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宁南山区保护性农业措施对冬小麦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宁南山区冬小麦农田休闲期保护性农业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区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保护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不同时期多个保护性农业试验土壤水分数据比较分析。[结果](1)在干旱的情况下,免耕留茬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土壤表层(0—20cm)含水量。(2)在免耕的情况下,随着秸秆留茬高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呈现增加趋势。(3)在降雨量较大且降雨量具有连续性的情况下,常规耕作处理在土壤表层保蓄了较多的土壤水分(0—20cm),免耕秸秆覆盖处理能够增加土壤20—80cm土壤水分含量。(4)冬小麦休闲期种植豆科作物,降低了土壤水分,其降低幅度与降雨量以及种植密度有关,种植密度越大,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越大。[结论]免耕+留茬耕作措施能够提高冬小麦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含量,覆盖作物降低了休闲期土壤水分含量。

关键词: 保护性农业 冬小麦农田休闲期 土壤水分 覆盖作物 绿肥 宁南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RAP和SSR标记对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掌握宁夏地区主要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了解其遗传背景,明确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马铃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对47份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2种分子标记结果进行比较。12对多态性SRAP标记共检测到180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15个多态性位点,每个SRAP位点的PIC值为0.2~0.43,平均值为0.34;47份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7~0.83。15对多态性SSR标记检测到80条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5.3个多态性位点,每个SSR位点的PIC值为0.37~0.72,平均值为0.51;马铃薯种质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0~0.97。根据系谱资料分析发现,SRAP标记更适用于遗传关系较近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宁夏地区主要的马铃薯品种遗传相似度较低,亲缘关系较远。

关键词: 马铃薯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抗旱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以小麦品种宁春4号和宁春27号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分析△在不灌水(W0)、灌1水(W1)、灌2水(W2)和灌3水(W3)四种水分条件下与其他不同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并定位控制小麦△的QTL位点。结果表明,△在RILs群体中呈双向超亲分离,分布频率表现为正态分布。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值降低,RILs株系间的△变异程度增大,△双向超亲分离的比例增加。四种水分处理下叶片△与千粒重、穗粒重均呈负相关。穗粒重(Y)与△(X1)、叶绿素含量(X2)、千粒重(X3)的回归方程为:Y=0.056-0.110 X1+0.046 X2+0.037 X3,表明在适度干旱条件下低△影响了穗粒重。采用QTL IciMapping 4.0对△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5个QTL,其中位于7B染色体上的有3个,位于5B和3D上的各1个。位于7B染色体上的3个QTL是在W0、W2和W3三种水分条件下分别检测到的,且W0和W3下检测到的2个QTL的标记区间相同(barc267~gwm46),其中Q△-7B.3对△表型的贡献率达到40.3%。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 碳同位素分辨率 遗传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病虫害遥感近地高光谱特征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中宁县规模化枸杞种植区,通过遥感近地高光谱技术,利用光谱辐射仪,对处于盛果期的健康枸杞冠层和感染了木虱、瘿螨、负泥虫、白粉病的染病枸杞冠层进行光谱特征测定。根据光谱反射率测定结果,分析枸杞冠层染病前后的光谱特征及变化规律,筛选枸杞病虫害遥感识别最佳波谱范围及优化组合,得出红边波段(680~760 nm)为枸杞病虫害识别的最敏感波段。基于高光谱变量特征参数和敏感波段光谱反射率参数的计算,研究其与病情指数间的关系,构建枸杞病情指数反演模型,得出以参数R760/R700为变量的模型为枸杞病情指数反演的最佳模型。

关键词: 枸杞病虫害 近地高光谱 光谱反射率 病情指数 敏感波段 反演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转化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农杆菌介导法遗传改良马铃薯的取得的研究进展。从目标基因以及影响马铃薯转化的主要因素(基因型,再生途径,农杆菌菌株,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及抗生素等)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转化效率低、基因沉默、潜在的生态危害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相关的解决途径,为今后马铃薯转基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 农杆菌 遗传转化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农科1号西瓜压砂地种植水肥效应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灌溉定额、施肥量以及水肥交互作用对宁农科1号西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质量含水率在11%以上时,不会出现畸形瓜;补灌定额180~360m3/hm2时,产量趋于线性增长;补灌定额180~360m3/hm2、施有机肥量300~1 500kg/hm2、施油渣量300~900kg/hm2条件下,低水配以中肥、中水配以中肥、高水配以高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宁农科1号 西瓜 压砂地 水肥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及土壤中噻霉酮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小麦及土壤中噻霉酮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为制定小麦中噻霉酮的残留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土壤样品中加入0.02%磷酸溶液后,用乙腈提取;小麦样品用丙酮提取。通过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79.2%~84.4%,相对标准偏差为1.6%~5.1%;小麦中平均回收率为80.6%~86.2%,相对标准偏差为4.7%~6.9%。噻霉酮的最小检出量为4.0×10-6g,噻霉酮在小麦与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均为4.0×10-3mg/kg。[结论]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噻霉酮 小麦 土壤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苜蓿引种试验初报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宁夏中卫市半干旱风沙地区引种的7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根长、鲜根质量、株高、侧枝数、叶茎比、干鲜比、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分析,并建立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叶茎比>根长>侧枝数>鲜根质量>干草产量>鲜草产量>株高>干鲜比。在宁夏中卫市半干旱风沙区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是甘农8号和甘农1号,其鲜草产量分别可达1.991 kg/m2和1.761 kg/m2;而皇后的加权关联度最小,综合生产性能较差,其鲜草产量仅0.475 kg/m2,不适宜作为优良牧草在该地区种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引种 生长状况 综合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茎腐病防治的应用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不同颗粒剂配方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其防效,同时进行多基点田间试验以筛选对茎腐病防效明显并具有增产效应的木霉菌生防颗粒剂。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2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苗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高,为65.57%,3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成株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好,为40.00%;1~4号4种木霉菌颗粒剂均能提高玉米的出苗率、株高、鲜重、干重和根长,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全国10余个综合试验站对1号木霉菌颗粒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较好,均在50%以上,最高可达80%,玉米增产效果在8%以上。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

关键词: 木霉菌 颗粒剂 土传病害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苁蓉人工控制寄生关键技术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人工控制繁殖技术和寄生特性。方法采用人工控制寄生手段,开展肉苁蓉寄主梭梭树龄、寄生接种时间和接种种子量的研究。结果 1年生、2年生、3年生的梭梭植株均能与肉苁蓉形成寄生,2年生梭梭寄生率最高,达到67%,3年生梭梭的肉苁蓉寄生体质量最大,达到14.9 g;在4月下旬、5月中旬、6月上旬、9月中旬进行接种,肉苁蓉与梭梭植株均能形成寄生,4月下旬寄生率最高,达到69%;接种种子量对肉苁蓉寄生率、寄生体数量存在显著影响,0.03 g为适宜的接种量。结论肉苁蓉人工控制寄生技术寄生率高、种子用量少、操作简单,可为肉苁蓉资源保护、高效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肉苁蓉 人工控制 寄生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