料。该装置能满足颗粒饲料精准计量和定量给料的要求,结构简单,计量精确度可达±1%,量程范围为0~15 t·h-1,适合深水网箱集约化养殖精确投饵操作和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池塘底泥中呋喃西林的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CSCD
摘要:文章研究了池塘底泥中呋喃西林残留量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以V(甲醇)∶V(二氯甲烷)=3∶7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效果较好;比较了振荡提取和超声波辅助加热提取法,后者提取能力较强;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的色谱条件,在C18反相色谱柱上分离,梯度洗脱比等度洗脱能获得更好峰形,分离效果更好。以V(甲醇)∶V(二氯甲烷)=3∶7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波辅助加热法(35 kHz,强度100%,40℃)提取,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检测限达到0.250μg·kg-1。该方法回收率高、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种群资源现状
《淡水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江段,采集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405尾。采用体长股分析法(LCA)对其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估,运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对其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补充年龄(tr)、开捕年龄(tc)及极限年龄(Tmax)分别为1.1a、1.5a及11.7a;种群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及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31/a、0.57/a及0.74/a。当前开发率(Ecur)为0.57,表明该种群已面临较高的捕捞压力。2010年至2011年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年平均资源量及资源尾数分别为0.350×104kg、0.533×106尾,初始资源量及资源尾数分别为0.627×104kg、0.957×106尾。研究表明: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种群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且渔获物以幼鱼为主。建议将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最小可捕规格定为94.43 mm,以保护其资源不被过度开发。
关键词: 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 资源量 长江上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