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的长江口舌鳎科鱼类系统分类研究

动物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线粒体COⅠ基因在长江口舌鳎科鱼类系统分类及物种鉴定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线粒体COⅠ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GenBank已有序列联合配对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舌鳎科2属9种鱼类39个COⅠ基因片段的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进化研究。采用MEGA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舌鳎科鱼类该片段的平均AT含量高于GC含量,第1密码子位点含量最高(51.8%~57.3%,平均53.8%),第2密码子的含量稳定,均为42.0%,第3密码子变化范围最大(28.1%~37.8%,平均32.4%)。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9种舌鳎科鱼类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91,种内为0.003,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的63.7倍。采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长江口舌鳎科鱼类为明显的单系群,但舌鳎科鱼类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分类划分的亚属并不完全一致,其中须鳎属的日本须鳎(Paraplagusis japonica)与拟舌鳎亚属的宽体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聚为一支。虽然三线舌鳎亚属的种类均可聚为独立的分支,但短吻三线舌鳎(C.abbreviatus)与紫斑舌鳎(C.purpureomaculatus)、长吻红舌鳎(C.lighti)与短吻红舌鳎(C.joyneri),两组间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和0.007,两组物种间均存在同种异名现象。本研究表明,线粒体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除了能筛选出同种异名种类外,还能够对舌鳎科鱼类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线粒体COⅠ基因作为分类条形码是可行的。

关键词: 舌鳎科 COⅠ DNA条形码 分子系统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体内苯并[a]芘的富集动力学

海洋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研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对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的生物富集,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三疣梭子蟹体内BaP的动态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到三疣梭子蟹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富集平衡浓度C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拟合结果得到BaP的各动力学参数分别如下:K1为14.67~26.08、K2为0.09~0.14、CAmax为9.31~73.35、BCF为163.00~196.29、B1/2为4.95~7.70 d。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在BaP暴露条件下三疣梭子蟹对BaP的生物富集数据符合双箱动力学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比较结果得出:三疣梭子蟹对不同浓度的BaP吸收速率常数K1及生物富集系数BCF基本随外界水体中暴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排出速率常数K2与外界水体暴露浓度无明显关系;理论平衡条件下生物体内BaP含量CAmax随着外界水体中BaP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基本成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BaP暴露条件下双箱动力学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应用于三疣梭子蟹的富集动力学研究的。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苯并[a]芘 富集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体长-体重关系幂指数与产卵群体空间分布相关性研究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类产卵群体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渔业领域关注的热点,对鱼类的产卵期、产卵场的研究是鱼类生态习性研究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前期研究证实鱼类体长-体重关系幂指数可以指示鱼类产卵期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4个季节的东海大面积调查数据,尝试利用同一时间点上的各个调查点幂指数信息来分析鱼类产卵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成熟产卵个体仅在春季出现,而未成熟产卵个体4季均有分布,以此推测小黄鱼存在"跳过产卵"现象。另外发现,单靠幂指数大小,不能区分各个产卵成熟阶段,也不能区分产卵个体与非产卵个体;而怀卵个体出现站点的幂指数平均值偏低于匀速生长,空间上也具有类似特征,即幂指数相对低的地方一般对应怀卵个体相对集中的水域。本文依据幂指数分布,推断小黄鱼成熟产卵群体有3块相对集中水域,即舟山渔场近海、济州岛西南侧和江外与舟外渔场临近水域。

关键词: 体长 体重 幂指数 小黄鱼 产卵群体 空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活品底播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感官评价描述词的建立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建立感官分析描述词以便能够客观评价活品底播虾夷扇贝的风味品质。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从90名参与者中选出49名候选评价员;再通过测定舌部菌状乳突数量、基本味识别能力、觉察阈以及识别阈等,最终成立9人评价小组。感官评价6个不同的活品虾夷扇贝样本,征集得到101个描述词,通过统计分析筛选描述词并设立参比物参照,最后确定32个活品虾夷扇贝感官描述词。设置不同条件下的活品虾夷扇贝贮藏模式,通过每日跟踪分析以验证描述词,经主成分分析发现,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8%,贮藏0~1d时,活品虾夷扇贝的风味特征集中表现为鲜和甜,区分样品感官差异的风味特征为后味(AT-鲜味、AT-甜味、AT-海鲜味)和滋味(T-鲜味);而在贮藏后期,其风味趋于平淡且与滋味(T-苦味)具有某种关联。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感官评价 感官描述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快速测定技术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快速测定方法。沉积物样品采用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超声提取,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后,在充满氧气的燃烧瓶中燃烧,使多溴联苯醚分解成溴离子,采用溴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十溴联苯醚在加标浓度为100-5000μg/kg时,方法回收率为70.27%-97.49%,相对标准偏差RSD<15%,方法定量限为100μg/kg。

关键词: 沉积物 十溴联苯醚 溴离子选择电极 快速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减菌化处理罗非鱼片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经臭氧处理后罗非鱼片产品的安全性,本研究分别采用SD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与KM小鼠遗传毒性实验来研究经臭氧处理后罗非鱼片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结果显示:臭氧处理后的罗非鱼片对SD大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15 g/kg;无论有无S9代谢活化系统,罗非鱼片5个剂量组TA97、TA98、TA100、TA102菌株的回变菌落数最大值为(156±10)个/皿,均未超过阳性对照组TA97、TA98、TA100、TA102菌株回变菌落数最小值[(1 773±83)个/皿]的2倍,重复实验结果一致;罗非鱼片高、中、低剂量小鼠的骨髓微核率分别为(0.40‰±0.88‰)(♀)/(0.40‰±0.83‰)(♂)、(0.60‰±0.89‰)(♀)/(0.80‰±1.29‰)(♂)与(0.80‰±1.09‰)(♀)/(0.60‰±0.89‰)(♂),与溶剂对照组微核率(1.20‰±1.29‰)(♀)/(0.40‰±0.89‰)(♂)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罗非鱼片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睾丸染色体总畸变率分别为0.2%、0.2%和0.1%,与溶剂对照组总畸变率0.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Ames实验、KM小鼠骨髓微核实验及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经4.5 g/mL臭氧水处理30 min后的罗非鱼片毒性分级为无毒且无遗传毒性。

关键词: 罗非鱼片 臭氧减菌化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镜鲤多家系体长和体质量QTL定位分析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服单个家系数量性状位点(QTL)检测效率低、假阳性高等缺点,实验利用250对微卫星(SSR)标记对镜鲤8个全同胞家系的522尾子代进行基因组扫描,采用半同胞家系的分析策略对镜鲤体长(SL)和体质量(BW)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父系的QTL分析,共检测到4个QTL区间,其中,3个体长的QTL中,1个为95%基因组水平(genome-wide)显著性,位于LG24,可解释表型变异率为20.3%;其余2个均为95%染色体水平(chromosome-wide)显著性,分别位于LG6和LG30,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分别为11.9%和11.6%。1个体质量的QTL达到99%基因组水平,位于LG24,可解释表型变异率达到38.3%,且与体长QTL区间重叠。基于母系的QTL分析,共检测到8个QTL区间,其中,5个体长的QTL中,1个为99%染色体水平,位于LG8,可解释表型变异率为16.6%;其余4个均为95%染色体水平,分别位于LG24、LG30、LG31和LG45,可解释表型变异率为9.6%~14.2%,且位于LG24和LG30上的QTL为父母本共有;3个体质量的QTL均与体长QTL区间重叠,1个为95%染色体水平,位于LG24,其余2个均为99%染色体水平,位于LG30和LG45,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分别为14.1%和13.6%。进一步分析发现,位于LG24上的体长和体质量QTL区间重叠且均为父母本共有,体质量的3个QTL均与体长QTL存在重叠区域且呈现成簇分布的特点。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鲤分子育种提供更可靠的标记,而且为家系和品种间QTL变异规律的探索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镜鲤 多家系 体长 体质量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营养素配比对点篮子鱼幼鱼生长及肌肉组成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金字塔"设计法,用蛋白质、脂肪、糖作为饲料组成变量配制21组饲料,对不同配比饲料影响平均体重(6.43±0.17)g的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的生长效果进行研究,确定点篮子鱼幼鱼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最佳拟合比例。各试验组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的范围分别设为27%~45%、3%~18%和15%~24%,实验共持续56 d。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鱼体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影响最大,脂肪水平的降低对鱼体生长有利,糖水平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较小。低蛋白水平下,即饲料蛋白质水平低于40.38%时,饲料中脂肪水平和糖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均不利于鱼体的生长;蛋白质水平高于43.75%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饲料不能明显提高鱼体生长性能。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为40.38%~42.49%、脂肪水平为6.33%~7.87%、糖水平为19.52%~21.14%时,鱼体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最为理想。肌肉测定结果表明,点篮子鱼这种杂食性鱼类,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大于38.44%时,蛋白质就能在点篮子鱼肌肉中较好地沉积,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饲料不会显著提高肌肉中蛋白质的沉积,却会使脂肪和糖原的沉积量增加。综合点篮子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组成的研究结果,确定点篮子鱼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最佳拟合比例为42.49%、6.33%和21.14%。

关键词: 点篮子鱼幼鱼 饲料 蛋白质 脂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防控水产养殖中蓝藻水华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蓝藻暴发是水产养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蓝藻水华的成因、危害以及主要的防控措施。采用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进行生态防控是治理蓝藻水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介绍了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的应用以及在藻类调控方面的作用方式和机制,并对其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和修复水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做出展望。

关键词: 蓝藻 铜绿微囊藻 芽孢杆菌 生态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鲤和黑龙江野鲤自交以及正反交子代生长比较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建鲤和黑龙江野鲤为亲本,建立黑龙江野鲤自交群体(HH)、建鲤自交群体(JJ)、黑龙江野鲤♀×建鲤♂群体(HJ)以及建鲤♀×黑龙江野鲤♂群体(JH)。于养殖198 d和588 d时测量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4个生长参数。对生长性状、增重率、肥满度以及生长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交配组合在这些指标上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养殖198 d和588 d时,4个群体体重和体长大小顺序均为JH>HH>HJ>JJ。4个群体的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均随养殖时间而减小。4个群体中,HJ在不同养殖时间内,特定增重率均为最大,JJ群体均为最小;而JH在不同养殖时间内,绝对增重率均为最大,198 d时JJ群体最小,588 d时HH群体最小,说明杂种群体生长性能优于自交群体。在不同的养殖时间内,JJ群体的肥满度均大于其他群体,随养殖时间增加,HH、JJ及HJ群体肥满度不断增大,而JH群体恰恰相反。4个群体的生长指数随养殖时间而增大,并均以JH群体生长指数最大。杂种优势分析表明,HJ群体体型介于黑龙江野鲤和建鲤中间,并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体型逐渐接近黑龙江野鲤。JH群体在养殖第588天时体高和体厚超黑龙江野鲤杂种优势出现了负值,其余数值均为正值,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不同养殖时间,4个群体588 d与198 d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JH群体558 d体长和198 d体长、558 d体高和198 d体高;HH群体558 d体厚和198 d体厚间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关键词: 建鲤 黑龙江野鲤 生长参数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