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料中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100 IU/g的维生素A(视黄醇乙酸酯形式)配制成Ac、Al和Ah 3种试验饲料饲喂3龄半滑舌鳎亲鱼[雌性(1.58±0.18)kg/尾、雄性(0.20±0.05)kg/尾]70 d,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的VA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l组和Ah组雌鱼性腺成熟率均要高于Ac组;相对产卵量Al组最高,Ac组最低;Al和Ah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显著高于Ac组(P<0.05);Al组的卵上浮率、初孵仔鱼长度、仔鱼的成活率和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均显著高于Ac组和Ah组(P<0.05);随饲料中VA的增加仔鱼畸形率虽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卵巢、肝脏和卵子中VA的含量和血清中SOD的活性均随饲料中VA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此外,Al组和Ah组卵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卵子脂肪酸中n-3HUFA、n-6PUFA和PUFA的含量均要高于Ac组。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量VA可促进半滑舌鳎亲鱼性腺的发育,提高产卵量,改进卵子和仔鱼的质量;本研究中Al组(20 IU/g)亲鱼的繁殖性能要优于Ac组(0 IU/g)和Ah组(100 IU/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室内刺参育苗池中新发现的一种敌害生物——日本毛壶
《海洋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育苗池内PVC波纹板上新发现一种敌害生物——日本毛壶(Grantia nipponica),外观白色管状,体基端呈树枝状,中部膨大,表面遍生毛状骨针,活体长8~30 mm,宽2~6 mm。体表骨针为二辐骨针(diactine)和三辐骨针(trciactine),其中三辐骨针(trciactine)中包含了等角骨针(regular spicule)、羽状骨针(sagtittal spicule)和类羽状骨针(parasagittal spicule),二辐骨针的长度大约为80~800μm,三辐骨针的长度为30~350μm。毛壶大量繁殖的密度可达到0.144个/cm2。可从养殖用水过滤、饵料消毒和附着基及时清洗几个方面入手控制毛壶的过度增殖。
关键词: 海参 日本毛壶(Grantia nipponica) 形态学 组织学 分类 敌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石油烃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环境化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1—2009及2013年的10年间5、8月份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水体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污染来源,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调查海域石油烃范围为0—0.41 mg·L-1,平均浓度为0.08 mg·L-1,各年际间石油烃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水体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河口水动力稀释、颗粒悬浮物的吸附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近岸海域和远岸海域两部分,聚类分析、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锦鲤疱疹病毒的植物药物筛选及其效果比较
《淡水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和活细胞染色法(MTS),研究了银黄等几种天然植物药物在细胞培养模型(体外培养的锦鲤鳍条细胞)上抑制锦鲤疱疹病毒(KHV)复制的效果。药物安全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银黄、黄芪多糖、板蓝根、炎琥宁以及穿心莲对锦鲤鳍条组织细胞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5.63、2.5、31.25、31.25 mg/mL和6.25 mg/mL。在先给药后感染试验组,银黄、黄芪多糖、板蓝根和炎琥宁的浓度分别为安全浓度时,对KHV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治疗指数分别为22.88±3.26、21.07±4.86、24.76±3.24和18.20±2.78;穿心莲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不明显。在先感染后给药试验组,银黄、板蓝根和炎琥宁浓度分别在安全浓度时,对KHV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治疗指数分别为33.21±7.71、21.99±3.12和15.91±3.23。使用天然植物药物处理病毒后再感染细胞,仅观察到板蓝根在浓度为31.25 mg/mL体外对KHV有较弱的直接杀灭作用,治疗指数为5.7±1.62,而银黄、黄芪多糖、穿心莲和炎琥宁没有直接杀灭KHV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鸢乌贼水声学测量和评估相关技术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双频(38 k Hz、120 k Hz)Simrad EK60和频率分别为70 k Hz和120 k Hz的2部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3年获得的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声学调查资料,对鸢乌贼的目标强度(TS)和空间分布、浮游动物的干扰、频差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灯光罩网取样对鸢乌贼TS进行现场测量是可行途径;自然条件下鸢乌贼声学映像不明显,光诱条件下鸢乌贼开始聚集,22:00前主要分布于10~50 m和55~80 m水层,22:00后主要分布于10~35 m、50~75 m和115~155 m水层;浮游动物和深海鱼类是鸢乌贼声学探测的重要干扰,尤其是夜间,设置积分阈要考虑不同时间段的影响;频差技术是鸢乌贼声学映像鉴别的重要方法,应深入研究。
关键词: 鸢乌贼 南海 渔业声学 目标强度 体积反向散射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水产养殖环境中气单胞菌耐药性及其同源性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广东省佛山市4个不同畜禽-鱼复合养殖场采集分离猪/鸭源、鱼源、水源、泥源气单胞菌(Aeromonas)共57株,通过K-B药敏纸片法,测定其对8类24种药物的敏感性;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57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具有较高耐药率;不同菌株间存在耐药谱差异。57株气单胞菌通过ERIC-PCR分型,可分为24个基因型;采用PFGE分型可分为46个簇。两种分型方法均发现来源于同一养殖场的菌株存在相同或相似图谱的分离株,并且有相似的耐药谱,提示此为同一克隆株。实验结果表明,ERIC-PCR及PFGE分子分型技术均适用于气单胞菌的相关性分析及其耐药性克隆传播追踪;复合水产养殖环境有可能有利于耐药菌从畜禽向水产养殖环境转移。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来源气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及溯源追踪,旨在为规范畜禽-鱼复合养殖模式用药及建立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单胞菌 复合养殖 耐药性 PFGE ERIC-PCR 克隆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沉积环境中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Gyr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沉积环境中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将已知浓度的气单胞菌菌液加入灭菌的沉积物样品中,作为模拟沉积物样品。通过选择和优化沉积物DNA提取方法、特异性引物、标准曲线模板,建立沉积环境中气单胞菌属细菌准确检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溶菌酶-SDS温和裂解法提取沉积物DNA,以扩增GyrB基因片段的IAF和IAR为特异性引物,并直接以模拟沉积物样品DNA为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可以建立适用于定量检测沉积环境中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可灵敏、特异、准确地定量检测刺参养殖池塘底泥中气单胞菌属中不同种的细菌,检出效率可达103CFU/g。统计分析显示,变异系数为0.21%-0.80%,均小于5%,表明重复性良好。
关键词: GyrB基因 沉积环境 气单胞菌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性别特异微卫星标记的SCAR转化及其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iaevis)性别控制与全雌育种相关研究需要一种快速、准确的性别特异分子标记。本研究通过对半滑舌鳎共显性性别特异微卫星标记筛选,得到Z、W染色体同源片段相差35bp的位点,对其进行克隆和测序,针对所得测序结果,重新设计引物进行序列特异扩增区间(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转化,增大35 bp差异片段在扩增片段中的所占比例;并摸索得到4%琼脂糖凝胶,150 V,25 min为最适电泳条件,所得SCAR标记可在雌性个体中扩增出169和134 bp两种DNA条带,雄性个体中扩增出169 bp DNA条带,超雌个体中扩增出134 bp DNA条带;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对半滑舌鳎生理雄性亲鱼576尾进行快速检测,在保证存活的前提下,剔除了亲鱼中的100尾伪雄鱼,有助于提高后代的雌性比例。本研究所得半滑舌鳎性别特异SCAR标记,可用于实验室对半滑舌鳎雌性、雄性和超雌个体遗传性别的准确测定和养殖场简易环境下养殖亲鱼雄鱼中伪雄个体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别特异标记 序列特异扩增区间(SCAR)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酸环丙沙星在导电碳黑糊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其检测应用
《化学研究与应用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盐酸环丙沙星(Cipro)在导电碳黑糊电极上的伏安行为,结果表明:B-R缓冲溶液(p H 4.0)中,该药物分子发生2质子、2电子转移的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受吸附控制,电子转移系数α为0.37,表面反应标准速率常数k's为0.95 s-1。实验研究了支持电解质种类、p H值、离子强度、富集电位与时间等对其伏安响应的影响,并据结果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进而建立了Cipro的电化学检测方法。优化条件下,Cipro的氧化峰电流(ipa)与其浓度(C0)在2.5×10-7~6.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9.5×10-8mol·L-1(S/N=3)。将该方法应用于测定淡水渔业水样中痕量Cipro,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平均回收率102.73%)。
关键词: 盐酸环丙沙星 导电碳黑糊电极 伏安法 快速检测 渔业环境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蛋白水平对斑节对虾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蛋白含量为34%、38%和42%的3种饲料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 GR)在不同的饲料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存活率(S R)在各饲料组中差异显著(P<0.05),在38%蛋白水平饲料组中最高。斑节对虾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两种酶的活性和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表现出随着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且在各饲料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中葡萄糖(GLUC)的含量也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而上升,但上升的趋势不明显;血液中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的含量在34%和38%蛋白水平饲料组中趋于一致,在42%蛋白水平饲料组中TG和CHOL的含量均有所上升,CHOL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斑节对虾全虾蛋白质含量上升;水分含量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明显(P>0.05);灰分和脂肪的含量没有规律性的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