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Fixed-wavelength fluorescence,简称FF法)研究了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试验中首先优化了FF法测定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稀释倍数,将罗非鱼胆汁分别稀释1000、2000、4000、8000倍,在激发/散发波长380 nm/430 nm测定荧光强度。结果显示2000倍左右的稀释较为合理,结合其他研究,试验最终采用1600倍的稀释倍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后的FF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BaP(0.1、1、10、50μg·L-1)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0.1μg·L-1浓度组的BaP代谢物随时间变化无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3个剂量组从2 h起就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个试验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胆汁中BaP代谢物随浓度升高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鱼体内胆汁代谢物可用来反映周围水环境中BaP的污染情况。这为将FF法应用于环境中BaP的生物监测,使胆汁代谢物成为BaP环境监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苯并(a)芘 胆汁代谢物 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 生物标志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修复方式对滩涂贝类养殖底质TN、TP及TOC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物理修复方式(翻耕、压沙加翻耕)和投放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生物修复方式下滩涂文蛤(Meretrix meretrix)养殖区底质中TN、TP及TOC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物理修复组中,翻耕20 cm组底质TN、TOC的去除效果及翻耕30cm和翻耕加压沙组底质TN、TP及TOC的去除效果较对照组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且不同修复组对3种指标的去除率大小顺序一致,均表现为翻耕加压沙组最佳,翻耕30 cm组次之,翻耕20 cm组最差;生物修复组中,双齿围沙蚕对底质修复效果明显,0.28 kg·m-2密度组对TN、TP的去除效果及0.14 kg·m-2、0.21 kg·m-2密度组对TN、TP及TOC的去除效果均较对照组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0.21 kg·m-2密度组对TN、TP及TOC的修复效果均最佳,而较高密度的0.28 kg·m-2组的修复效果反而降低,说明沙蚕总体修复效果并不完全随投放密度的增加而增强.

关键词: 滩涂贝类 底质修复 TN TP TO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明对虾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基因的克隆及氨氮胁迫对其时空表达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天门冬氨酸转氨酶GOT基因(Fc GOT)。Fc GOT基因c DNA全长为1 91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1 284 bp,编码42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中国明对虾天门冬氨酸转氨酶GOT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节肢动物高度保守,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和桔粉蚧壳虫(Planococcus citri)的同源性分别为78%和7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 GOT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克氏原螯虾GOT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发现Fc GOT基因在肝胰腺、鳃、血细胞、肌肉、心脏、淋巴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氨氮胁迫后,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Fc GOT基因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Fc GOT基因在氨氮代谢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参与了中国明对虾机体的急性氨氮胁迫应答反应。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穿刺法分析海参质构特征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准确客观评价食用态海参的质构特征,建立标准化的海参质构评定方法,以TA-XT plus型物性测试仪作为检测工具,研究了穿刺法在海参质构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海参不同部位及不同加工产品的硬度值。结果表明:采用穿刺法分析海参质构,其适宜的测试参数为:P/2N探头、测前速度1 mm/s、测试速度5 mm/s、测后速度5 mm/s、穿刺距离10 mm、触发力5.0 g、数据收集率200 pps。海参不同部位的硬度值存在差异,建议以海参中段背部中心位置作为固定的测定位点。采用该方法测定海参的硬度值,其标准偏差的变异系数在5%以内,且可以明显体现不同海参产品的质构差异。该方法可以为海参品质评定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海参 质构 穿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滤浓缩技术在海藻化工甘露醇提取工艺上的应用研究

水处理技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以纳滤浓缩为核心的海带化工甘露醇提取新型工艺路线。综合比较了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mCO)超滤膜对提碘废水净化效果,MmCO为10×103的超滤膜经济适用性为优,但MmCO为3.5×103的超滤膜截留效果综合性能更好;验证了DK和DL2种型号纳滤膜对提碘废水中甘露醇的截留浓缩效果,结果表明,2者均可对甘露醇进行有效浓缩,甘露醇的质量分数可由1%左右达到9.8%以上,DL膜处理通量比DK高约15%以上,经济适用性更佳。中试实验结果表明纳滤浓缩技术可以对料液进行有效浓缩处理,浓缩后甘露醇的质量分数可达7.5%,工艺运行成本较传统甘露醇提取工艺降低44.4%。

关键词: 甘露醇 纳滤浓缩 海藻化工 提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基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及水体微生物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无纺布生态基应用于草鱼养殖生产中,研究生态基对草鱼生长、免疫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草鱼肠道和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草鱼的末重、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了在第30天时实验组T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整个过程挂设无纺布生态基对养殖水质参数影响不明显(P>0.05)。PCR-DGGE检测结果显示:Cetobacterium somerae是对照组养殖水体和对照组草鱼肠道特异细菌;维氏气单胞菌是养殖水体和对照组草鱼肠道特异细菌,对照组养殖水体的分布明显比实验组丰富,在生态基中不存在;生态基的细菌群落构成和挂设生态基的实验组养殖水体相似性较高,最高时达到63%;绿弯菌占生态基细菌总量的10%左右,而在养殖水体中仅为5%。研究表明,生态基的应用有效促进了草鱼的生长,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养殖水体TSS浓度。生态基的应用改变了水体细菌群落组成,减少了养殖水体和草鱼肠道中一些条件致病菌的存在。

关键词: 草鱼 生态基 微生物群落 生长 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试验优化竹筴鱼去脏加工工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去脏过程中鱼肉损伤,提高内脏去除率,优化去脏机剖切及去脏机构技术参数,利用自制小杂鱼去脏试验平台,以竹筴鱼为试验对象,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传送带线速度、剖切刀转速和去脏轮转速与竹筴鱼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竹筴鱼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影响大小依次为:去脏轮转速>传送带线速度>剖切刀转速。适合竹筴鱼去脏的较优工艺参数为:传送线速度2.00 m·s-1、剖切刀转速1 100.0 r·min-1、去脏轮转速为50.0 r·min-1;在此条件下去脏的可接受性评分均值为98.6,可满足去脏加工的工艺要求。

关键词: 去脏 竹筴鱼 剖切 优化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太湖五里湖重金属污染的主动监测

湖泊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人工繁育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移殖至太湖五里湖,并以仍养殖在未受污染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同批蚌作为对照,进行为期9个月的主动监测研究.每3个月回收一次蚌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15种重金属(Al、Cr、Mn、Fe、Co、Ni、Cu、Zn、As、Mo、Ag、Cd、Ba、Tl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南泉基地对照组和五里湖移殖组的蚌样对重金属均产生了明显的生物积累.培养3个月的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As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南泉基地对照组,而前者Mn、Fe、Zn和Ba含量显著低于后者;培养6个月的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Al和Pb的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南泉基地对照组;培养9个月的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Pb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南泉基地对照组.然而,南泉基地对照组和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重金属(Cr、Cu、As、Cd和Pb)含量均低于我国及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培养3、6和9个月的南泉基地对照组及五里湖移殖组蚌样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分别为1.8、1.8,2.4、2.1和8.3、16.8,均值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0218、0.0289,0.0337、0.0218和0.0560、0.0732,属于正常背景水平,并且两水体蚌样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和均值综合污染指数无显著差异,提示五里湖和南泉基地均未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关键词: “标准化”背角无齿蚌 主动监测 重金属 生物积累 太湖五里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蛤活体性别鉴定技术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创造了一种用扩口器扩大青蛤两壳开口观察性腺颜色鉴定性别的新方法,同时改进了一种适用于青蛤性别鉴定的组织观察法。用两种方法对活体青蛤进行了性别鉴定并检验了准确性;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和催产鉴定性别的青蛤与对照组青蛤,检验了性别鉴定对存活和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准确鉴定青蛤性别,成功率达到100%;存活率为(94.33%±1.53%)和(93.33%±1.53%),与对照组(95.00%±2.00%)差异不显著(P>0.05);产卵率为(87.33%±3.06%)和(84.67%±1.15%),与对照组(85.33%±3.06%)差异也不显著(P>0.05),即性别鉴定对存活和性腺发育未产生明显不良影响;扩口观察法的存活率和产卵率均高于组织观察法,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扩口观察法与组织观察法比较有明显的优点:(1)操作步骤少,鉴定效率高,所用时间只有后者的1/3,利于开展大群体的性别鉴定和群体间杂交;(2)鉴定可在性腺发育的中期开展,利于实验方案的制定;(3)无伤害;(4)可对性腺整体发育状况进行活体观察。

关键词: 青蛤 性别鉴定 扩口观察法 组织观察法 成功率 存活率 产卵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动态变化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传统的平板培养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法调查了罗非鱼养殖过程池塘底泥异养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底泥异养细菌数量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均较稳定,其波动高峰出现在6月份,波动范围为(8.4±5.7)×106~(5.2±4.2)×107CFU/g;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以在各个月份之间的差异性均不显著。此外,还分析了底泥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征,底泥微生物群落对4大类碳源的利用,各月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不同种类碳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对糖类的利用率最高,对氨基酸、脂肪酸、代谢中间产物和次生代谢物的利用率较低。

关键词: 罗非鱼 底泥 微生物群落 代谢功能 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