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臭氧对水产养殖尾水嗜水气单胞菌的杀灭效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臭氧消毒工艺,优化养殖尾水高效消毒技术,利用臭氧发生器及控制发生时间制备出不同浓度的臭氧水,采用悬液定量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臭氧水在不同胁迫时间下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杀灭效果,并与常见消毒剂过硫酸氢钾进行了灭菌效果比较,同时测试了臭氧处理含菌养殖尾水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当嗜水气单胞菌浓度为6.4×10~5、7.5×10~6、1.5×10~7、3.2×10~8 CFU/mL时,用1.2 mg/L的臭氧水作用2 min时,灭菌率分别为92.66%、84.00%、80.67%、79.58%,作用6 min时灭菌率分别为100%、99.72%、99.96%、99.98%,而用400 mg/L的过硫酸氢钾作用6 min时灭菌率才达到100%;用1.2 mg/L臭氧水对含菌浓度为2.3×10~3、2.7×10~5 CFU/mL的养殖尾水作用6 min,灭菌率皆达到100%。研究表明,臭氧消毒灭菌效率远高于过硫酸氢钾,臭氧水在最佳质量浓度为1.2 mg/L、作用时间为6 min时,能够高效杀灭嗜水气单胞菌,其灭菌率与含菌量、臭氧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关键词: 臭氧消毒 嗜水气单胞菌 养殖尾水 灭菌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黄海春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20年5月利用海洋科学调查船在东海和黄海南部海域(26°30′—35°00′N、120°30′—127°00′E)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虾类群落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虾类29种,隶属于11科19属;优势种为长角赤虾、细螯虾、大管鞭虾、脊腹褐虾、假长缝拟对虾、东海红虾和鹰爪虾,这7个优势种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2.9%,丰度占总丰度的90.8%。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黄海春季虾类群落分为A(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近海组群)、B(东海北部外海组群)和C(东海中部组群)3个组群。单因子相似性分析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显示,A和B、A和C、B和C之间均呈现显著差异,相异性分别为92.2%、95.8%、91.6%。A组群典型种为鹰爪虾、脊腹褐虾、细鳌虾和葛氏长臂虾,B组群典型种为大管鞭虾,C组群典型种为长角赤虾、假长缝拟对虾、东海红虾和高脊管鞭虾。A、B和C组群的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差异显著,且C组群值显著高于A和B;组群间理化因子和底质类型差异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底层温度、底层盐度、水深和底质是影响虾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团特征与底质类型对东海、黄海春季虾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虾类群落 环境因子 东海 黄海 多元统计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条(鱼师)白介素-1β基因克隆及其免疫应答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介素-1β是一种典型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调控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本研究从黄条(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中鉴定到2个白介素-1β分子(分别命名为SaIL-1β1和SaIL-1β2)。SaIL-1β1全长c DNA序列为1 292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28 bp,编码275个氨基酸;SaIL-1β2 cDNA序列为1 337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60 bp,编码319个氨基酸。SaIL-1β1和SaIL-1β2编码的蛋白均含有IL-1保守的结构域和12个β折叠,具有结构上的保守性。组织表达分布显示,SaIL-1β1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脾脏和肝脏次之;而SaIL-1β2在鳃中表达量最高,头肾和脾脏次之。脂多糖(LPS)刺激后,SaIL-1β1和SaIL-1β2在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在头肾中,LPS刺激后6 h,SaIL-1β1急剧上升至对照组的10.03倍(P<0.05),随后逐渐回落,在12、24、48、72 h分别为对照组的7.15、4.09、2.71、3.03倍(P<0.05);在刺激后6 h,SaIL-1β2表达量急剧上升至对照组的11.49倍(P<0.05),最后逐渐回落,48h恢复至正常水平,72h下降至对照组的0.29倍(P<0.05)。脾脏中,LPS刺激后6h,SaIL-1β1表达量急剧上升至对照组的6.59倍(P<0.05),随后逐渐回落;SaIL-1β2转录水平表达模式与SaIL-1β2相似。综上,本研究在黄条(鱼师)中鉴定了2种白介素-1β分子,并探讨了其在免疫应答中的表达规律,为研究白介素-1β分子在黄条(鱼师)抗菌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白介素-1β 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 黄条(鱼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岱瞿族大黄鱼质构特性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分析养殖大黄鱼质构特性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温州不同海域的养殖大黄鱼样品进行肥满度、蛋白质、脂肪、水分、胶原蛋白测定,并进行感官评定和质构剖面分析(textureprofileanalysis,TPA);对结果进行因子和主成分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再以TPA指标为自变量、感官评价指标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感官预测模型。结果 温州不同海域养殖大黄鱼,在肥满度、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质构测定中弹性与咀嚼性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感官评价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TPA指标和感官评价指标各1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2.86%和89.97%。相关性结果表明,感官评价结果与TPA测定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933~0.808,P<0.05),并建立了色泽、滋味、肉纤维和质地与咀嚼性的预测模型和气味与弹性的预测模型。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温州地区养殖大黄鱼品质评价定量指标;大黄鱼感官评价指标受TPA指标中的弹性、咀嚼性影响;本研究的温州大黄鱼感官评价预测模型为大黄鱼品质评价标准体系的科学建立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大黄鱼 品质 质构 感官评价 质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藤峡大坝蓄水对浔江鱼类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年7月至2021年2月对浔江鱼类资源进行调查(每月调查一次),以定制刺网、虾笼和钓钩为主要作业网具,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鱼类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相似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生态网络和零模型等分析方法,探讨广西大藤峡大坝蓄水对浔江鱼类群落的影响.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77种,隶属7目19科63属.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鲤(Cyprinus carpio)、粗唇(危)(Leiocassis crassilabris)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值为 850.59-2347.23,表明它们是浔江优势种.大藤峡大坝蓄水后浔江鱼类群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鱼类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各年度间鱼类群落相似度均大于59.73%,总体呈现出时间相隔越远群落相似性越低的趋势.此外,鱼类种类数由69种下降为51种;(2)河江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鱼类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W值由0.052降至-0.004.此外,基于浔江鱼类所构建的生态网络集散节点数不断减少,结构趋向于简单化,生态网络稳定性减弱;(3)基于时间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种间竞争加剧,时间生态位重叠增幅最大的种对是罗非鱼sp-东方墨头鱼以及卷口鱼-鲫等生态习性相近鱼类.(4)基于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构建的零模型结果揭示了浔江鱼类群落构建取决于环境因素,大坝蓄水后浔江鱼类群落向竞争主导的随机分布发展格局转变.综上所述,大藤峡大坝蓄水对浔江鱼类群落产生较大的影响,亟需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研究为后续浔江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以及大藤峡大坝运行的建议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藤峡 浔江 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 生态网络 时间生态位 零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开口摄食与转食人工配合饲料期消化系统发育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和研究了2~30日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仔鱼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及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1)℃条件下,0~4日龄仔鱼消化道初步分化,为内源性营养期;4~6日龄仔鱼消化道逐渐分化形成食道、胃和肠,胃和肠黏膜褶形成,肝胰脏细胞团出现,仔鱼具备基本摄食能力,进入混合性营养期;10~16日仔鱼消化道和消化腺结构分明,胃、幽门盲囊、肠道紧密排列,肝脏和胰脏独立,进入外源性营养期,此阶段后可逐步转食人工配合饲料。20~30日仔鱼胃腺发达,胃和肠道出现次级黏膜褶,幽门盲囊黏膜褶显著增多、增长,肝脏逐渐出现脂肪积累区,胰脏可见酶原分泌颗粒,肝胰脏组织结构近似成鱼。扫描电镜显示,30日仔鱼胃部内表皮具有丰富的网状黏膜褶,胃小凹间分布着密集的分泌孔;幽门盲囊和肠道内表面结构相似,无固定形态的黏膜褶上布满黏液细胞和分泌孔。20日龄后仔鱼具备转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能力。此外,在仔鱼开口和转食人工配合饲料过程中,部分死亡个体的胃肠组织表现出腔体扩大或皱缩,内表皮无成型的黏膜褶或黏膜层脱落,胃和肠道组织损伤。本研究可为大口黑鲈仔鱼开口和转食人工配合饲料条件的优化提供组织学基础资料。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消化系统 组织学 扫描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形态差异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3种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和比较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及其杂种(Chinemys reevesii♀×Ocadia sinensis♂)F1代养殖群体的体质量(Y)和背甲长(X1)、背甲宽(X2)、壳高(X3)等17个可量性状,研究三者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种龟与母本中华草龟亲缘关系较近,聚成一组,而中华花龟与中华草龟、杂种龟相比,形态差异较大。用逐步判别法构建了3种龟的判别函数,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6.7%、95.0%和88.3%,其综合判别率为93.7%,可用于3种龟的初步形态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3.81%、11.01%、10.25%,及8.13%,累计贡献率达63.20%,其中对3种龟的形态差异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腹甲体型因子。主成分散点图显示,杂种龟与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均有较大的重叠,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区分明显。

关键词: 中华草龟 中华花龟 杂种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养殖系统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鱼体风险评估

环境化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体及养殖鱼体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评估鱼体的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本文以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某水产公司两个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15个站点的水样和不同生长周期的牙鲆、珍珠龙胆石斑鱼(Paralichthys olivace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研究对象,选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分析其中重金属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和砷(As)的含量,并评估鱼体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水体中Cu、Zn含量最大,Pb、Cd含量在9月最高,微滤机净化池水中的Pb含量大,Hg、Cu含量为6月最高,As含量为10月最大,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可能与换水率、季节变化等情况有关.鱼体中牙鲆和珍珠龙胆石斑鱼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Zn>Cu>As>Pb>Cd>Hg,Cu、Zn作为鱼类生长的必要微量元素其含量最大;同一鱼体的重金属含量在不同生长周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类鱼体重金属含量均值差异显著(Hg除外).根据综合污染指数法,鱼体肌肉内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均属于无污染清洁状态,目标危险系数证明其膳食暴露风险都较低.综合表明,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水体和鱼体是安全的,人类食用此系统中的鱼体不会存在相关风险.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重金属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岛海带养殖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科学养鱼 2023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浒苔生物制品对云龙石斑鱼摄食、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浒苔粉(EPM)以及经过酶解工艺加工而成的浒苔酵素(EPH)和浒苔多糖(EPP)对云龙石斑鱼摄食、生长、脂代谢、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7 g左右的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分别饲喂无添加的基础饲料(对照组)及分别添加0.2%的EPH(EPH0.2%组)、0.4%的EPH(EPH0.4%组)、0.03%的EPP(EPP0.03%组)、3.0%的 EPM(EPM3.0%组)、0.1%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0.1%组)和1.0%鱿鱼膏(SP1.0%组)的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63 d.结果表明:1)3种浒苔生物制品都具有诱食作用,且摄食7~10 d后的诱食效果超过DMPT0.1%组.2)3种浒苔生物制品对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依次为EPM3.0%组>EPH0.2%组>EPH0.4%组>EPP0.03%组.3)与对照组相比,EPH0.2%组降低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的效果最为显著(P<0.05),而EPH0.4%组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效果最为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EPH0.2%组和EPH0.4%组分别显著提高了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且3种浒苔生物制品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EPH0.4%组显著提高血清溶菌酶(LZM)活性(P<0.05).5)与对照组相比,EPH0.4%组和EPP0.03%组头肾中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所有浒苔生物制品的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EPH0.2%组头肾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6)攻毒试验后,EPM3.0%组累积死亡率最低为10%,其次为EPH0.4%组,累积死亡率为20%.综上所述,3种浒苔生物制品在对云龙石斑鱼的摄食、生长、降血脂、抗氧化能力、免疫力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通过酶解工艺等对浒苔进一步加工后,可在降低饲料中浒苔使用量的同时,达到或超过传统EPM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 浒苔 酶解工艺 诱食性 生长性能 云龙石斑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