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中国近海藻类养殖生态价值评估初探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CSCD

摘要:海藻养殖是我国渔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生态功能。利用造林成本法、工业制氧价格法、生产成本法等方法,对海藻养殖的固碳、释氧、吸收水体营养物质三方面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0-2012年海藻养殖产生的生态价值为6 090 284万元/a。其中,固定CO2生态价值为42 916万元/a,释放O2生态价值为63 389万元/a,吸收N、P元素生态价值为5 983 979万元/a,占总价值比例超过98%。构建了海藻养殖生态价值指数和固碳、释氧生态价值指数与吸收N、P元素生态价值指数两个子指数。加强对海藻养殖生态功能的研究,为海藻养殖生态价值核算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奠定基础。

关键词: 海藻养殖 生态 价值评估 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溶解态无机砷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一种化学形态有变的有毒类金属元素,砷在水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2011年4月、8月、10月和2012年1月航次桑沟湾总溶解态无机砷(TDIAs,[TDIAs]=[As5+]+[As3+])和亚砷酸盐(As3+)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航次中TDIA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3.4~12.4、8.9~16.9、14.7~21.3和13.8~21.9 nmol·L-1,As3+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2.1、0.4~3.8、1.8~4.0和0.3~2.9 nmol·L-1.春、夏季桑沟湾TDIAs的浓度低于秋、冬季,高值出现在湾口和河口区.春、冬季As3+的含量低于夏、秋季,As3+与TDIAs的比值在夏季达到最大值.桑沟湾TDIAs平均浓度为13.9 nmol·L-1±4.7 nmol·L-1,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水质标准.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桑沟湾属于一级水质,这表明桑沟湾未受到明显的人为污染.桑沟湾春、夏季TDIAs的浓度低于与之相邻的爱莲湾和俚岛湾,水文环境和陆源输入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影响桑沟湾TDIAs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河流的输入、与黄海的交换以及生物活动的清除,其中养殖活动的影响尤为显著.养殖生物对砷的富集作用可能会带来潜在的生态危机和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以重视,确保桑沟湾养殖产业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 总溶解态无机砷 形态 分布 季节变化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太平洋公海柔鱼渔场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10年6~9月北太平洋公海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生态环境的调查资料,结合丰度、优势度估算方法以及SUFER应用软件等,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其与海洋环境因子关系及与中心渔场变动关系等作了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浮游植物经初步鉴定有3门28属80种,种类繁多,组成较复杂,其中东部渔场共39种,暖水性种类为24种,亚寒带冷水性种有7种,热带广布性种有4种,温带偏暖性种有2种,其他生态未命种有2种;而西部的传统渔场共62种,西部渔场鉴定的暖水性种类为43种,亚寒带冷水性种有5种,热带广布性种有9种,温带偏暖性种有3种,其他生态未命种有2种。中东部渔场的浮游植物种类明显少于西部渔场,但亚寒带冷水性种比西部渔场多。采样海域跨度大,包括公海柔鱼的东、西部渔场,范围在150°E~170°W、38°N~45°N的北太平洋公海海域,发现浮游植物丰度在2.98×10~3~59.87×10~3 ind/m~3范围内,柔鱼的渔获量出现频率高,在14%以上。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柔鱼渔场 生态类型 北太平洋 海洋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物对罗非鱼耐寒能力及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然低温条件下,研究了尼罗罗非鱼在粗盐及粗盐+碳酸氢钠(小苏打)作用下的耐寒能力及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粗盐组的罗非鱼相对保护率达90%;同一时间,各试验组罗非鱼血清中丙二醛、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差异均极显著;丙二醛和总蛋白水平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而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结果表明,添加粗盐可提高罗非鱼的耐寒能力,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改变,这与低温胁迫能导致罗非鱼昏迷及死亡有关。

关键词: 罗非鱼 耐寒能力 生化指标 低温 药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妨多办几个“清华”“北大”促进地方发展

科技导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区域不平衡的真正问题或者深层问题之一是科技和人才环境的不平衡。这种隐性但不能忽视的因素已经成为导致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共同点。包括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常委、"两院"院士在内的14位专家联合建议,在中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通过超强投资建设一些类似"清华"、"北大"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通过改善当地科技与人才环境,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似刺鳊鮈的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淡水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似刺鳊(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的性腺组织进行周年取样,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似刺鳊卵巢、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和周年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似刺鳊性成熟年龄为1龄,卵巢发育属于部分同步性,一次性产卵类型。产卵时间始于3月底,持续到5月初,在整个生殖周期内,性腺发育分六个时期,雌性全年的成熟系数一般波动在1.01%~16.50%,雄性全年的成熟系数一般波动在0.08%~0.93%。精巢属于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和成熟的精子5个阶段。

关键词: 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卵巢 精巢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黄鳝性激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试验以初始平均体重为(41.2±2.3)g的雌黄鳝和初始体重为(113.5±5.6)g雄黄鳝为研究对象,分别配置含中草药质量浓度为3%、4%、5%的鱼糜饲料,每组设置3个重复,连续投喂31 d(其中前10 d为无中草药的训食阶段,后21 d为添加中草药试验阶段)并进行抽血采样,测定其血清内雌二醇与睾酮的含量,来评价饲料中的中草药浓度对黄鳝性激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摄食不含中草药饲料的亲鱼血液中雌二醇与睾酮的含量显著高于含中草药饲料的亲鱼(P<0.05),并且亲鱼血清内雌二醇与睾酮的含量随着中草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2)从时间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雌鱼血清内的雌二醇含量与雄鱼血清内的睾酮含量,在各个试验组中,都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

关键词: 中草药 黄鳝 雌二醇 睾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饥饿胁迫对刀鲚形体、体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短期饥饿胁迫对刀鲚(Coilia nasus)相关生理学指标的影响,以室内养殖刀鲚为实验对象,研究20 d的短期饥饿对其形体、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组分别在第0、2、5、10、15和20天取样。结果表明,脏体比和肝体比在饥饿的第2天即显著下降(P<0.05),肥满度和体质量在20 d的饥饿期内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刀鲚肌肉粗脂肪在第5天显著下降(P<0.05),下降5.99%,而粗蛋白含量在第15天时才显著降低(P<0.05),水分在整个饥饿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第10天显著上升(P<0.05),粗灰分含量在饥饿期间变化不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胆固醇和皮质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血清甘油三酯和血糖总体呈先急速下降后维持一定水平,其中甘油三酯在饥饿至第2天显著下降(P<0.05),血糖浓度在第5天显著下降(P<0.05)。表明短期饥饿胁迫使刀鲚形体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刀鲚首先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来满足能量供应,再动用蛋白质来维持体内的正常代谢,血液生化指标也发生与饥饿相适应的变化。

关键词: 刀鲚 饥饿 形体 体成分 血液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水面网箱收集养殖废弃物及水处理系统研发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大水面网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中含有大的残余饲料、粪便等固形废弃物,完全排放会造成养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危害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针对上述问题,研发网箱底部废弃物汇集装置,通过气力提升的方法对沉积在网箱底部的废弃物及高浓度尾水进行收集,并结合生态浮床与富氧挂膜工艺对收集的尾水进行生态处理。结果表明:收集的尾水经生态处理后,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分别由450.1、21.350、8.458 mg/L降低至16.2、0.095、0.305 mg/L。研究结果能大幅降低网箱养殖尾水的各项排放指标,实现达标排放,有效降低网箱养殖水域的污染。

关键词: 养殖 废弃物 化学需氧量 网箱 生态浮床 减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StAR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组织的时空表达分析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半滑舌鳎性腺转录组测序获得的StAR基因部分序列,设计RACE引物,克隆了半滑舌鳎StAR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 294 bp,5'端UTR为132 bp,3'端UTR为310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52 bp,共编码283个氨基酸。将半滑舌鳎StAR基因与其他物种StAR基因进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半滑舌鳎StAR与塞内加尔鳎、大口黑鲈、花鲈、金头鲷的同源性都达到了85%,与虹鳟、斜带石斑鱼及日本鳗鲡的同源性分别为81%、83%和76%。雌、雄鱼不同组织StAR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StAR基因在雄鱼性腺中高表达,在雄鱼的肝脏、脑及心脏中表达量较低,而在雄鱼的其他组织中不表达;在雌鱼肠中不表达,在其他组织(卵巢、肝脏、脾脏、脑、垂体、肌肉、心脏、肾脏)中微量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组织与不同时期性腺表达谱表明,雄鱼性腺中StA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雄鱼其他各组织(P<0.05),提示StAR基因对雄鱼精巢发育起重要作用。雄鱼不同时期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StAR基因在66天前的精巢中不表达,在150天时表达量急剧增加,至2龄时表达量最高,3龄时表达量下降,说明该基因在精巢发育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tAR基因主要在雄鱼精巢的精子细胞中表达,而在雌鱼的卵巢中不表达。研究表明,StAR基因在半滑舌鳎精巢发育中发挥作用,且可能在精子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半滑舌鳎 StAR基因 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