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砗磲研究现状及在我国南海开展养殖的前景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海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菲律宾等太平洋岛屿国家集中开展了砗磲增养殖及与之相关的生理、生态和经济学等基础研究。砗磲通过与其共生的虫黄藻获得营养,这一特性使得砗磲生长速度极快。砗磲的单位面积保有量可达400t·hm-2,使得它们在热带珊瑚礁海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养殖意义。不仅如此,砗磲在其生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珊瑚礁修复价值以及碳汇渔业价值对于海洋开发和保护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南海拥有环境优越的广阔热带海域,可开展砗磲养殖的面积达3000km2以上。结合以上认识,作者认为砗磲养殖具有形成热带海洋贝类养殖重大产业的潜力,可以为我国南海珊瑚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提供支撑。

关键词: 砗磲 增养殖 南海 珊瑚礁保护 碳汇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制山女鳟源水霉菌菌丝及游动孢子生长的药物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研究了药物对山女鳟水霉病病原的抑制及杀灭效果,即中草药抑制水霉菌丝生长和抗水霉制剂抑制孢子的生长。实验选用过氧化氢、甲醛等6种常用抗水霉制剂及地肤子、蛇床子等16种中草药单方和2种复方(T1、T2)分别采用孢子计数法和琼脂平板扩散法对水霉游动孢子及菌丝的体外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过氧化氢和甲醛抑孢子的效果优于孔雀石绿,而检科Ⅰ号、亚硝酸钠和过氧乙酸的抑制效果不及孔雀石绿。石榴皮和复方T1能有效抑制菌株SN的菌丝生长;地肤子、肉桂、柠檬、苦参、大蒜、黄精、茴香和菖蒲对菌株几乎无抑菌作用;黄芩、虎杖、金银花、苦楝皮、复方T2、蛇床子、土槿皮和大黄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实验为合理的筛选有效抑山女鳟水霉菌药物及制定科学有效地抗霉剂使用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山女鳟 水霉菌 中草药 抗水霉制剂 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10年间广东省3个典型海湾海岸线变迁的遥感分析

海洋湖沼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汕头湾、大亚湾和湛江湾是分别位于粤东、珠江口和粤西沿海的3个重要海湾,分析它们近10 a来的海岸线变迁情况,可以为广东省现阶段海岸带开发管理和整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本文采用Landsat卫星数据,在Arcgis平台下,根据不同岸相类型的图像特征,通过人工解译方法提取岸线,利用叠加分析方法分析近10 a来3个海湾的海岸线变迁情况。结果表明:近10 a来,汕头湾、大亚湾和湛江湾分别有约5 680 m、16 100 m和22 440 m长的海岸线发生变迁,分别占广东省海岸线总长的0.67%、0.48%和0.17%,其中,有31 840 m的海岸线被用于工业和城镇建设,有8040 m的海岸线由于围海养殖活动发生变迁,3个海湾的海岸线平均向海最大推进距离约为397 m、792 m和535 m。可见,近10 a来广东省海岸带变迁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关键词: 广东 海岸线 遥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山港特定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物种年际及季节变化

海洋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88及1992年浮游动物月度海上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2000和2007-2009年已报道的浮游动物调查结果,研究了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长期变化。分析发现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从1988年至1992及2000年表现出下降的年际变化,其生物量的峰值模式呈由冬季向夏春季的转变趋势;桡足类的生物量和丰度在1988年和2007-2009年间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但生物量峰值发生了由冬季向夏春季的转变;冬春季典型优势种墨氏胸刺水蚤(Centropages mcmurrichi)的优势地位表现不稳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桡足类 年际变化 季节变化 象山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方式、光照强度对哲罗鱼稚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养殖方式、光照强度对哲罗鱼稚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方式实验中,哲罗鱼稚鱼体长、体质量均以室内静水组为最高,室内流水组其次,室外流水组最低。存活率以室内流水组为最高,室外流水组次之,室内静水组最低。统计分析表明养殖方式对哲罗鱼稚鱼终末体长、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生长参数以及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光照实验中,哲罗鱼稚鱼的存活率、体长、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体长生长参数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在哲罗鱼稚鱼室内培育阶段,适当地增加部分光照有利于其存活、摄食与生长。本研究结果为哲罗鱼高效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哲罗鱼 养殖方式 光照强度 特定生长率 生长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水河中华倒刺鲃的形态分化及Cytb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淡水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9月调查发现,在赤水河干流中的雌性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群体中存在2种形态类型,按照体长比体高的形态学性状区分,分别为高背型(2.68~2.92)和低背型(3.19~3.58)。形态学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在可数性状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在体长/体高等7个可比性状上二者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另外在体长/1-4等4个比例性状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背型比低背型具有明显的体型优势。生长特性分析表明,在相同体长或年龄的雌性群体中,高背型的平均体质量约为低背型的1.1~1.4倍,而表现出更为优越的生长性能。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群体各自独享1个单倍型(分别为HD和LD),为2个不同的遗传谱系类群,遗传分化仅为0.005,远低于属内种间的0.020~0.045,两者尚属群体内变异;在分子系统关系中,高背型和低背型与长江干流泸州江段的单倍型(LZ)共享并聚为单系,推测赤水河中华倒刺鲃源自长江干流。与国内其他地方群体或品种比较表明,赤水河2种类型雌性中华倒刺鲃,特别是高背型具有更为突出的生长优势,可作为优良的开发养殖品种和更具潜力的鱼类育种材料。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赤水河 形态性状 生长特性 Cytb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脉冲放电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神经网络模型

高电压技术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研究了基于针-板式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土壤中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PNP)的实验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twork,BPNN)和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s,WNN)模型研究了电气参数(峰值电压、放电频率)、理化参数(初始质量分数、水的质量分数、空气体积流量、处理时间、pH值)和结构参数(电极间距)对土壤中PNP降解率的影响。建立的WNN模型(结构8-5-1)和BPNN模型(结构8-4-1)经结构、精度(调整的判定系数2aR>0.96)和实验验证能较好地预测该体系中各参数(峰值电压、放电频率、空气体积流量等)对PNP降解率的影响趋势,且BPNN模型较WNN模型预测的实验结果更符合脉冲放电降解实验的自然规律。结果表明,较佳的峰值电压(21.6 kV)、放电频率(70 Hz)和空气体积流量(0.4 L/min)可获得较好的PNP降解率。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PNP污染土壤 降解率 峰值电压 放电频率 空气体积流量 BPNN模型 WNN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萘威暴露对雄性罗非鱼血清中内分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室条件下,尼罗罗非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萘威(0.16、0.8、2 mg·L-1)下29 d,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变化,探讨甲萘威对尼罗罗非鱼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0.16、0.8、2 mg·L-1甲萘威暴露下的LH、FSH、T3、T4水平均随暴露时间增加不断升高,其中:10~19 d内上升幅度小,20~29 d内上升幅度较大,在实验第29d,LH、FSH、T3、T4水平均达到暴露以来的最大值。研究表明,从甲萘威对鱼体存在10d的短期积累效应来看,0.8 mg·L-1的甲萘威具有最强的内分泌干扰能力,此浓度下的LH、FSH、T3、T4水平在暴露第10 d均高于其他两个浓度组;从29 d的长期积累效应来看,2 mg·L-1浓度组的各激素水平上升幅度最大。

关键词: 甲萘威 罗非鱼 内分泌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稻田农药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淡水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静态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四种稻田杀虫剂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对体重为(34.43±7.04)g克氏原螯虾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 LC50)分别为65.07、42.16、0.71、1.23mg/L,48 h半致死浓度(48 h LC50)分别为35.75、33.49、0.59、0.84 mg/L;96 h半致死浓度(96h LC50)分别为12.54、18.83、0.45、0.37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3.24、6.34、0.122、0.117 mg/L。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敌百虫和稻瘟灵对克氏原螯虾中毒,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对其高毒。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杀虫剂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mtDNA COⅠ序列的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技术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北方亚种(21尾)和佛罗里达亚种(19尾)的mtDNA COⅠ区段进行扩增,得到约1400 bp的扩增片段,经测序获得了碱基排列顺序清晰的1337 bp片段。北方亚种个体间没有变异,只检测到1种单倍型,与GenBank中大口黑鲈全序列(DQ536425)中的COⅠ区段相应部位比对,有5个碱基出现置换;佛罗里达亚种检测到5种单倍型,19个个体与本研究中的北方亚种比对,有41个碱基出现完全置换。将6种单倍型的序列提交GenBank后获得序列号为KF176376~KF176381,运用Mega 4.0软件计算两个亚种的碱基组成和碱基差异,北方亚种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性(k)均为0,佛罗里达亚种的H、Pi、k分别为0.784、0.003 42和4.573,两个亚种平均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为0.0351。研究表明,大口黑鲈佛罗里达亚种mtDNA COⅠ区段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北方亚种,该序列可作为鉴别两个亚种的DNA条形码。

关键词: 大口黑鲈 COⅠ序列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NJ系统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