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虹鳟杀鲑气单胞菌耐药性研究与盐酸多西环素给药方案制定

淡水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制定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病的给药方案,对3株分离自虹鳟的杀鲑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24种抗生素耐药性测定,并对其中4种敏感且批准使用的抗生素进行体外药效学实验,研究20、30、40和60 mg/kg盐酸多西环素在染病虹鳟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3株杀鲑气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林耐药,对盐酸多西环素最敏感,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在2~4μg/mL之间,防耐药突变浓度(MPC)为1μg/mL;恩诺沙星的MIC在0.25~1μg/mL之间,MBC为4μg/mL,MPC为1.5μg/mL;氟苯尼考的MIC为1μg/mL,MBC为8μg/mL,MPC为2μg/mL;硫酸新霉素MIC为4μg/mL,MBC为8μg/mL,MPC为12μg/mL.40 mg/kg剂量单次给药,盐酸多西环素在患病虹鳟血浆中的峰浓度为1.19μg/mL,达峰时间为4 h,且血药浓度维持在MIC以上16 h,可以满足虹鳟杀鲑气单胞菌病治疗需要.60 mg/kg剂量单次给药,盐酸多西环素在患病虹鳟血浆、肌肉、肾脏和肝脏中药物浓度维持在MIC以上的时间分别为23、18、23.5和23.5 h,在患病虹鳟血浆、肾脏和肝脏中药物浓度维持在MPC之上的时间分别为6、23.5和23.5 h,此使用剂量既能达到虹鳟杀鲑气单胞菌治疗作用,又能有效防止产生耐药性.

关键词: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耐药 盐酸多西环素 给药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鲤山湾水生植被修复前后鱼类资源恢复效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湖鲤山湾系太湖青虾、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进一步提升保护区鱼类资源养护与环境修复效果,于2015年在该区域内实施水生植物修复工程,分别于2015年(修复前)和2021年(修复后)对该水域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2种,其中,2015、2021年分别采集27、39种,基于栖息水层、繁殖习性和摄食特征等生态类型划分显示,该区域以栖息于中上层、喜水草上产卵的杂食性鱼类为主,优势类群为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兴凯鱊(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和刀鲚(Coilia nasus)等;修复前后优势种并未发生明显变动,但修复后主要种数量有所增加,如蛇鮈(Saurogobiodabryi)、花■(Hemibarbus maculatus)和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等。研究表明,水生植被修复后,鱼类群落结构趋于稳定,且整体鱼类资源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偏好水草区域生活的鱼类资源量升高,水生植物资源量的恢复对渔业资源养护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鱼类群落 时间格局 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活小龙虾超高压剥壳预处理工艺比较及其对虾仁品质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超高压剥壳预处理工艺对鲜活小龙虾脱壳效果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组合不同压力(150、200、250、300 MPa)和保压时间(1、3、5、7 min)对鲜活小龙虾进行超高压脱壳预处理。脱壳效果评价指标选用脱壳时间和虾肉完整率。品质评价指标选用汁液流失率及可表示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的肌原纤维蛋白含量、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Ca2+-ATPase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超高压处理有助于小龙虾脱壳,小龙虾的脱壳时间随着压力的增大而缩短;除150 MPa、3 min处理组外,其他超高压处理组的虾仁完整率可达100%;适当的压力可以降低小龙虾的汁液流失率,200 MPa、1 min和300 MPa、5 min处理后的小龙虾虾肉汁液流失率,分别为7.25%和9.16%,两者均低于生鲜组。随着压力的增大,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总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下降,表面疏水性及羰基含量上升;300 MPa(1、3、5 min)处理后的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明显。综合分析脱壳效果及蛋白理化特性指标,本研究认为200 MPa、1 min处理能同时实现脱壳效果的提高和虾仁良好品质的保证,适宜于小龙虾的超高压脱壳。本研究结果可为超高压技术应用于小龙虾的生鲜脱壳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鲜活小龙虾 超高压 肌原纤维蛋白 脱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棉籽粉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饲料利用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酵棉籽粉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具有替代饲料鱼粉的潜力。为评估发酵棉籽粉作为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饲料蛋白源的适宜性及适宜替代水平,用发酵棉籽粉分别替代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0%(对照组)、25%、50%、75%和10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质量分数为35%),配制成5种实验饲料,饲喂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2.57±0.25) g]7周,探究了发酵棉籽粉替代鱼粉对幼鱼存活、生长和饲料利用性能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棉籽粉替代组的存活、生长、饲料利用率以及蛋白质、脂肪沉积效率均低于鱼粉对照组,而25%和50%替代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当发酵棉籽粉替代75%~100%鱼粉时,刺激了卵形鲳鲹肝脏的抗氧化系统,使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对照组。此外肝脏HE染色切片显示其细胞空泡化现象加剧,100%替代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降低,肝脏合成蛋白能力可能下降。发酵棉籽粉高水平替代鱼粉会影响卵形鲳鲹的肠道菌群组成,表现为有益菌丰度下降、有害菌丰度上升,从而影响了肠道菌群功能。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鱼体健康,建议卵形鲳鲹饲料中发酵棉籽粉替代鱼粉水平以25%为宜。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发酵棉籽粉 生长 饲料利用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经发酵处理后的饲喂效果,分别用未发酵和发酵饲料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饲养体重为(4.91±0.18)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 8 周,采样分析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肌肉品质、消化力、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发酵饲料水中溶失率显著低于未发酵饲料;②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但对存活率、肝体比、含肉率和体成分无显著影响;③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肌肉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黏性,降低了黏附性;④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及肠道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血清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⑤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肠道绒毛长度和宽度;⑥发酵饲料改善了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结构,显著升高了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同时提高了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表明,饲料经发酵处理后可以有效提高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消化力和抗氧化能力,改善了肠道组织结构,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结构,为克氏原螯虾新型环保饲料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发酵饲料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化建立南极磷虾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以脱脂南极磷虾粉为底物,以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从六种蛋白酶中筛选出制备南极磷虾ACE抑制肽的最佳蛋白酶为碱性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4 h、料液比1:7(g/mL)、加酶量1.6%;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74.37%±0.87%。该ACE抑制肽在温度20~100℃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但在pH<7.0和pH>8.0条件下ACE抑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仍能保持原有活性的86.96%。研究将为南极磷虾蛋白类健康食品和食源性多肽类降压药物的开发提供支撑。

关键词: 南极磷虾 ACE抑制肽 酶解 工艺优化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摄食配合饲料翘嘴鳜胃排空速率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温度对不同规格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摄食配合饲料后胃排空速率(gastric evacuation rate, GER)的影响,设定3种不同养殖温度(18、25、30℃),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分别对两种规格翘嘴鳜(89.50 g±10.21 g和246.65 g±11.34 g)胃排空特征进行分析,共测定饱食后9个不同时间点翘嘴鳜胃含物的水分含量、相对湿质量和相对干质量,并采用3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筛选最佳胃排空模型,以确定养殖翘嘴鳜的最适投喂频率。结果表明:不同养殖温度下,两种规格翘嘴鳜胃含物的水分含量均呈先快速后慢速上升至稳定的趋势,而胃含物的相对干质量则均为持续下降,且下降趋势呈先快速后慢速;同一规格鱼胃含物的相对干质量、相对湿质量与温度呈负相关(18℃组>25℃组>30℃组);不同养殖温度下,除小规格鱼30℃组胃含物排空时间为30 h外,其余各组鱼胃含物接近排空或完全排空时间均为48 h;鱼规格对胃含物的相对干质量和相对湿质量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温度对胃含物水分及相对干质量和相对湿质量也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利用胃含物相对干质量进行胃排空模式拟合效果较好,其中指数模型更适合描述翘嘴鳜的胃排空规律;拟合模型计算显示,在18、25、30℃温度下,小规格鱼80%干质量的胃排空时间分别为17.43、12.70、9.71 h,大规格鱼则分别为20.40、15.74、13.19 h。研究表明,温度与鱼规格影响翘嘴鳜饱食配合饲料后的胃排空时间,胃排空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随鱼规格增大而延长;在实际生产中冬季水温降低,投喂配合饲料的次数应减少至1次/d甚至更低,夏季可适当提高至2~3次/d;相同温度下适当增加小规格鱼投喂次数、减少大规格鱼投喂次数,可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

关键词: 翘嘴鳜 胃排空时间 鱼规格 温度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曝气扰动促进高营养的饲料腐烂液中绿藻生长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饲料腐烂形成的高氮、磷营养盐条件下浮游植物的自发生长,夏季在玻璃温室进行了以鱼类配合饲料腐烂液为营养源的实验.实验设1个对照组和1个处理组,对照组中不曝气,处理组在12 d起进行持续曝气扰动.结果表明,曝气显著提高了水中溶解氧、pH、氧化还原电位、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对照组叶绿素a较低,在第10~17天形成峰值,处理组叶绿素a在第27天达到最高值(1 169.57±1 133.01)μg/L,藻生物量在第25天达到最高值(279.07±339.83)mg/L.第21~31天,处理组中绿藻门的栅藻属(Scenedesmus spp.)为优势种,而对照组中绿藻门的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p.)和绿球藻(Chroococcus sp.)为优势种.在曝气条件下,以鱼类配合饲料腐烂降解形成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3.8~22.1、2.1~16.9 mg/L的高营养水平,出现绿藻门栅藻属优势.

关键词: 藻类水华 蓝藻 绿藻 富营养化 栅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黑翼蚌钩介幼虫在不同规格寄主鱼寄生效果及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紫黑翼蚌(Potamilus alatus)繁殖效率,探讨寄生对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营养指标的影响,实验通过比较钩介幼虫脱落数量,测试了不同规格寄主鱼的寄生效果,分析了寄生对寄主鱼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大规格组每尾鱼脱落数显著高于小规格组(P<0.05),小规格组每千克寄生鱼平均脱落稚贝数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寄生导致肌肉中肌酐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显著降低(P<0.05),血糖、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灰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组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氨基酸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月桂酸(C12:0)和花生一烯酸(C20: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小规格寄主鱼更适合实际生产使用;寄生对淡水石首鱼营养指标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紫黑翼蚌 钩介幼虫 寄生 营养因子 生化指标 淡水石首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赤梢鱼卵巢早期发育与sox3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初步阐明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卵巢发育特征及sox3(sry 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3)基因在其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了拟赤梢鱼卵巢早期发育过程,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该鱼sox3基因c 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sox3基因在拟赤梢鱼不同组织及性腺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拟赤梢鱼卵巢在孵化后45 d分化形成,160 d时由Ⅰ期进入Ⅱ期,孵化后360 d,卵巢仍处于Ⅱ期。拟赤梢鱼sox3基因cDNA全长为1 800 bp(GenBank登录号:MT952206),编码299个氨基酸,存在保守的HMG(histidine, methionine, glycine-rich)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拟赤梢鱼SOX3蛋白与斑马鱼(Danio rerio)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亲缘关系最近。此外,sox3基因在拟赤梢鱼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和眼睛,在精巢和其他组织中微量表达;在性腺分化过程中,sox3基因在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分化性腺和精巢,在卵巢发育阶段表达量不断升高,而在精巢中持续低水平表达。综上,本研究推测sox3基因主要参与拟赤梢鱼卵巢的分化和发育。

关键词: 拟赤梢鱼 卵巢发育 sox3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