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固氮酶活褐球固氮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增强固氮酶活性以提高现有固氮菌的固氮能力,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诱变技术处理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CICC21686,用乙炔还原法筛选具有高固氮酶活性的突变株28s-20,并观察该突变株酶活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梯度温度和pH培养,探究高酶活突变株的生物学活性;采用盆栽试验,探究突变株对玉米植株干重及全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筛获得突变株28s-20的固氮酶活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01.72%;经5次传代,证实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突变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8℃,培养基初始pH为7.5;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显著增加玉米干重及全氮量,分别提高21.16%和34.36%。诱变高酶活菌株为褐球固氮菌的菌种优化及农业生物固氮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同施肥方案对设施菜田土壤氨挥发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式集气法对各施肥方案的氨挥发进行田间定位监测,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案下设施菜田土壤的氨挥发速率、累积量及番茄产量,以期探明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基本规律和减少氨挥发损失的主要施肥技术,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番茄生育期氨挥发累积量表现为CK>T3>T6>T1>T2>T5>T4.其中,T4处理氨挥发累积量最低为4.29 kg·hm-2,比CK低27.78%;T5、T2、T1、T6、T3处理氨挥发累计量比CK分别降低25.93%、23.10%、22.63%、19.04%、12.08%.基肥、第2次追肥施入7 d内氨挥发累积量合计占全生育期氨挥发总量的54.47%~66.18%,施肥量和温度可能是影响氨挥发的主要原因.番茄产量表现为T6>T2>T5>T3>CK>T1>T4,T6处理产量最高达88 204.04 kg·hm-2,较CK增产38.84%,且氨挥发累计量较小.综合番茄产量及环境效益,该区域推荐的设施番茄施肥方案为T2、T3、T5、T6.减少化肥施用,合理配施有机肥、微生物肥、水溶肥等,可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提高番茄产量,节约施肥成本.
关键词: 设施菜田;氨挥发;番茄;产量


不同破壳率对节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节瓜品种'J-31'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破壳率(25%、50%、75%、100%)对节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对节瓜种子进行破壳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节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节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鲜重、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幼苗的电导率.随着破壳率的增大,其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破壳率50%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大.
关键词: 节瓜;破壳率;发芽;幼苗生长


电子束辐照对沙拉酱微生物及品质的影响
《粮油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对市购沙拉酱用0、1、2 kGy不同剂量进行电子束辐照,研究电子束辐照对沙拉酱的杀菌效果及辐照后常温放置40 d后产品的微生物、色泽、质构、风味、稳定性等指标的变化,为沙拉酱物理冷杀菌的技术可行性和工艺设定提供技术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外源添加致病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拉酱自身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有良好的杀灭效果,1k Gy电子束辐照可降低致病菌3~6个log,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不再检出。室温放置40d后,感官评价发现1 kGy电子束辐照对沙拉酱色泽、体态、香气、滋味无显著影响,电子鼻分析、质构参数及离心解析率也与未辐照处理无明显差别,但2 kGy电子束辐照的滋味评分显著低于未辐照处理和1 kGy辐照处理,质构参数与未辐照处理、1 kGy辐照处理差异显著。电子束辐照可有效控制沙拉酱中致病菌,1 kGy剂量处理对沙拉酱色泽、质构、风味、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可用于沙拉酱杀菌保鲜。
关键词: 沙拉酱 电子束辐照 杀菌 色泽 质构 风味 感官评价


粗毛纤孔菌新品种'沪黄1号'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沪黄1号’是从新疆新和县野生粗毛纤孔菌中系统选育出的新品种。子实体1年生,单生或覆瓦状叠生,直径12cm左右,烘干后变黑;菌盖表面黄褐色,平展至半圆形,被粗毛,边缘钝。接种后菌包培养140 d可进入出菇阶段,20~25 d采收,每袋900 g左右湿料一潮菇平均产量94 g,子实体含水量88%,生物转化率26.11%,子实体总黄酮含量达7.27%,粗多糖含量达3.46%。适宜代料栽培。


以优糖米为原料的初加工产品开发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糖米富含抗性淀粉,是一种新型功能稻米。优糖米饭可以控制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增加饱腹感,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以优糖米为研究对象,对其蒸煮和食味品质进行分析,发现其直链淀粉淀粉含量高,米饭硬度高,黏度小,口感差。为了改善其食味品质,通过控制优糖米的含水量,焙炒制备出优糖米熟粉,并且通过对比研究获得优糖米熟粉的最佳食用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比优糖米焙炒前后的挥发性香味物质,发现优糖米熟粉香味物质明显增加。优糖米熟粉食用方便,不仅具有焙烤的香味,而且其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为20%以上,可作为主要基料进一步开发出低血糖指数加工产品。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胞内区线性B细胞表位最小基序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S蛋白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主要结构蛋白和免疫原性蛋白,在前期的研究中,本课题组在S蛋白的胞内区鉴定到2个包含线性B细胞表位的短肽。【目的】鉴定PEDV S蛋白胞内区线性B细胞表位的最小基序。【方法】原核表达2个短肽的每次后移1个氨基酸的系列8肽,以兔抗S蛋白血清为一抗,通过Western Blot筛选阳性反应8肽,鉴定S蛋白胞内区线性B细胞表位的最小基序。【结果】S蛋白胞内区的2个包含线性B细胞表位的短肽共享一个表位,该表位的最小基序为1371QPYE1374。同源性分析显示该B细胞表位基序为保守性表位。【结论】确定了S蛋白胞内区线性B细胞表位的最小基序为1371QPYE1374;S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有助于提高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蛋白 胞内区 线性B细胞表位 最小基序鉴定


金针菇气生菌丝缺陷型突变株疏水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自动荧光体式显微镜观察3个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气生菌丝缺陷型突变株(UV-70、UV-104和UV-128)的表型,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突变株疏水蛋白基因进行鉴定,并采用转录组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疏水蛋白基因在野生型菌株WT583与突变株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WT583相比,突变株的气生菌丝非常少,基内菌丝致密度无明显差别;表达下调的5个疏水蛋白均属典型Class I疏水蛋白。与WT583相比,转录本MSTRG.8862.1、MSTRG.6832.1、MSTRG.7580.1、MSTRG.8706.1和MSTRG.4710.1在突变株中表达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下调,这可能是造成气生菌丝缺陷的原因。尤其是MSTRG.8862.1,在3个突变株中表达量仅为在WT583中的4.8?、24.0?、6.6?,推测其为主效疏水蛋白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